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追忆似水年华

2019-11-28菲利普杰奎琳PhilippeCinquini

油画艺术 2019年3期
关键词:静物画奈尔铜器

[法] 菲利普·杰奎琳(Philippe Cinquini)

蔡宏宁 译

阿尔弗雷德·布吕奈尔·德·纳维尔(1852—1941)追忆似水年华布面油画 72cm×97.5cm 含框尺寸112cm×137cm 1890年

阿尔弗雷德·布吕奈尔·德·纳维尔生于巴黎,以静物画和动物画,尤其是对猫的描绘著称。他的风格应该说是学院派和印象派的精妙结合。

1879年起,他成为法国艺术家协会成员,开始参加由协会举办的画展,首幅参展的作品为《静物苹果与葡萄》。此后直至1909年,在协会的展出中都能看到他的作品。1907年,他成为协会的合作会员。

水果静物画是布吕奈尔比较擅长画的一种画,他尤其能通过对色彩和光感的完好把握,游刃有余地利用各种材质以及它们之间的反差对比将形象描绘得十分逼真。他善于展现水果表面的柔润光泽,以及柳条篮或是彩陶等盛器的独特质地等。此外,布吕奈尔也很善于描绘铜罐类盛器的质地和光泽。他在这方面的技艺常被作为范例提及。

快乐之果

鲜嫩多汁的葡萄

入画的是白色和黑色(红色)两种葡萄。

白色葡萄象征享乐,美酒佳酿,宴饮社交,也影射了基督教。

黑色葡萄象征陶醉,恢复新生,影射着异教徒。

摆放在桌上的葡萄也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美酒佳酿。这些都是上等的酿酒葡萄,是极优质的麝香葡萄,可以用来酿酒,直接品尝也一样美味可口。这种麝香葡萄以独特的浓郁芳香而著称,极受美酒爱好者的欣赏。从画面中可见,葡萄果实粒粒饱满坚实,色泽鲜嫩而无丝毫破损。

鲜嫩多汁的葡萄(局部)

带叶的桃子

桃子是一种来自东方的果实,是从中国经波斯传到欧洲的。17世纪时,桃子成为法国“太阳王”路易十四国王最喜爱的水果。

到了文艺复兴时期,桃子的硬核和鲜嫩的桃肉分别用于影射受到激情诱惑的躯体和得到上帝指引的灵魂。而在世俗艺术中,桃子却有着源自古代传说的、完全不同的寓意:在古代象形文字中,桃子表意为心脏,叶子则代表舌头,它们在世俗艺术中象征着真理——心和舌头应当像桃子的果实和叶子一样结合在一起。带有绒毛的果皮,放在手中有毛茸茸的触感,去皮后的果肉入口即化,柔嫩多汁。在当时,桃子由此让人们更多联想到女性的柔媚性感,而非水果本身,不同品种的桃子也被命名为“谢弗莱斯的美人”“维特里的美人”“丰满的可人儿”等,甚至还有一种桃子被叫作“维纳斯的乳头”,果实肥厚而凹凸有致,果皮的嫩黄里杂着粉艳的胭脂红。产自巴黎地区的桃子在那时是最受欢迎的。

带叶的桃子(局部)

紫香李

这种李子果形偏长,鲜嫩饱满。

紫红的果皮包裹着香甜的深金黄色的果肉。

不难发现,紫香李表面有一层白色或半透明的光泽,那是果蜡。果蜡是水果表面生成的一种抗侵蚀的蜡质保护层,尤其能抵御炎热。能看到果蜡就说明这是上好的水果。

画家精致地描绘这些紫香李。李子的寓意有些矛盾,一方面在传统意义上象征女性的肉欲快感,另一方面在基督教中又代表忠贞。

紫香李(局部)

精美的大件铜器

画面中有两大件铜炊具——一口大水罐和一个带有铸铁把手的果酱盆。

这能让人想到诺曼底铜器制造中心维蒂厄-勒-波埃尔城,从十字军东征至今,这座城市都为欧洲提供质量上乘的精美铜器。这些金属器皿象征着精湛技艺和富足繁盛的结合。依据传统的说法,铜器与金星有关。术士们用符号“♀” 表示这一行星。也就是说,铜是一种与女性、青春和爱情相关联的金属。在古代,镜子作为自恋的象征,同样也是以铜为材料的。

水罐盛水,意喻生命不可或缺的纯净和纯洁。

果酱盆是小锅的形状,出自能工巧匠之手,把它放在火炉上加以熬煮之后,就能酿造甜蜜。

水罐(局部)

果酱盆(局部)

城堡的厨房

画面空间里放置着静物的这个桌子,似乎是在光线稀少的地下室里。然而,也正是在这里,能找到最优质的水果和最精美的厨具。于是我们会觉得这是个厨房——显然不是普通人家的灶间,而是贵族用的厨房,又仿佛是童话和传说故事中所描绘的城堡里的那种大厨房。

