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企业金融化对民企创新投资的影响
2019-11-28华勇
华 勇
实业金融化转变过程中,对金融市场的影响产生巨大压力。企业从开始放弃长期投资项目而转为虚拟经济的投入,对实体经济又产生一定影响。实业受到的双重压力,市场竞争力极具下降,导致产能过剩等问题。从市场资金流通情况角度分析,企业金融化的转型对投资项目利润率产生了极不稳定上下浮动的影响,即U字型现象。主要原因在于企业金融化既可约束过度投资行为,又可保证资金的稳定流通。但若企业进行金融化的转型程度太高,则很大程度上对实体业投资造成排挤现象,投资力下降,继加剧投资的无效率。金融投资活动关联实体经济的发展,一旦投资无效率过大,给实体经济可能带来破产性风险。如何优化实体经济的产出、金融市场的流通,是当前市场经济环境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实业金融化的市场不协调性问题
(一)金融系统的过度膨胀
近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互联网经济产值的持续性上升,金融比值极度膨胀,其发展水平已远超我实际经济发展。具体体现为:一方面我国金融产业值在GDP所占比重逐年上升,其早在2008年与2013年金融业产值就远超美国与日本,此处注意美国和日本的金融业是开放化的,而我国那时金融业相对是封闭性的;另一方面,由于互联网经济的蓬勃发展,自2015年开始,一二线城市中部分实体企业的经济效益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冲击,实体经济的GDP所占比重逐渐趋向下降,其中制造业、传统饮食业受到影响尤为严重。资金的引入、投资皆不理想,造成现有资金的不流通,过度膨胀问题越发凸显。
(二)资本市场的向虚脱实现象严重
世界金融危机之后,我国经济受到一定影响而趋向下滑,产业架构严重失衡、实体经济的经济效益逐渐下滑,但房地产行业呈现膨胀等一系列问题促使我国实体经济发展压力剧增、困苦不堪,一定程度上与金融业服务于实业的理念背道而驰。一方面互联网经济大幅度挤压了实体企业的利润空间,近年我国实际经济盈利状况停滞不前甚至下滑趋势,而虚拟经济的盈利能力逐年上升,因而导致实体经济趋向靠近于虚拟经济体制。录入实体企业将资本投入股票市场、金融中心、房地产等等。而同时金融业系统内部资金运作情况并不稳定,存在一定空转现象,由于经济下滑的压力,金融产值风险也随之增加,大部分金融资源脱离了服务实体经济的理念,而造成两极分化局面,一个想抛仓,一个想投入,金融系统内部情况不稳定,对于两方经济来说风险剧增。
(三)金融市场资源分配的不合理
我国金融市场尚未完善,现阶段实体经济发展大部分仍旧是以银行贷款间接性融资为主的资金调控,无法充分满足实体经济的业务拓展需求。同时商业银行为了获取高额利润,想方设法“钻空子”以规避监管中心,导致大量现存资金在金融系统内部产生空转现象,加剧了市场资源的短缺及不合理分配情况。此外,部分大型企业凭借其稳固的业务发展及资源、规模化优势低成本的获得大量资金投入,相对导致了市场产能过剩现象,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宏观经济的增长。
二、企业创新投资的实效性分析
实体企业的金融化转型,市场协调度来看一方面对企业用于实体产业的生产经营投资产生一定的排斥挤出效应,而一方面因金融资产的流动性使得金融内部系统产生“蓄水池”效应,资金运作情况上起到为企业进行实业投资时所需资金的扶持效用,两种效应的对立与融合,利润产出数据只能计算大致范围,继而对投资收益的影响呈现极不稳定的U字型现象。基于企业角度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对于过度投资的企业来说,企业金融化活动对实体企业投资所催生的排斥挤出效应,即相对限制了企业进行实业投资的自由化,逆向思维来说则是对企业的投资判断、财务分析、决策能力进行了优化。而投资力不强的企业,企业的金融化转型对实体企业投资产生的挤出效应进一步的影响了投资效益。企业金融化产生的蓄水池效应,从资金运作方面的客观角度上来看进一步完善了企业的实体投资效率,可有效缓解企业的资金流通压力,但同时决策失误也直接造成企业的过度投资情况。进一步分析来看,实体企业转型向金融化运作发展对投资利润率的影响可通过实业投资、技术升级两个层面发挥其良性效用。而同时对实业投资渠道的直接性影响会造成企业投资产生无效率或亏损,但对于过度投资、投资力不足的企业影响程度则不同,主要体现效果为:造成过度投资的企业,其很大程度上受到“挤出效应”的影响,“想跳出去却用力过猛而摔倒”。而对于投资力较弱的企业来说,“蓄水池效应”帮助其提升投资效益。而同时企业金融化也可通过技术的优化而间接影响投资效益,对于过度投资的企业来说技术的优化可有效提高市场占有率。而投资力较弱的企业在进行金融化转型中通过对技术的优化可补充企业的实业投资需求,继缓解投资压力。
三、针对存在问题及实效分析的优化对策
企业金融化对投资效益的影响在通常情况下不会产生负面影响并且能发挥一定正面作用,双面影响即表明企业金融化是利弊同存的,既可优化企业的投资效率、也可能影响投资效益的产出。结合以上实效分析,对实业金融化的投资问题简单分析以下对策:
(一)完善市场监管,消除负面影响
企业金融化应当遵循这样的优化机制,当资本市场所投资回馈率高于实业投资回报率的时候,企业资本则更倾向于将资本运作主场转移到金融市场,未对市场进行一定时期的观望考察而贸然进入,不仅无法有效对企业的实体经济进行拓展,同时还使原有业务的经济增长下滑。因此应当完善资本市场的资金运作监管体系,尤其是预防企业金融化发展所带来的资产价格产生大幅度的波动,以确保投资活动的回报率应处于稳定、合理水平范围。
(二)降低实系统风险,优化市场环境
通过对实业项目投资系统性风险的降低,为企业提高实体业投资效率构造稳定、优质的市场环境,大部分企业因为实体经济的不稳定性而放弃实体业投资转向金融市场追求资产增值。实业投资见效周期长于金融投资,其中实业系统性风险的增加即会更进一步的影响实体业投资回报率的不稳定性,即表明企业唯有在确保了实体投资能够稳定获得比金融投资更好的收益与风险补偿时才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投资。因此,着重于对实体经济投资活动中存在的系统性风险进行适当的风控管理措施,才能为企业实业投资活动构造优质稳定的市场环境。
(三)促进生产转型,优化服务理念
促使传统制造业的技术、管理的全方位优化、转型升级,使企业金融化可有效提高实业投资收益率,即金融服务于实业。传统制造行业的利润长期性下滑是企业转型金融化运营的重要诱因,所以无论是政策还是市场都应当鼓励企业在内控、技术方面进行创新,以促进整个行业的优化转型为最终目的,使其通过技术优化、企业优质形象在实体投资互动中获得更高的投资回报,以此可吸纳资本从金融市场回流至实际经济市场而平衡市场。此外,还应重视企业进行金融化在资金分配中所起到积极调控作用,使得金融系统的蓄水池效能够更有效的服务于企业进行实体投资活动的资金需求。
四、结语
实体经济是微观经济的大集合,是宏观经济的承建,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石,实体经济的发展水平越高,国家发展速度则会相对提高。但目前我国实体经济进行金融化转型与行业之间的不协调问题越发凸显,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实体经济的进一步高层次的发展,因此对于企业金融化的转变,需理清与市场经济的联系、与金融市场结合时可能产生的风险问题,并制定防范体系,有效保证金融业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