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及防治对策
2019-11-28李月红
李月红
葛洲坝中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湖北武汉 430205
重金属污染是我国当今面临的一个十分严峻的耕地土壤环境污染问题。调查显示,我国农田土壤的镐、锌和铅等重金属浓度远远超过土壤背景值。镐元素严重影响土壤的可持续利用和粮食的种植安全。研究显示,我国镐污染农田土壤面积已达2000万hm2,约占总耕地面积的1/6。
1 现状分析
湖南省是全国土壤镐污染最严重的省份之一,面积大、范围广。镐,铅污染物的排放呈“一线(京广铁路沿线)一片(湘西北片)”的区域分布特征,且多以镐-铅复合污染为主。其中衡阳、郴州、衡阳、株洲的镐,铅排放量占全省的76%,又以株洲市最为显著’‘一21。截至2013年,株洲市镐污染超标5倍以上的土地面积超过160km,其中重度污染土地面积达34.41km。
湖南省是全国镐污染事件发生频率最高的省份之一,影响大、涉及广,尤其是稻米镐污染。2013年,媒体曝光了抽检的8批次镐大米及品牌全部来自湖南;2013年5月,湖南省株洲市收县出口的大米在广东省抽检时发现重金属镐含量严重超标;有研究表明,湖南省稻米镐超标状况有上升趋势[1]。以2011年湖南稻米重金属镐超标状况为例,湘西、湘北、湘南、湘中4个地区镐超标率均高于2010年,其中湘西地区增幅最大,增长13.8%,达到43.3%,2009年,湖南省浏阳市头镇长沙湘和化工厂随意排放工业废渣、废水等工业原料造成附近水域和土壤镐含量超标;2014年,湖南省衡阳市衡东县大浦镇衡阳美仑颜料化工有限公司在环评时弄虚作假,铅尘排放点未配备净化装置,不仅造成了300多名儿童血铅超标。还使得该工业园周围稻谷、稻田土壤及地表水样本的重金属超标严重,超标最严重的稻米样本中的镐含量超过国家标准近21倍。
2 土壤环境中镐的来源、产生过程及赋存形态
农田土壤中的镐来源很多,主要是采矿和冶炼工业排放的污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以及大气沉积。排放的污水通过灌溉污染农田,同时,磷肥和有机肥大量施用也是造成农田土壤中镐富集的的重要原因。
土壤中镐有多种化学形式存在,在化学相互作用、迁移率、生物利用率和潜在毒性方面表现出不同的性质。可以采用单萃取法和顺序萃取法测定镐元素的各种有效态。目前广泛接受的分类为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结合态和残渣态等[2]。
3 新时代土壤环境规划措施
3.1 加快健全土壤环境规划的规范和标准,为规划提供技术支撑
土壤环境规划的编制应由规范、导则、标准等来规定规划的技术性内容和基本原则、规划编制的基本程序、公众参与的途径方法,以对规划的基本要素做出规定。通过规范和标准的健全来管控土壤环境规划的制定和实施,能够减少规划不确定性、利益行为主体的多样性和监管局限性。为使规划更具科学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应加强规划技术研究,创新面向复杂适应系统的土壤环境规划技术方法,以应对新时期土壤环境保护的新要求。具体包括:基于土壤调查的分类、分区、分级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技术方法体系,以风险管控为导向、适合我国国情的土壤环境修复技术方法体系,土壤环境污染的分区治理修复与安全利用技术方法体系,创建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示范区。
3.2 提高上壤污染法律责任风险管控能力
上壤污染法律责任思路梳理,风险管控能力提升至关重要。上壤污染治理并不是法律管理的单一内容,也是全社会需要关注与履行的责任。通过市场经济作为纽带,鼓励更多社会部门与公众参与其中,为完善上壤污染法律责任体系提供更多支持,尤其是风险管控方面的资金与技术支持。明确上壤污染立法条例前提下,注意上壤污染防治期间其他社会团体参与倾向性。积极从农业用地角度,改善上壤污染情况,并且区分上壤污染种类与安全隐患的准确评定。根据安全隐患显示的层级,制定具体管控方案。实际风险维护期间,需要针对可能出现的隐患进行针对性检测,同时列出具体管控名单,提高风险检测与上壤污染监管的效率[3]。
3.3 进一步完善土壤环境法律法规,构建土壤规划保障体系
美国在1980年通过了专门清洁治理污染场地的法律法规——《超级基金法》。经过多年的实践,美国逐步建立起包括联邦政府、州政府、地方政府和社区以及非政府组织在内的自上而下、多利益方共同参与的“棕色地块”(BrownfieldSite)治理和开发管理机制。下一步,我国需继续以《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土壤污染防治法》为指引,构建包括调查、监测、评价、规划、实施、管理在内的系统的、规范的土壤环境法律体系;完善土壤环境规划体系、运行机制,加强执法监管,建立健全土壤环境规划与管理保障制度,如风险管理体系、土壤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预警机制、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等;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完善融资机制,鼓励利益相关方参与,发动公众自觉参与土壤环境监督,有效保障土壤环境规划的运行。
4 结语
综上所述,上壤污染问题一直威胁着我国环境建设与生态可持续发展,积极对上壤采取风险管控,完善上壤法律责任相关思路,并且建立相关管理机制,解决上壤污染问题,明确上壤污染法律责任主体,保证未来上壤污染治理能够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