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产业正迈向高质量发展
2019-11-28燕中凯
文/燕中凯
参照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环境污染程度随着经济的发展先增后减,当经济发展到某一水平时环境污染程度达到最大,而后经济继续发展,环境污染随之下降,环境质量逐渐变好。2012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发布的研究报告表明,预计我国主要污染物排放峰值出现在“十三五”(2016—2020年)期间,其间我国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依次跨越峰值并进入下降通道,污染物排放量拐点全面到来。根据发达国家经验,人均GDP达到9000美元左右出现环境拐点,我国人均GDP已在2017年达到9000美元。我国环境质量虽然出现稳中向好趋势,但成效并不稳固。近期环境保护督查也反映出还存在诸多问题,我国环境质量的改善仍然任重道远。
环境质量:稳中向好 任重道远
2018年2月,在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对我国的环境形势进行了概括: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仍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短板,改善环境质量需要我们继续付出极其艰苦的努力。2017年,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的仅占29%。部分区域流域水污染仍然较重,各地黑臭水体整治进展不均衡、污水收集能力存在明显短板。耕地重金属污染问题凸显,污染地块再利用环境风险较大,垃圾处置能力和水平还需提高。环境压力居高不下。我国产业结构偏重、产业布局不合理,能源结构中煤炭消费仍占60%,公路货运比例持续增长,经济总量增长与污染物排放总量增加尚未彻底脱钩,污染物排放总量仍居世界前列。
2018年5月,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出现了稳中向好趋势,但成效并不稳固。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已进入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攻坚期,也到了有条件有能力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窗口期。
环保产业是政策驱动型的产业。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环保产业发展的利好政策。201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确定节能环保产业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首,定位于将环保产业发展为国家经济支柱性产业。2013年8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将环保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升级为“新的支柱产业”。2014年,《国务院关于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部门分工的意见》(国发〔2014〕15号)中明确提出“加快开发应用节能环保技术和产品,把节能环保产业打造成生机勃勃的朝阳产业”。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到:“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2018年6月16日)也提出“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
党的十九大报告将环境保护列入美丽中国战略目标: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基本实现美丽中国目标;到2050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生态文明全面提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2018年6月16日)提出总体目标,到2020年,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生态环境保护水平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
环保产业:服务业迅猛增长 产业集聚凸显
环保政策决定环保产业发展的方向和市场容量。近年来,我国陆续出台“大气十条”“水十条”“土十条”,环境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大加严,环保产业保持快速发展。
环保产业投资多元化。“十二五”期间全社会环保投资达4.17万亿元,年均8340亿元,较“十一五”增长92.8%,年均增长近10%。2016年全国环境治理投资总额达9219.8亿元,占GDP的1.2%。近年政府投入带动了社会资本的进入,PPP、第三方治理、产业基金、绿色金融等多元化投融资格局基本形成。
环境服务业规模迅猛增长,综合环境服务成为发展新引擎。环境服务业营业收入由2011年的1700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约7550亿元,年均增长约28%;环境服务业在全行业所占比重由2011年的45%提升至2017年的66%,日益成为带动产业发展的主导力量。以小流域、区域、城市、产业园区为对象,以投资建设运营管理、PPP为服务模式的综合环境服务得到快速发展。环境咨询服务兴起,环境调查、环境风险评价、污染源解析、环境规划、综合环境治理方案设计等蓬勃发展,环境顾问型企业快速成长。污染治理设施第三方运营稳步发展,社会化环境监测等快速兴起。
环保产业集聚区发展较快。我国环保产业园区主要分布在“三区一带”(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长江经济带)。环保产业园区对于聚集资源和技术,实现产业整合,更高效地提升环保产业发展与环保技术产业化发挥了积极作用。截至2015年年底,获得国家正式命名的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已达37个,这些园区通过生态化改造,在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等方面也取得了很大进展,有利于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排放。
产业集聚化凸显。数量占比为11%的大型规模企业(营收规模达1亿元以上)贡献了约83%的行业营收。目前,我国在海内外上市的环保公司共149家,其中A股上市环保公司119家。2018年4月28日,所有A股上市环保公司均依法公布了2017年年报,共实现环保业务营收1847.9亿元,同比增长23.2%;净利润197.4亿元,同比增长12.6%;净利润率10.68%,同比下降0.85个百分点。整体来看环保产业利润率同比有所下降,产业市场越来越成熟。从上市公司的情况看,增长比较快的还是水污染环境监测,环境修复虽然整体规模不大但增长很快。
环保技术水平稳步提升。通过自主研发与引进消化相结合,我国环保技术水平稳步提升,主要技术装备和工程应用能力基本达到世界环保产业同期水平。在除尘、烟气脱硫脱硝、城镇污水处理等领域已形成世界规模最大的产业供给能力,关键技术、设备和材料国产化比重超过90%,可以满足我国现阶段生态环境治理的需要。
环保产业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我国环保产业在电力、钢铁、垃圾焚烧发电、工业废水处理等诸多领域具有优势,带动了产业参与国际竞争。近年来环保产业走出去规模不断增长,辐射范围由发展中国家向美国、德国、新加坡等发达国家扩展,业务范围覆盖污水处理、垃圾焚烧、危险废物处理、噪声振动控制及土壤修复等领域。据统计,已有44个环保企业步入全球六大洲54个国家,签订合同累计149份,其中60%以上分布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我国环保产业正迈向高质量发展
我国环保产业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以环保设备制造为主,以环保工程建设为主,以环保项目投资建设为主,目前已发展到环境综合服务阶段,进入由高速发展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过渡的关键时期。
我国环保产业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革。服务业比重增高;重点领域转变,传统领域逐步趋于饱和,非电工业行业、挥发性工业有机废气(VOCs)治理、社会化监测、生态修复等新兴领域兴起;行业集中度提升,大型企业集团崛起;结构性产能过剩,低端供给转向中高端供给。
我国环保产业增长动力正在转换,由建设项目投资拉动转向和创新升级、环境质量升级拉动。环保产业技术创新活跃,据2016年全国环保产业重点企业调查情况,平均每家环保企业获得发明专利授权1.35项。环保产业行业总体研发经费占营收比重为2.06%,高于同期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0.9%,虽低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的3%,但考虑到环保产业超过60%为服务业,环保产业全行业研发经费占比已经达到较高水平。中国环境领域专利申请占比逐年增加,在2015—2017年期间,占比都超过了该年度全球专利申请量的60%以上。从逐年申请占比趋势来看,中国对于环境技术领域的布局持续深入。
我国环保产业发展前景依然广阔。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固体废物处理、环境监测领域、生态修复、环境服务、循环经济等都有很大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