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就业能力为导向的路桥品牌专业教学体系的探索与研究

2019-11-28周晓岩

商品与质量 2019年45期
关键词:路桥实训基地

周晓岩

吉林省城市建设学校 吉林吉林 132002

2014年9 月,李克强总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提出要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态势。此后,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理念。大学生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主要年轻力量,国家也出台了相关政策鼓励在校大学生创业。面对新形势下大学生的创业就业,学校应改革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设置,突出创业指导在就业指导课程的重要位置,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1]。

1 中职院校就业形式分析

1.1 社会因素

虽然国家已经出台了中职院校毕业生就业保障政策,但是许多学生在毕业后会遇到行业限制或地区封锁的影响,加上许多政策在监督方面不够完善,导致毕业生就业受到影响。

1.2 学校因素

我国中职院校起步比较晚,但是发展非常快,人才培养体系还不够完善,在办学模式上容易形成重理论、轻实践的错误思想,导致人才培养模式无法适应市场变化的需求,盲目的进行课程调整,对专业的设置存在随意性缺乏自身办学特色,没有考虑生源的实际状况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使学生不能够掌握基本的专业技能,失去了在社会中的竞争优势。

1.3 学生因素

学生是掌握就业能力的最关键因素,在同等教育环境下,学生的就业能力是取决于学生自身的,新时代下的中职院校大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精神,不愿意到生产一线进行锻炼,有些学生甚至纪律观念不强,随意性比较大,在各个岗位上都无法长期工作,这些学生不仅给企业单位造成不良影响,也给所在中职院校的就业工作带来难度,由于不能够及时进行自我反省与经验教训,导致了就业率严重下降。

1.4 企业因素

一般情况下,企业的需求会直接决定人才的供给,企业的变化会决定市场需求的变化。一般情况下,中职院校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存在一定局限性,只适合某一固定的行业,当该行业劳动力出现饱和时,就会导致相应的学生失去就业方向,所以一定程度上,用人单位会决定中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的构成。

2 路桥专业传统教学的局限性

2.1 课程设置缺少灵活性

通常的路桥专业教育按照逐渐递进的方式开展,从公共课程到基础专业课程,从深度专业课程到专业课程实践阶梯式推进。这样循序渐进的教学当然有其值得肯定的一面,但是其缺少灵活性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而且有可能出现理论与实践“两张皮”的情况,学生难以对所学理论进行恰当运用。在互联网+背景下,如何革新路桥专业以符合市场需求,需要对新的教学模式进行探讨与实践[2]。

2.2 实验项目单一、不够创新

中职院校基础性实现设备一般比较齐全,能够满足初步训练需要,然而大多数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固定、程式的学习与实验。虽然学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训练,但是实验内容不够丰富化,缺少多方面能力的训练。此外,实验项目单一,综合性项目缺乏,师生互动不够充分,挫伤了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影响了学生创新性培养。

2.3 社会实践开展不够扎实

虽然学校在寒暑假或者学习结束会对学生提出社会实践要求,或者安排学生深入社会进行专业训练,以期提升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为走向工作岗位打基础。但是,实践效果的最终检查与检验方式是提交社会综合实践报告。这种方式的考核难以对学生的具体实践效果进行监督管理,导致社会实践效果不理想,出现“走过场”的情况,学生往往以完成报告或心得为目的应付考核。

2.4 校企合作不够深入

新时期,不少中职院校与企业开展联合培养,实现学习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的对接,既能提升教学质量和就业率,又能为企业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供给。然而,在实际的校外学习基地或联合培养点地学习中,或因企业追逐经济效益,多把学生看作临时工,重复基础性操作,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增强;或因投资成本较高,长期才能看到效果,企业不注重对实习学生的培养,导致联合培养基地建设质量不高,影响了学生实践技能的增强。

