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威与赫尔巴特兴趣教育思想的比较研究
2019-11-28黑龙江大学
刘 静 (黑龙江大学)
一 赫尔巴特兴趣教育的基本内容
(一)兴趣的内涵
赫尔巴特经过长时间的发现,他认为人的兴趣可以分成两类,一是有意识的认识的兴趣和自然的兴趣,这些兴趣是通过了解和分析世界得出的,这种兴趣包括:经验的、思考的兴趣,另一类是交往的、体验的兴趣,这是一种大众化的兴趣,基于交往而产生的大众化的兴趣,该兴趣也可以分为三种,社会的、同情的、宗教的,赫尔巴特认为兴趣教育思想是由多种方面构成的,并且不同的兴趣方面存在着冲突和矛盾,然而在实际的生活里它们又是和谐统一的,兴趣是包含在有趣的事物中。在赫尔巴特看来,教育目的大致有两种,必要的目的和可能的目的,而赫尔巴特一直强调的道德教育是必要的目的即人类的最高教育目的,它又普遍被认为是道德。教育的道德是要被关注的即完善、仁德、正义、公平这五种道德观念,可能的目的是与儿童未来所从事的职业有关的目的,主要是发展儿童多发面的兴趣及能力以便将来选择职业。
(二)兴趣与教学
赫尔巴特强调兴趣是教学的最基本的要素之一,所以赫尔巴特认为所有的教学开始都要考虑学生的兴趣。因此他认为教学的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手段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在上课时有了兴趣就能够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并且教学的最终目的也就是能够培养学生的兴趣,不仅能够让学生感到学习的乐趣还能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学生带着这种兴趣才能更好地吸收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从而师生双方取得共同进步。
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注意所选择的教学内容必须和学生的兴趣同步,教师上课所传授的知识还要结合学生的经验,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很容易的熟悉理解教育知识的内容,从而也就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杜威兴趣教育的基本内容
(一)兴趣的概念及内涵
杜威的兴趣概念是以本能论为基础,因为在杜威看来,他认为动物的冲动来源于本身,而非外部环境的刺激,因此他说兴趣也就是儿童本能所激发出来的,是儿童追寻自我独立的一种情感表达,也是和他对象形成各种相关联的活动。杜威在他的书中写道:“我认为兴趣是成长的信号和象征,我相信兴趣显示着最原始的能力,所以兴趣包含三个方面:发展性、自发性、一致性”。杜威通过儿童心理学在生物上的本能问题,于是把本能兴趣分成了四类:谈话与交流方面;探索与发现东西的兴趣;制造东西或建造的兴趣;艺术表现方面的兴趣。儿童这些本能兴趣是与生俱来的,我们要把这些兴趣与儿童自身成长结合起来,同样要清楚的是儿童要想获得健康的发展就必须要充分运用以上四类方面的兴趣,尤为重要的是在教学中教师要考虑这些兴趣。
(二)兴趣与教育目的观
杜威持有一种教育无目的论,他反对外在的、不变的教育目的,因为外在的教育目的没能考虑儿童的兴趣与需要,不变的目的死板,不能与时俱进。所以他追求的是过程的目的即生长,杜威认为教育的目的是生长,是因为他反对外在的环境对儿童的束缚,赞成尊重儿童的要求,这样才能够使儿童感受到教育过程中的快乐。而传统的教育目的不仅束缚儿童的天性从而使儿童不能健康成长而且压抑儿童的兴趣从而妨碍儿童快乐学习,因此这让杜威认识到要批判传统的教育。同时杜威并不否定社会性目的,因为外在的要求并不和儿童的兴趣需要矛盾,他的理想是民主主义,因此强调教育为社会服务,为完善民主而服务。教育是为了民主,因而教育也是民主的,所以在对儿童进行教育时,他把兴趣放在首位,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使儿童成为真正的个体从而得到了教师的关注。
三 赫尔巴特与杜威在兴趣教育思想上的对比
(一)赫尔巴特与杜威在兴趣观上的相同性
1 重视兴趣在教育中的作用
赫尔巴特和杜威他们都主张把兴趣教育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发挥出兴趣教育的作用。赫尔巴特认为课程理论的核心是兴趣,在教学方面他反对学生的机械呆板的学习方式也反对教师照本宣科的授课方式,在课程方面他反对脱离学生兴趣的空洞无味的课程,认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应该带着兴趣,这样教学才会有价值。赫尔巴特提出了多方面兴趣理论,根据多方面的兴趣设计了适合学生的不同课程,最后在此基础上他创造出著名的四段教学法。通过四段教学法向我们阐述了科学的教学课程,丰富和完善之前传统课程体系,这在教育史上是一次伟大的革命。不可否认的是,杜威的兴趣教育理论很大部分借鉴吸收了赫尔巴特的兴趣教育,但是杜威并没有全盘照搬而是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知识对赫尔巴特的教育理论批判继承,正因如此,杜威的兴趣教育理论发展得更为成熟。
