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海晏县绵羊流产原因的血清学调查
2019-11-28铁富萍张海瑾
柳 存,铁富萍,张海瑾
(1.青海省海晏县青海湖乡畜牧兽医站,青海 海晏812200;2.青海省海晏县畜牧兽医站,青海 海晏 812200)
近年来随着青海省海晏县畜牧业的不断发展,绵羊的一些传染病在县境内时有发生,特别是出现以母羊流产、死胎、公羊睾丸肿大等侵害生殖系统为特征的一类病尤为突出。其发生与流行已严重影响和阻碍了海晏县养羊业的健康发展,而且给广大牧民群众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为了查清青海省海晏县绵羊群中流产原因是否与布鲁杆菌、衣原体、弓形虫、新孢子虫病有关以及这4 种病在海晏县境内的感染情况,为今后制定出疫病的有效综合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对青海省海晏县的流产较为严重的绵羊群进行了血清学检测,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被检血清 被检血清均采自青海省海晏县自然放牧的流产较为严重绵羊群,采血时均空腹、颈静脉采集,采集后摆成斜面,置4 ℃冰箱5 h 后,放在室温待血清析出后收集血清,-20 ℃冷冻保存待检。
1.2 诊断试剂
1.2.1 布鲁杆菌的抗原(生产批号:200802)、阳性血清(生产批号:2008)、阴性血清(生产批号:2008),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生产。
1.2.2 衣原体IHA 抗原、阳性血清、阴性血清、稀释液,均购自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批号分别为090323、090323、090323 和 090323(090218)。
1.2.3 弓形虫IHA 抗原、阴性血清、阳性血清、稀释液,均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生产,批号分别是:20090512、20090421、20090412和20090409。
弓形虫的ELISA 诊断抗原P30 由日本国家原生动物疾病研究控制中心提供,青海省畜牧科学院所生物技术研究室保存。
1.2.4 新孢子虫的GST-NcSAG1t 蛋白在以前的研究中进行了克隆、表达和纯化;阴、阳性标准血清,均为日本国家原虫中心玄学南博士惠赠,青海省畜牧科学院所生物技术研究室保存。
1.3 操作与判定(1)布鲁杆菌试管凝集反应按照部颁规程[1-2]进行操作及判定;(2)衣原体、弓形虫间接血凝试验(IHA)均按诊断液使用说明书进行,待检血清效价达到或超过1∶16 和1∶64 判为阳性;(3)弓形虫、新孢子虫的ELISA 的判定标准均为两孔待检样品的平均值等于或大于0.1 为阳性,低于0.1 为阴性。
2 结果
见表1。
表1 青海省海晏县绵羊布鲁杆菌、衣原体、弓形虫、新孢子虫抗体检测结果
2.1 布鲁杆菌用试管凝集反应(SAT)检测了110份绵羊血清,未检出阳性血清。
2.2 衣原体采用间接血凝试验(IHA)检测了314份绵羊血清,检出27 份阳性,阳性率为8.6%。其中200 份生产母牛血清中检出20 份阳性,阳性率为10%,114 份种公羊血清中检出7 份阳性,阳性率为6.14%。
2.3 弓形虫的检测结果(1)弓形虫采用间接血凝试验(IHA)共检测绵羊血清110 份,阳性血清4份,阳性率为3.64%;(2)弓形虫采用重组蛋白P30作为ELISA 诊断抗原共检测绵羊血清110 份,检出阳性血清14 份,阳性率为12.73%。
2.4 用犬新孢子虫的重组蛋白GST-NcSAGlt 作为ELISA 诊断抗原检测的94 份被检绵羊血清中,共检出N.caninum 抗体阳性血清4 份,阳性率为4.26%。
3 讨论
3.1 血清学检测结果表明,青海省海晏县绵羊群中衣原体、弓形虫、新孢子虫的平均感染率为6.64%,布鲁杆菌病的感染率为零,而衣原体和弓形虫病的感染率都比较高,弓形虫病的感染率高达12.73%,新孢子虫病的感染相对较低,这说明该县绵羊群中衣原体、弓形虫、新孢子虫都有感染,尤其弓形虫病的感染较为严重,要引起有关部门的足够重视,做好综合防治工作。
3.2 布鲁杆菌病曾经是引起牲畜流产的主要原因,但是经过多年的防治,青海省海晏县的布鲁杆菌病已经达到稳定控制区标准[3]。这次检测没有检出阳性,充分肯定了本县绵羊布鲁杆菌病的防治工作取得的成绩和效果。但今后仍然要加强对布鲁杆菌病的检测工作,从而防止布鲁杆菌病的发生。
3.3 通过本次的检测结果可以说明,引起青海省海晏县绵羊流产的原因与衣原体、弓形虫、新孢子虫的感染有一定联系,主要原因可能是由衣原体和弓形虫感染引起的。因为据资料记载,衣原体、弓形虫、新孢子虫都能引起怀孕母羊的流产[4-8]。
3.4 随着畜牧业经济迅速发展,畜禽及其产品的交易日益频繁,因此加大了疫病的传播机会。我们要加强对布鲁杆菌、衣原体、弓形虫、新孢子虫、隐孢子虫的检疫工作,在种公羊的引进和串换时防止和杜绝引进感染有疫病的羊只,定期对海晏县全县的绵羊群进行以上几种病的血清学检测,检出阳性应采取措施,及时进行淘汰净化处理。
3.5 加大宣传力度,普及疫病防制知识,通过广播电视、手机短信微信、发放宣传材料等多种形式,加大对广大农牧民群众有关以上4 种人兽共患病的流行、临床症状、传播方式、防治措施及其对人的危害性等方面的知识宣传和防范措施。搞好环境卫生、饮食卫生、个人卫生等防护制度,净化畜群,从而减少这4 种病对人兽健康的危害和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