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一流营商环境 大力发展新材料产业
2019-11-28王大治
文/王大治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个性、自己的名片,说起威海,最响亮的品牌就是“千里海岸线,一幅山水画”,大家都耳熟能详,其实这千里海岸线,不仅是一幅山水画,也是一条创新链,一座创业城。下面就请大家跟我一起顺着这条千里海岸线,一起来认识威海,感受威海。
千里海岸线,一幅山水画。千里海岸线上,山海相连、湾岛相依,滩曲礁奇、林翠泉清,犹如一幅浑然天成的山水长卷。2017年省测“蓝天白云”天数362天,被海内外朋友誉为“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城市”。拥有近海海域面积11000平方公里,山、海、湾、滩、岛、泉交相辉映,自然岸线保有率47.5%。沿海岸线分布着刘公岛、华夏城等国家5A级景区,每年都有超过4000万游客来威海休闲度假。
千里海岸线,一条创新链。在这条千里海岸线上,沿线分布着3个国家级开发区、10个高端特色产业园;山大、哈工大等11所高等院校都把校区设在这里;建成了省级以上创新研发平台330家,聚集了396家高新技术企业、2200余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依托这些创新型企业,我们抢抓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的重大机遇,集中力量培育七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创建国家区域创新中心,为区域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
千里海岸线,一个创业梦。这条千里海岸线不仅风光旖旎,如今更是打造了一流的营商环境。对标国际标准,积极推动审批事项、办事环节、证明材料、办理时限、收费项目“五个最大限度减少”,倾力营造精简高效的政务生态;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更多先行先试机会形成了政策叠加效应;设立300亿元新旧动能转换基金,创新威海“英才计划”政策,打造支持创新创业的政策洼地;设立招商“服务大使”,全面推行咨询导办、贴心帮办、全程代办“三项制度”,让每一家来威海投资创业的企业,都可以享受到全链条、闭环式的优质服务。
中国在世界的东方,山东在中国的东方,威海在山东的最东端,环翠区作为威海中心城区,更是创新创业发展的最前沿。1987年,威海市升为地级市,原县级威海市设为环翠区。环翠区总面积276平方公里,辖3个镇、5个街道、64个行政村、8个村改居和94个城市社区,常住人口36.4万。设区以来,历经30年的不懈努力,经济呈现出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特别是近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争当走在全省前列排头兵”和建设“精致城市,幸福威海”的目标定位,不断创新,通过打造两大载体平台,让环翠这片活力之地,成为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版图上,加快新旧能动转换,汇聚人才、资源创新创业的一颗璀璨明珠。
一个是打造创新创业的聚集之地——威海创新园。为了破解创新发展的载体制约,走出人才聚集新路径,我们充分发挥中心城区优势,按照“政府搭台、企业主导、社会参与”的总体思路,依托“有园无界”的发展理念,集中政策、资源、人力优势,把发展重点聚焦到以科研、设计、咨询为主的生产性科技服务业上,集全区之力建设威海创新园,打造区域发展新的经济增长极。截至目前,已成功建成总面积14万平方米的1处综合服务中心和9处专业分中心,其中,综合服务中心占地43亩,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共包含创新大楼、公共服务空间、国际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知识产权产业园等七大功能分区,提供科技、人才、金融、政务四大服务功能,为各类人才和市场主体搭建起创新创业的优质服务平台。九大专业分中心,分别是节能环保装备研究中心、水上休闲用品设计中心、航空航天地面装备技术研究中心、食品药品研发检测中心、智能控制研究中心、时尚创意中心、新一代信息技术科创中心、威海创客大街、海洋智能装备研究中心。各中心依托区域产业发展基础,以高校科研院所、专业研发机构及专家团队为技术支撑,成功带动各领域先进型企业集聚发展,仅一年时间就吸引了30余名高层次人才、40余家高校院所前来开展合作,落地企业超过130家。
同时,我们还印发出台了《环翠区关于加快建设威海创新园的专项扶持意见》,从运营保障、招才引智、招院引所、金融支持和公共服务平台搭建五大方面,最大限度地支持创新发展。对进驻中心的企业和机构,3年内提供最高50%的房租减免,符合标准的还可给予区级贡献50%—100%的奖励;对入驻的总部企业、总部企业设立的核心运营机构,最高可给予4000万元奖励;对来区工作的高层次人才,除提供创新人才资助、生活津贴、免费公寓或租房补贴、购房补贴外,还可给予最高300万元的项目资助;对科研机构,可以提供启动补助、运营补助、成果转化等多项补贴,最高可达1100万元;对建设公共研发服务平台购置设备的,可提供最高500万元补助资金;对金融方面给予贷款贴息、上市挂牌补贴、融资补贴等扶持,企业首发上市可一次性获得300万元补贴。
另一个是打造产业发展的承载之地——国际新材料产业园。这是我区贯彻市域一体化发展战略,打造的以“二产发展”为主的现代化新兴产业聚集园区,园区规划面积55平方公里,分为南部国际新材料产业园区、中部商业区、北部居住区。园区内网格化医联体、九年一贯制学校、商业综合体等各项服务设施配套齐全,已成功吸引了一大批投资过亿元的高端产业项目落地发展,新材料产业得以快速聚集。
一方面,新材料科研领域发展取得新突破。推动建设了占地88亩、投资8.8亿元的国际新材料创新中心,围绕新材料及其相关产业领域,面向国际,布局建设公共研发中心、专家人才公寓、众创空间、商业设施等多个服务平台,开展人才引进、技术攻关、新产品开发、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工作,积极引进和汇聚一批面向新材料产业的高层次人才,建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研发检测平台,孵化一批掌握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的科技型企业,形成一批标志性的前沿新材料创新成果与典型应用。
另一方面,新材料产业基础不断夯实。目前,已形成了以全国轮胎行业领军企业——三角轮胎为代表的高分子材料产业,以全省最大的高端铝材生产企业——海鑫新材料为龙头的有色金属材料产业,以发展潜力强劲的医用高分子材料及制品企业——威高骨科为引领的生物医用材料产业,以独具地域特色的宝威新材料、爱蓝渔具、豪仕达碳纤等企业为依托的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产业四大产业集群;同时,正在积极推进总投资30亿元的威海国际节能环保产业园、总投资10亿元的国际高端装备新材料产业园,以及总投资3.5亿元的中欧水处理及膜技术创新产业园等一批新实施项目,19年将陆续完成建设、开始运营。一处集研发、孵化、生产、展示、交易为一体的国际化新材料产业园区,正在快速形成。
作为中心城区,环翠区在不断挖掘释放经济、文化、生态优势,完善各类平台载体建设,不断夯实产业发展基础的同时,坚持持续发力,营造最为优越的营商环境。近年来,我们开展了以联系服务企业、项目、人才为主要内容的“三联三服”活动,推行了企业卡、项目卡、人才卡“三卡”制度,在全区各党务、政务、群团、镇街、社区等单位为持卡人提供政务办理、医疗卫生、子女入学等多项专业化优先服务,取得显著成效。截至目前,已累计发放“三卡”361张,为持卡人提供服务760次,提供代办服务310项,解决各类问题1926个。真正做到了让每个企业都听到了党委、政府的声音,每个项目都看到了机关干部的身影,每名人才都感受到了党委、政府的温暖。
希望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能有越来越多的朋友走进威海、选择环翠,在威海这条迷人的千里海岸线上,一起逐梦圆梦!作为地方政府,我们承诺提供最为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为各投资企业腾飞发展保好驾、护好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