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地下车站消防安全隐患及对策探究
2019-11-28陆俊玮
陆俊玮
苏州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运营分公司 江苏苏州 215000
轨道交通存在的意义在于缓解大型城市和特大型城市的交通压力,是城市进步的标志,其对于改善城市交通有着直接的帮助作用。但是,地下轨道交通具有结构复杂、电气设备多、封闭性、出入口少、照明通风条件差的缺陷,且在人流量较多的情况,一旦出现火灾,势必会面临较为严峻的问题。
1 消防安全隐患
(1)客流量大,疏散风险大。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扩大的背景之下,城市轨道交通的客流量正在不断刷新历史新高。以北京地铁为例,4号线的预期设计客流量为78万人次,而实际客流量超过了110万人次;位于北京地铁5号线的天通苑车站预期设计客流量为20万人次,实际客流量超过了50万人才。当实际客流量超过了预期设计标准之后,各个站点的进出口位置难免会在高峰阶段出现拥堵的现象,进而造成了较大的消防疏散压力。若在高峰阶段出现火灾问题,容易引发个人极端行为、拥挤踩踏现象等非火灾危害[1]。(2)地下车站建设运营非同期所造成的安全隐患。一个城市的轨道交通系统需要经历多年的建设,而建设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建设线路和运营线路冲突的现象,尤其是两条以上线路交汇的换乘车站,其潜在的安全隐患最大。例如:某城市地铁一号线投入使用之后才开始二号线的建设,一二号线的交汇车站设置在同一个建筑体当中,但由于消防系统功能的不同,两条线路所使用的消防系统具有独立性,缺乏联动性,当出现火灾问题时无法同时面对火情。(3)突发因素多。近年来,从已经发生的轨道交通地下车站安全事故案例中可以发现,导致安全事故出现的因素呈现出了多样化的发展,如使用明火、吸烟、携带易燃品、危险品上车的现象屡见不鲜,尽管地下车站的管理部门加强了对于乘客的管制力度,但依然无法从根本上避免。(4)运营环境因素。对于一些建设年限较早的轨道交通而言,其所使用的电气设备、电缆线路已经运行多年,且建设早期的技术条件优先,其无论是在综合质量方面还是安全指标方面都要低于目前的标准。尽管城市轨道交通部门后续通过一系列改造策略逐步降低了安全隐患发生的概率,但依然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其次,很多运营中的轨道交通线路容易受到土建施工的影响,各项电气设备存在一定的故障率,且在部分消防设施无法在地下使用的基础上,潜在的消防安全隐患不容忽视。(5)灭火条件有限。从全国各大城市的地下轨道交通消防体系发展现状来看,多数地区并未针对地下轨道交通设置独立的灭火救援队伍,承担灭火救援责任的主要是地方消防队伍。由于地下轨道交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对于消防队伍的装备配置提出了特殊的要求,如移动排烟设备、地下通信设备等,且多数消防队伍并不会有针对性的开展训练,进而无法满足地下轨道交通的灭火救援需求[2]。
2 轨道交通地下车站的火灾特点
(1)烟量大。对于地面建筑而言,当其发生火灾时,烟雾往往可以伴随着自然风通过门窗排出。而地下建筑显然不具备这种优势,其主要依靠内置的通风系统实现烟雾的扩散,通风条件极为有限。正因如此,一旦地下车站出现火灾灾情,烟雾会在短时间内充斥整个地下车站,导致乘客、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且在烟雾的干扰之下,乘客会出现较大的恐惧心理,进而引发其他的突发事件。(2)温度高。与烟雾相同,地下车站一旦出现火灾,散热效果同样会弱于地面建筑,且室内温度会在短时间内迅速上升,甚至会出现“轰燃”的现象,导致出现大批量的明火和烟雾。(3)人员疏散难。从某种角度来看,地下建筑与地面建筑相比,其属于一种相对封闭的建筑。建筑内部的照明主要依赖于电力照明系统。而为照明系统提供电力的供电系统则是最容易引发火灾的一个因素,且一旦出现火灾,整个地下建筑的供电会瞬间暂停,室内环境也会随之陷入一片黑暗当中,这不仅会导致被困人员无法寻找到出口,且后续的救援、灭火工作也会面临一定的困难。(4)扑救难。从消防队伍的角度来看,一旦地下车站发生火灾之后,火情的探测将成为一个很大的难题。而在不能正确掌握火情相关信息的基础上,消防部门自然无法指导灭火,顺利疏散被困群众,甚至无法实现对于火情的抑制。
3 对策分析
(1)修改轨道交通地下车站的建设标准。现阶段,轨道交通地下车站主要与地面建筑综合开发,且往往会配套商业、停车、办公用房等诸多设施。相关部门需要明确认识到地下车站的发展趋势,对现有的建设标准进行修订,制定严格的设计规范,明确防火防烟分区、耐火时限等关键参数。同时,地下车站还应当根据规模大小而配置相应的自动灭火系统和救援人员,从而在发生火情时可以在第一时间对火灾进行控制。(2)建设轨道消防队伍。轨道交通地下车站分管部门需要牵头建立轨道消防队伍,依据轨道交通消防管理和防范条例为工作依据,对轨道消防队伍进行专业化的训练,配置特种消防设备。其次,地下车站管理部门需要加强对于普通工作人员的消防能力培训,确保在发生火情时所有工作人员均能够采取最佳的应对措施,要能够具有出色的应急能力。最后,车站轨道消防队伍需要具备与地方消防部门联合作业的能力,以便在发生火情时可以为地方消防队伍提供最专业的工作引导。(3)增设疏散标志和应急照明系统。为确保在发生火灾时可以在短时间内疏散地下车站滞留人员,车站内部环境需要保持基本的亮度,因而需要根据地下车站火灾的特点设置相对应的应急照明系统。为避免受到火灾影响,而出现疏散标志和照明系统变暗的情况,设置在疏散走道、核心通道的疏散标志需要超过地面1.0Lx,而位于楼梯位置的疏散标志需要距离地面5.0Lx以上。鉴于火灾发生时往往会伴随着剧烈的烟雾,故疏散标志可能会被遮挡,故疏散标志需要使用显眼的绿色,并设置箭头标记[3]。(4)建立火灾消防预警系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可借助各类仿真软件对地铁车站进行火灾模拟,定量定性地分析发生火灾时的烟气流动以及人员疏散过程。结合探测器接收的数据建立监测数据库,设置消防预警阈值,提高管理效率且优化疏散策略,从而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
4 结语
综合来看,轨道交通地下车站管理单位需要高度重视安全隐患的排除,并不断提高自身的消防等级,优化消防体系,为人民群众的出行安全提供良好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