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行业年收入超6万亿“软件定义”全面融入我国经济社会各领域
2019-11-28
文/本刊记者 陈 杰
作为信息产业的基础性产业,我国的软件产业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从最初的频频占据信息普的“风口”后逐步回落,到近些年产业企业的整体转型式发展……时至今日,在大数据、人工智能正红的当下,我国的软件产业发展又呈现出何种趋势呢?
其实,从每年一度的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就可得到答案。
6月28日,主题“融合网络世界 驱动数字未来”的第二十三届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在京开幕。从为期三天展览现场来看,本届软博会参展企业在展览内容和展现形式上,较往届均有了诸多的创新。本届展会通过丰富的互动体验和场景模拟,更生动形象、更立体化地向业内外展示最新的技术、产品、方案和应用成果。
在软博会开幕前夕先期召开的2019软件名人论坛上,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副司长李冠宇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软件产业规模、质量、效益都有着全面提升。2018年,我国软件产业实现业务收入6.3万亿元,同比增长14.2%;实现利润总额8079亿元,同比增长9.7%,软件业从业平均人数626万人;产业结构持续优化;软件定义深入发展,全面融入经济社会各领域,软件创新引擎作用更加凸显;软件国际合作活跃。同时,他也指出:软件产业虽取得全面进步,但依然存在重硬轻软、产用脱节、投入不足、人才短缺等问题。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坚持应用牵引、市场主导、价值驱动、生态优化、开放包容的原则,从加强产业战略引领、推进重大应用、突破关键软件、推动融合发展、完善产业生态、加强人才培养等六个方面推动我国软件产业发展。
当下,软件作为信息产业的核心和灵魂,其“赋能、赋值、赋智”作用日益凸显,已成为引领科技创新、驱动经济社会转型的核心力量。而这一点在本届软博会举办地北京表现得更为明显。2018年,北京市软件产业规模达10913.3亿元。全行业实现增加值3859亿元,占全市GDP比重达12.7%,为全市GDP增长贡献36.7%,软件产业已成为北京经济增长的动力引擎。随着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技术红利、数据红利、应用红利等多期叠加,乘数效应加速市场引爆,为软件产业发展打开了新空间。
本届软博会除了主题展区外,组委会会还举办了五场高峰论坛、十七场平行论坛、一场软件之夜盛典、两场软件创意大赛以及多场新品发布会等诸多活动。
时下,工业互联网早已经成为互联网浪潮中,最炙手可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本届软博会上,多场论坛和众多软件企业的展览主题都围绕工业互联网展开。其中,6月29日上午的“全球软件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工业互联 云领智造”就全面聚焦国内工业互联网的发展,与行业人士共同探索更多的应用场景。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则是软件产业转型发展过程不可以绕开的重点话题,本届软博会也给予了重点关注。28日以“软件铸魂 数据驱动”为主题的大数据行业高峰论坛,文思海辉、优炫软件等北京软件企业代表参会并发展演讲,多方就行业关心的大数据话题做了深入交流。而同期举行的“无限场景—2019北京人工智能产业高峰论坛”也引发行业关注的目光,论坛以“无限场景”为主题,重点聚焦人工智能场景落地,重点邀请了医疗、教育、金融、家居、5G、融媒体等蕴含丰富落地机会的用户专家与大家共同讨论他们眼中的人工智能。
6月30日,历时三天的第二十三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成功闭幕。
在随后的中国软件产业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暨2019软博会成果发布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司长谢少锋表示:全球软件产业发展出现了系列新现象,呈现出“软件定义”驱动新兴领域发展,软件产业云化、平台化、服务化转向,开源持续推动信息技术创新等新趋势。中国软件产业开放发展的大门会越开越大,我们欢迎与世界各国一起推动软件产业发展,推动信息技术尤其是软件产业成果的互惠与共享。工业和信息化部将采取加强产业战略指引、全面推进重大应用、重点突破关键软件、深入推动融合应用、完善产业发展生态、加强软件人才培养等举措,支持我国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
来自组委会的成果发布显示,本届软博会参与展览展示的企业近350家,展览展示软件技术和产品1000余项。在线软博会的在线交易平台入驻商家800余家,展示商品7600多件,意向交易额达76亿元。发布新技术、新产品以及白皮书报告、标准和案例成果等共30余项。现场参观的社会公众达到3万人次,线上数字展馆观众观展人数达1.8万。共有来自全球16个国家40余位政府官员和使馆代表、企业领袖、专家学者以及各界精英代表近300位外籍嘉宾参与。全国青少年软件编程创意大冲关活动吸引全国5000多名“小创客”报名,360名选手现场冲关体验。
谢少锋强调,软件是信息技术之魂、网络安全之盾、经济转型之擎、数字社会之基,是引领新一轮科技创新的源动力。“软件定义”正在全面融入经济社会各领域,驱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推动智慧社会加速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