我们可以想象,厨房有着石头砌成的拱顶,以及像城墙一样厚实的四壁。

地下室时常凉飕飕的,炉膛里生起火时却能让人以为是置身在了火神伏尔甘的锻铁工坊。整个空间基本没有敞口,只有从高处的隙缝处漏下的一缕阳光,让人念想起画面以外的世界。再往深处走远几步,一扇宽门敞开面向一间亮堂的餐室,其内装饰富美华丽,用以举办各类饭宴。地面是结实的泥地,墙面则用石灰涂刷过。尽管画面中并不可见,我们却仿佛能看到餐室中央一张极大的用餐桌,还有沿墙而立的一个个石砌的壁台,上面能放置各种备菜用的厨料和锅具。我们这件作品中的静物就摆放在那上面。桌面靠左处有一张白色的桌布,这既凸显出画面构图的精心构思,也柔化了水果、金属器物和石砌的壁台等不同材质之间的比对。这种布局十分精巧,它将整个画面场景置于一个寓意等候的、呈预备姿态的、预示有事件将要发生的空间中。艺术家似乎是带着一种窥伺者的快感,来将这些备餐时的厨料和器物如此一一尽现。

画面构图

欲望的阴影和激情的光

作品取材的场所(厨房)和取材的元素(水果和厨具)之间的关系,是一场光与影之间的游戏。

画面深处光线晦暗,及至近处,光线渐明,向画面外围及观画者的方向推进。实际上,光线来自画外,来自画面场景的前部,那是以木柴烧着的大壁炉里炉火映照出的光。

这束光芒强烈而炽热,却并不炫目,在水果和铜器上燃照出炯炯的亮光。这经由器物反射而舞动着的光焰,使画面具有了一种不同寻常的力量——从晦暗的阴影和熊熊热焰之间萌生出的一股力量。

夏末的福地

丰盛的水果让人不禁要对时间这一问题展开思索。这通常都是静物画的一个要点。这里并没有用充满戏剧感的画面来描绘迷失在上帝和魔鬼之间的人的命运,没有死亡的厄运,也没有空虚的生活享乐。画家布吕奈尔把时间定格在了一个特别的时刻,迎接欢愉的时刻。桃子是春末夏初的果实,李子在八月成熟,葡萄则是九月成熟。因而画家挑选了一个绝佳的时节,让这几样美果能同时上桌。

丰盛的水果(局部)

从这个意义上说,画家绘画时正是夏末,各种水果都同时上市的短暂季节。只有在气候适宜、物产繁盛的地方才可能有这样的快乐,欧洲人把这样的地方美曰为“福地”。

夏末,也是生命岁月中的一个独特阶段,人们能够以全然成熟的、清新的姿态迈向美满的幸福。

对于19世纪的人来说,我们大约可以猜想到,画中场景的主人在35至40岁之间。桌上的鲜果美味,也寓意着主人在余下的生命里将享得自己壮年时期收获的成果。美果酿制的蜜酱可以在接下去的几个月里继续被享用,尤其能让人们在整个冬天里都回忆起关于夏天的味道和幸福。

精心设想的构图

各种水果构成的金字塔形

水果构成的金字塔形构图

水果构成的金字塔形将桃子置在了画面的中央。布吕奈尔也素来以描绘这种水果的精湛技艺著称,此件画作更堪称上品。在桃子的两边,葡萄和李子分别补充了构图,铜器和里面盛装着的水果则形成明显的互衬,构成金字塔形的斜线。

丰沛流溢的效果

石头基座上光影幻动,基座的边缘清晰可见,使画面从整体上显出一种从左至右略微倾斜的感觉。这是为了刻画出一种丰沛充盈的感觉,它既呼应了铜器摆放的角度,也增强了整个作品主题在形式和意义两方面的效果。布吕奈尔的过人之处,就在于他能够描绘出这种象征“丰沛繁盛”的视觉效果,同时又不至于落入巴洛克式的繁缛末节中。整个画面显得相当朴素而节制,亮丽、丰富、大气,但又内敛适中,毫不张扬。

空与满

不难注意到,画面在空与满的比对处理方面同样经过了一番精心构造和刻画。

画面中的那些“死角”——铜器外侧靠后处,或者说最靠边侧的葡萄果串后方,是经过细致处理的。在左边,明暗蒙昧中可以大约看出有两粒桃子,画面右边的光影暗处则依稀能辨识出一个酒杯。通过这样的布局,布吕奈尔意在拓宽视野,加强画面深度,并对画面的横向平衡予以调整。

出色的笔触

画家在着色方面无疑彰显了其绝佳的天赋。他以真实的笔触仿效了生活,而这也是静物画的关键所在,必须要尽可能地描绘出事物原本的形态。画中的水果就显得其逼真,器物的表面色泽被涂绘得分外细致。然而艺术家也懂得有保留地运用这一技艺。在绘画铜器时,他更多的是隐示出视觉效果,而非单纯地复制描摹。水罐把手被刻画得十分灵巧,壶嘴则隐隐现出在晦暗的后景中。他将全部的力度都倾注在了对光感的处理,以及对画中器物的生动描绘上。

