甘肃祁连山西水自然保护区湿地植物多样性调查与分析
2019-11-28
湿地是由水陆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自然综合体,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因此被称为“大地之肾”。作为地球三大自然生态系统之一的湿地,在减缓自然灾害、蓄洪抗旱、防寒、防风固体、调节区域气候、降解污染、维护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大的生态效益,创造着巨大的经济价值。
湿地植物是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湿地生态系统的关键属性之一,湿地植被的结构、功能和生态特征能综合反映湿地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
一、调查区自然概况
甘肃祁连山西水自然保护区位于东经100°03′~100°23′、北纬38°32′~38°48′之间,地处甘肃省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东北部。山脉属河西走廊南山东段,海拔高度在2400~4000米之间。气候干旱,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大。保护站境内河流属黑河水系,主要分布有黑河流域三大支流中的大野口河、西流水河和酥油口河支流。保护区由一系列高山深谷和低山丘陵组成,高山地带坡陡谷深,一般坡度在40度左右;丘陵地带地势稍平缓,坡度多在20~30度之间。区内气候阴冷潮湿,冬季漫长而寒冷,属高原半湿润气候。年日照时数2683小时,年平均气温5.4℃,最冷月平均气温-12.5℃,年降水量300毫米,年蒸发量高达1488毫米,区内野生植物资源丰富。
二、湿地类型与分布状况
甘肃祁连山西水自然保护区现有湿地面积4523.98公顷,占辖区总面积的6.25%,平均海拔高度2850米。主要有河流湿地、沼泽湿地和人工湿地三种类型,分布有黑河流域众多支流,为多种生物的生存提供了环境。保护区内永久性河流湿地555.93公顷,季节性河流湿地61.8公顷,灌丛沼泽湿地831.51公顷,沼泽化草甸2908.31公顷,人工湿地(库塘)166.43公顷。(西水自然保护区湿地资源分布图如见图1)
图1 湿地资源分布图
三、调查与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以野外调查、采集植物照片、鉴定分析为主,查阅西北地区野生植物名录和地方植物调查资料等相关书籍、文献,进行分析梳理。分批次对西水保护区范围的湿地植物进行外业调查,在保护区的不同湿地生境采集湿地植物标本和照片,并依据《中国高等植物图鉴》《中国植物志》以及相关文献,鉴别湿地植物种类。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属、种的分类和植物生长态势、生活型、生态型、资源利用等方面的分析研究,探讨甘肃祁连山西水自然保护区湿地植物的特性及保护建议。
四、结果与分析
(一)西水自然保护区湿地植物种类
西水自然保护区调查范围有湿地植物28种,隶属14科、24属,分别占甘肃全省湿地高等植物科、属、种的36%、20.87%和13.93%(表1)。其中乔木类3科、4属、4种;灌木类4科、4属、6种;草本类植物10科、18属、18种。据调查的28种野生植物中,发现有24种植物在生长态势、适生性和抗逆性等方面表现良好。
本次调查的湿地植物中,草本植物是西水自然保护区湿地植物的主要组成部分。禾本科是分布最广泛,适生性最强的湿地草本植物。禾本科(Poaceae)、菊科(Asteraceae)是湿地草本植物群落的优势种,在西水保护区湿地植物组成中占很大比例。
表1 西水自然保护区湿地植物与甘肃省的比较
(二)湿地植物生活型及生态型分析
西水自然保护区湿地植物基本可以划分为乔木、灌木、多年生草本植物3种生活型。其中乔木有4种,占植物总数的14.29%;灌木6种,占植物总数的21.43%;草本植物有18种,占植物总数的64.29%。
根据湿地植物的生态习性,西水自然保护区湿地植物可以划分为中生植物、旱生植物、耐阴植物和耐淤植物4种生态型(表2)。
表2 西水自然保护区湿地植物生态型统计
草本植物在西水自然保护区湿地植物中占绝对优势地位,大多生长在河滩、水库四周和沼泽环境中,以湿生、沼生和旱生形式存在,其中以旱生植物居多。西水自然保护区湿地植物生态型和生活型的多样性,反应了湿地植物环境的多样性。
(三)湿地植物药用价值调查
西水自然保护区湿地植物中具有药用价值的植物有8种,隶属于8科,8属。如车前草(Plantago depressa Willd)可清热利尿、止咳祛痰、调节胃液分泌;蕨麻(Potentilla anserina L)有益气补血,健脾和胃,生津止渴,收敛止血之功效;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Gaetn.) Libosch.ex Fisch.et Mey)根茎入药可清热凉血、养阴生津、止血、抗肿瘤;秦艽(Gentiana macrophylla Pall)有祛风湿、舒筋络、清虚热等功效。
五、调查结果与分析
通过对西水自然保护区河流湿地、高山沼泽湿地等类型的湿地植物调查,对湿地植被种类、生长态势、植被盖度等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西水自然保护区湿地植物丰富,植被类型多样,群落结构相对完整。但由于祁连山矿产资源过度开发、黑河流域水利水电项目较多、过度放牧、原生态旅游业的盲目发展和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等因素,导致祁连山生态环境恶化,生态水断流、生态系统逐渐退化,湿地资源植物和珍稀保护植物稀缺。
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湿地是河西内陆河流的形成区域和水源集聚区,具有难以估量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由于保护区湿地属高原高寒生态系统,自然条件严酷,生态系统脆弱,加之人为活动干扰,湿地退化严重,生物多样性锐减,植被生长态势弱。恢复和保护祁连山湿地植被,增加水源涵养能力,已经成为维护河西绿洲生态系统安全和保障西北地区生态安全的迫切需要。此外要着力加强对珍稀野生植物的保护,采取就地保护措施,逐步建立或者恢复适生生境,恢复和保护野生植物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