3 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路桥品牌专业教学体系具体路径对策

3.1 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对于中职院校而言,就业是其教学目标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和因素。建立路桥类专业实训基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帮助学生养成毕业就能就业的能力。但是,目前的许多中职院校在开展实训基地建设时,存在着一些形式主义的情况,即一味的应对上级的检查,弱化了实训基地对学生实践能力养成的作用。因此,加强中职路桥专业实训基地的首要措施便是加强建设和管理规划水平。在建设实训基地时,需要始终坚持促进就业的培育方针。在进行实训基地的规划时,需要注意对实训基地的长期规划。即实训基地的建设规划,需要具备专业未来发展的特点,一次建设能够在若干年内不落伍。在进行实训基地的管理时,还需要注意不断地对实训基地的功能和内容进行扩展和补充。实训基地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对外经营活动。通过这些对外经济活动来实现实训基地收支平衡,使得实训基地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实训基地需要重视将社会资源和政府资源进行灵活性的结合。充分利用各方资源,切实推进实训基地的科学性建设和发展。

3.2 改变师资队伍结构,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教学效果

就业指导课教师人员组成要多样化,可以由就业指导人员、专业教师、教育学心理学教师、辅导员、企业成功人士、成功校友等组成。课程按专题由不同的教师根据专业特长进行授课。由就业指导人员讲授职业生涯规划、求职简历制作、面试技巧和就业政策;专业教师讲授专业实践;教育学心理学教师讲授就业心理;辅导员负责带领学生调查用人单位信息、毕业生就业创业情况;企业成功人士开展创业专题讲座;成功校友进行就业专题讲座等。同时要定期组织就业指导课教师参加课程培训,提升教师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3.3 开设一些选修课,提高学生就业创业实践能力

开通人文素养、礼仪、沟通、人际交往等选修课程,学生可以通过网上选修的方式自主学习,完成学分。通过选修课程的学习,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提高学生就业创业的实践能力。

3.4 注重建立多元化、创新性实践模式

教学模式的革新与完备终究离不开教学实践的开展,只有具备了教学环境与教学条件,才能为教学的生动开展创造前提条件。因而,学校应该鼓励学生参与各类创新创业性具体项目,建立学校与企业的双向培养机制,让学生在项目的实践中积累经验。这些积极的探索与尝试为多元交互教学模式的开展提供探索实践环境,能逐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创新应用、学习实践能力,也为教师开展交互式教学的探索提供实践策略。学校还需逐步完善教学评估体系,通过评估考核保证课程实践与项目开展的效果,促进教学管理。这样才能在资源的进一步整合中促进教学模式变革适,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3.5 加强路桥专业学生的实践

教学环节,提升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学校加强路桥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加强相关专业知识的综合和应用,培养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并积极探索“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地方交通发展产业布局以及路桥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与本地一些相关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有针对性地促使职业教育与市场接轨,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确立“订单”合作、工学交替、教学见习、顶岗实习、产学研等校企合作模式,校企共建校外实习基地并合作经营。同时学校借助于用人单位的某些资源优势,以弥补路桥专业教学课程的不足,实现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零距离”对接。路桥专业多年的实践教学证明,学生的接受能力是在顶岗实习这种实践教学过程中逐渐提高的。在顶岗实习中,在实际的“摸爬滚打”中,学生对书本上的专业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感悟,对于自己学习过的专业理论有真切的体会,当然对于自己存在的不足也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对于自己的职业前景也会有一定的设想,从而将知识应用于实践,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在实习中获益匪浅。比如路基工程、路面工程、桥涵工程施工与管理的综合性实习,要求在具体的岗位工作中掌握路面工程施工中的测量放样、底基层、基层、面层施工过程及质量控制手段、路面配合比确定、各环节的质量评定的方法及检测手段[3]。

4 结语

根据前文所述,在职业教育改革逐渐深入下,在职业教育的背景下要求构建路桥品牌专业,不断提升人才教学的质量。就业作为职业教学的目的,在“双高计划”的要求下,作为中职院校则应该积极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路桥品牌教学,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可以给路桥行业的发展培养优秀的人才。

猜你喜欢

路桥实训基地
路桥施工中基坑钢支撑围护技术的应用分析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混凝土施工技术在路桥施工中的应用
路桥工程测量技术要点及应用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项目驱动的启发式程序设计实训探索与实践
现代通信实训教学平台的建设与实施
级别分明
我的基地我的连
样规制作的任务实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