画家也以巧妙和利落的手笔,使绘画对象显出一种质感。在果酱盆的把手和盆底部位,画家通过涂厚来表现光。

这件静物画是布吕奈尔最精彩的作品之一。基底层的处理,创作和最后的修色处理,无疑耗费了艺术家多个月的心血,甚至可能是一年时间。

从左至右略微倾斜的方向感

光影暗处

光感的处理及对器物的生动描绘

涂厚的处理

19世纪的杰作

阿尔弗雷德·布吕奈尔·德·纳维尔的这件作品,是19世纪静物类绘画中的杰出佳作。

17世纪时,静物绘画在欧洲的佛兰德斯地区得到长足的发展,当地人用“stilleven”一词来指称描绘“水果、花卉和鱼”或者是“餐桌”的绘画作品。后来,德国人和英国人都沿用这一说法,德语为“stilleben”,英语为“still-life”,也就是描绘“静止的事物”的画。在当时基督教和天主教两相对峙的欧洲,静物画的发展带有了当时各具差异的政治、文化和宗教特色。

从风格上说,布吕奈尔显然是受到了17世纪荷兰画派的影响。荷兰画派带有基督教特征,画面构图中没有繁复的元素,但是布局精致,平衡线会向一边倾斜。对事物细腻入微的观察表明了一种精确刻画事物的品位。宗教式的象征寓意在荷兰画派中比比皆是,其灵感更多来自《圣经》,而不像有着天主教传统的那部分欧洲艺术那样取材于古老神话。

然而不管怎么说,布吕奈尔还是一位法国艺术家,一位巴黎艺术家,他同样身处在了始自18世纪的静物类型画变革大潮中。这正让我们想到让·巴蒂斯特·西梅翁·夏尔丹 ,从这位画家的作品中可以发现,那种在17世纪时碍于宗教的象征特质而未被认可的“纯粹仿效的乐趣”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到了19世纪,沙龙展里备受追捧的都是历史主题画和肖像画,静物画此时便能在不失去其象征维度的同时,更加自主地去表现艺术中的一种享乐态度。

换句话说,静物画开始具有了装饰功能,用以装点城市里那些宽敞的沙龙空间和宅邸以及贵族和大资产者们的城堡。这非但没有贬损静物画的艺术性,其装饰属性反而使它更加具体和切实地与大尺幅绘画靠近,而后者正是讲究生活艺术的精英阶层所崇尚的。

此外,那个时期的文学作品也关注到了这种社会艺术现象。一件精彩的静物作品,往往成为主人和宾客们孜孜不倦谈论的话题。欣赏着画家技艺精湛的作品中娇艳欲滴的水果,时而让人浮想联翩,其象征寓意也总是和爱情和生活的欢愉相关。比如作家左拉,就常和他的一些画家朋友在一件静物画前聊上数个小时,一边期待着之后丰盛的晚宴以及夜幕降临后的种种享乐。

我们于是明白,为什么当历史题材画在艺术的现代变革中完全缺位时,相反静物画却可以凭借其介于仿效和象征之间的浅显易懂的属性,立足于19世纪末及20世纪先锋绘画发展的潮流中。

美轮美奂的画框

不仅画作引人入胜,手工雕刻的镏金木质画框同样与众不同,美轮美奂。这是19世纪的老框,而且是作品的原配框。也就是说,画框是作品的第一位持有特别为这幅画量身定做的。

同时可以断定,这是价格不菲的产自巴黎的定制框。

实际上,这幅画框并不符合通用的尺寸,也就是说,相比画面,画框的尺寸偏大。72厘米×97.5厘米的画面配以112 厘米×137厘米的画框,在高度上比通常尺寸要多出1.5厘米。

镏金画框与画面中的铜器相互辉映

手工雕刻的镏金木质画框

画家有意要为这件作品配上一个精美的并能与画面独特光感相衬的画框。镏金画框与画面中的铜器相互辉映,更突出了炉膛的火焰映射在铜器上的光 —那是从画面外部,也就是从观画人的角度传导入的光和热。

技术分析

A.画布背面有老画特有的圆形油彩痕迹

B.传统带榫头的内框

C.早期的正常裂纹,在使用了矿物颜料的明亮色层处尤为明显

D.艺术家亲笔签名

猜你喜欢

静物画奈尔铜器
奈尔宝
静物画要领
论静物画的当代价值和意义
殷墟妇好墓铜器铭文研究
静物画中的秘密符号
刘朝中
山东日照地区出土汉代铜器鉴赏
铜器天艺 尽在婆娑斑斓中
乱丢狗粪丢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