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工业设计教育与区域经济文创产业融合发展初探
2019-11-28徐碧珺
徐碧珺
《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文件要求“打造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强化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建立实训基地,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示范,形成一支门类齐全、技艺精湛的技术技能人才队伍。鼓励企业与学校合作,培养制造业急需的科研人员、技术技能人才与复合型人才。”“这是我国第一次从国家战略层面描绘建设制造强国的宏伟蓝图,并把人才作为实现制造强国的根本。”
在新一轮工业革命背景下,我国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结构性失调、人才培养模式与文创产业人才需求相脱节等问题,与《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不相适应,需对高职院校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师资结构、教育质量提出新的要求。
一、高职院校工业设计教育发展现状与问题
(一)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规模较小
根据《中国制造2025》战略发展要求,我国工业设计技能类人才需求将不断增长。2019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对高职院校扩招100万人。这又使得高职院校的生源和规模发生了突破性的转变,但如何高质量扩大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规模,为实现我国制造强国的建设目标提供人才支撑,是目前高职院校面临的一大难题。
(二)技能培养与产业链人才需求脱节
通过企业调研和对工业设计专业毕业生的深入跟踪调查,学校存在所教专业内容相对滞后,与岗位实际所需技能要求相脱节,实用性不强,专业教学与生产实践环节衔接不够等问题。“行业指导和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普遍缺乏激励政策。校企合作多数是松散型、浅层次的,合作内容和形式比较单一,协同育人机制有待完善。”
目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较为模糊,学校往往注重技能的培养,而视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有悖于我国要实现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转型的目标。高职教育还持有保守态度,在课程设置上缺乏对如何与文创产业融合发展,如何服务区域经济等问题的考虑。
(三)专业师资队伍结构有待优化调整
行业能工巧匠聘任制度、学校专任教师进企业实践等制度还不健全。一方面,在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发展过程中,实际参与企业实践研发生产项目较少,学校无法做到真正与产业相衔接。另一方面,很多技术不断被新的技术所淘汰,这对教师在不断提升专业能力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不断将新的信息技术和专业技能融入到教学环节中。
二、工业设计教育与文创产业融合发展的时代趋势
(一)深化校企合作,促进产教融合
在深度融合过程中,成立校企实践教学指导委员会,为学校和企业在教学方面的研究提供专门的组织机构。双方围绕区域文创产业发展,就教学体系、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学资源开发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校内实训环节,学校聘请行业企业能工巧匠为学生进行技能指导;校外顶岗实习环节,由合作企业为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参与到企业的真实项目中,促进产业岗位链与教学链的无缝对接,使人才培养目标更精准。
(二)改革教学模式,开发实践课程
通过校企实践教学指导委员会,让企业全程参与到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调研、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的制定过程。与行业技术发展紧密结合,对专业课程进行调整,加大“校企合作”实践教学课程比重。结合“互联网+”技术,开发有利于行业发展和企业需求的融合式课程,校企共建理实一体化教学资源库,将前沿的行业技能知识传授给学生。校企合作开发专业配套教材、数字化资源,真正实现项目化教学,让企业深度参与教学实践中。
(三)政校企共携手,强化师资建设
高职院校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发展趋势背景下,一方面由政、校、企三方共同建设职业教育教师能力发展培训基地。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加大高职院校访问工程师计划实施力度,提升教师技术技能水平。选拔优秀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定期轮岗培训和工作实践,教师通过深入参与企业产品研发项目,在实践中不断提升教师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进而将行业最新的知识与技能传授给学生,使学校的人才培养与企业用人需求相适应。另一方面,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聘请行业内实践经验丰富的名师、能工巧匠、技能大师加入进来,为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四)培养创新人才,服务区域经济
在“互联网+”背景下,政、校、企三方协同探索文创产业创新发展战略与文创人才培养新模式,建设人才培养实训基地,培养文化创意复合型人才,助力区域经济发展。文创产业链的重构是区域经济未来发展的必经环节,“以科技进步带动文化产业链升级,以科技含量高、形式张力大、互动感强、产业价值链长的文化产业彰显文化软实力。”文化资源是当今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依托,在大力提倡发展文化产业,宣扬文化自信的大背景下,对区域文化资源进行二次开发,打造文化资源全产业链,对区域经济发展起到有效的牵引作用。
三、高职院校工业设计教育转型的关键性问题
(一)人才培养方案与产业需求相适应
2016年,国务院《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要以政策推动文创和设计服务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能否实现‘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有序运转,职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和供给是关键要素。”工业设计专业毕业生从高职院校进入文创产业链各岗位是该领域人才流向的一大趋势。
在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上重点考虑以下方面:(1)明确培养目标:立足高职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的办学宗旨,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2)专业技能培养:强化创意思维、文创产品开发设计能力的培养,以适应文创产业链各岗位用人的要求;(3)课程体系建设:①公共基础课;②专业基础课;③专业项目开发课程④实训类课程。
(二)高职教育教师能力发展长效机制
现阶段高职院校缺乏系统完善的教师能力发展长效机制,一定程度影响了师资队伍的质量和教师的业务成长。高职院校应发挥专业特色和区域经济优势,由政、校、企联合打造一支理论知识过硬,业务能力精湛的“双师型”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同时建立教师考评机制,激励教师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引进具有丰富行业企业经验的名师、能工巧匠、技能大师,保障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发展的可持续性。
四、结语
我国正处于产业升级和制造业转型关键期,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办学规模、师资队伍建设等提出了新的诉求。高职院校工业设计教育应结合学校专业优势和区域经济特点不断调整人才培养策略以适应新形势下区域产业发展的需求。工业设计教育与文创产业深度融合、紧密对接,开发校企融合式实践课程,完善多层次多类型人才培养体系。学校汇聚和发展优秀师资队伍,为行业、企业培养、输出有用的人才,充分发挥区域经济下文创产业的人才优势,为推动我国制造业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型升级提供“源头活水”,为文创产业培养多层次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我国制造业强国的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资源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