2 重视教育哲学和心理学对兴趣教育的指导作用
1806年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发表就标志教育学成为独立学科,赫尔巴特把教育哲学和教育心理学作为教育理论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统觉心理学理论,并将统觉理论与教育理论相互联系,并逐渐产生出兴趣教育。在重视教育心理学的方面上杜威也和赫尔巴特相同,杜威在他的著作中多次提到教育哲学和教育理论的联系,他的教育哲学对西方教育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是他的兴趣教育正是有了实用主义哲学作为理论基础才独树一帜。杜威将心理学融入教育理论当中,通过心理学了解儿童的兴趣以便更好地设计课程安排教学。赫尔巴特和杜威在对兴趣教育都做出了深入分析,他们发现兴趣教育是重要的教育问题,必须要将其和心理学与教育哲学联系起来,在此基础上对兴趣教育进行指导。
(二)赫尔巴特与杜威在兴趣教育思想上的差异性
1 兴趣教育思想形成的理论差异
赫尔巴特教育思想是欧洲近代教育理论演进与他所处时代相互作用以及一个特定过程的产物,正是在这种影响下,赫尔巴特别强调培养学生自身的兴趣与需要,并且将他的教育理论建立在哲学和观念心理学的基础上。赫尔巴特的实践哲学特别强调德行,在社会中,拥有良好的德行不仅可以帮人辩明事理、善恶分明而且让人获得他人的尊重。受裴斯泰洛齐的极大影响,赫尔巴特形成了完整的统觉理论,并将其与兴趣教育相融合在一起。
杜威的兴趣教育理论同样以教育哲学和心理学为基础,但和赫尔巴特的区别在于杜威的教育哲学属于实用主义哲学,杜威的社会理想是民主社会,在杜威看来,要用教育实现民主,因此他特别重兴趣的作用,杜威认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带着兴趣,通过兴趣去培养能力以及如何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杜威强调生物化本能是教育心理学化的核心思想,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所理解的间接知识转化成直接知识,因此在教育中一定要考虑学生的兴趣和本能,杜威在有关兴趣教学目的观上的观点与赫尔巴特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杜威从生物进化论的角度看,从而更深刻地认识到社会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因此就要给儿童提供适应社会发展的课程,也就是激发儿童的兴趣,通过兴趣使儿童的本能得到发展。
2 兴趣在课程观中的地位不同
赫尔巴特和杜威两个人都认为教材和教学对于激发学生兴趣有非常大的作用,因此重视兴趣在课程中的作用,但两者对其有不同的想法。他们在兴趣与课程观上都有各自不同的观点。赫尔巴特认为兴趣由人们的天性产生的,同时有赖于知识内容。所以赫尔巴特认为教学能否顺利地开展,取决于教育者,同时也跟教学的内容有很大的关系。如果教学内容不能赢得学生的兴趣,那么教师就应该尽力让教材变得有意思,让学生对其产生兴趣易于接受。赫尔巴特强调用多方面的兴趣设置多种多样的课程,也正是因为多种课程的设置从而使学生的多方面兴趣变得更好的发展。杜威在课程观上是以儿童自身的活动为课程设置的依据,反对以认为的方式进行安排课程。以儿童为中心的课程观可以说就是以儿童兴趣的课程观的意思,在杜威看来课程的设置首先不需要让各个科目之间互相连贯,比起这个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的经验和兴趣得到发展,其次学校开设的科目之间互相联系的不是语文、地理、历史等单纯的科目,而是学生本身的活动。因此杜威根据对学生归纳的四种本能,将兴趣分成四类,并依据这四类兴趣进行了相关的课程设置。
四 结论
赫尔巴特把兴趣作为教育和心理学以及哲学连接的纽带并系统地提出了有关兴趣的完整体系,赫尔巴特还提出了把兴趣作为教学手段积极开展有关教学活动的理论,从而实现教育目的。赫尔巴特根据兴趣教育还形成了四段教学法,合理地将学生的心理活动与教育过程联系起来。
杜威的兴趣教育思想始终贯彻在他的教育理论中,尤其是他的实用主义哲学以及学习心理学理论更是丰富了兴趣教育思想的内容,正因如此,杜威形成了完整的教育理论。杜威的大量的教育著作里都详细地阐述了兴趣教育思想,其中包括兴趣的定义,理论基础以及种类;兴趣的教育目的性等等。杜威强调兴趣是自然发生的,应该尊重儿童的不同兴趣使儿童带着兴趣学习,在教学中更是离不开兴趣,教学和课程内容都要结合儿童兴趣,儿童带着兴趣学习就能更好实现教学心理学化,从而实现教育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