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室护理质量控制在预防院内感染中的作用探究
2019-11-27董丽艳
董丽艳
【摘 要】目的:探讨医院供应室护理质量控制在预防院内感染中的作用。方法:对比2017年本院未开展实施供应室护理质量控制期间与2018年本院开展实施供应室护理质量控制期间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和护理质量评分。结果:实施后院内感染发生率为10%,实施前院内感染发生率为30%,实施后院内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的无菌区管理评分为(95.7±3.67)分、环境管理评分为(96.59±2.69)分、安全管理评分为(98.32±1.95)分以及物品管理评分为(94.6±2.85)分,均明显高于实施前的(83.6±1.57)分、(88.3±1.75)分、(82.48±4.68)分及(85.9±3.89)分,两组比较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消毒供应室护理质量控制有利于降低感染事件的发生率,提高供应室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水平,适于在临床领域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供应室; 护理质量控制; 院内感染
【中图分类号】R1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19)22--01
作为医院组成重要部分之一,医院消毒供应室主要管理、回收、清洗医用设备、包装无菌药物、消毒医用设备、发放医院敷料与无菌药物等,医院护理质量的提升关键在于医院消毒供应室的管理质量提升,该部门不单单影响者临床护理质量,还影响者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提升医院消毒供应室护理质量控制是非常重要的。鉴于此,本研究旨在探究医院消毒供应室护理质量控制在预防院内感染中的作用,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研究对象为本院2017年1月至2018年收治的60例患者,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例数均等。
纳入标准:均获得所有患者同意,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均无严重性心肺肾合并疾病等。
排除标准:非住院患者,临床资料缺失者。
对照组中男性为16例,女性为14例;年龄为29~67岁,平均年龄为(31.85±1.35)岁。
观察中男性为17例,女性为13例;年龄为31~69岁,平均年龄为(32.97±1.12)岁;
组间差异检验值为P >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次探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组织审核批准。
1.2 方法
2017年实行常规供应室管理。2018例年加强护理质量控制,具体内容如下。
(1)科学合理的布局供应室
供应室的布局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到供应室的护理质量,因此,必须准确把握供应室的结构,从而满足各个科室的需求。在对供应室的建立过程中,除了要注意保证各个科室之间的连接性,还要建立一个方便提供各种医疗物品的专用通道。除此之外,还要保证室内通风良好,光照充足,为护理人员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按照功能的不同合理划分供应室,可以分为工作区和辅助区两个区域,工作区主要负责各种医疗器材的清洗、包装和消毒,辅助区主要负责工作人员的休息和衣物的更换[3]。
(2)消毒管理:
医院消毒供应室的消毒工作必须全面做到对所有的医用器材严格消毒,且必须将药物与金属器械分开摆放,不仅要在各个包间留出一些空隙,还要对灭菌物品的包装严格控制;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在对灭菌物品包装时,不应包装过于松或紧,应严格按照有关规章制度进行封包;正确掌握灭菌物品的使用方法。对灭菌的时间、温度、压力进行严格控制,并在灭菌的过程中严密观察灭菌仪器变化情况,一旦出现异常则采取针对性的方法进行处理,利于提升灭菌治疗;对于抽样检查和生物检查必须要求检验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内检测完毕,利于保证细菌样品质量。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包装灭菌物体时,需要放置在固定、相应的灭菌柜中,并且贴上标签。
(3)加强质量检测:
对于完成清洗的物品,质检人员要重点检查器械及物品内外部是否有残存污渍及锈渍,一经发现应及时通报清洗。对于消毒的质量检测则应注重检测消毒的时间及温度,同时重点检查消毒的各个流程及操作是否符合相关规定,以此避免由于消毒不彻底引发的院内感染。对于灭菌环节的质量检测方法主要有化学检测法、生物检测法以及物理检测法等。化学检测法主要针对灭菌包中的相关指标是否可以满足灭菌要求,物理检测主要关注的是灭菌过程中压力、温度以及时间等是否满足要求,生物检测所用到的技术为 PCD 检测技术。
(4)品储存管理:
摆放物品时应根据物品的特点、性质、使用频率以及有关规章制度摆放和存储在特定的位置中,并且对摆法区域做定时检查,同时控制储存区域的湿度、温度空气等。
1.3 观察指标
对比2017年本院未开展实施供应室护理质量控制期间与2018年本院开展实施供应室护理质量控制期间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和护理质量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院内感染发生率用例(%) 表示,选择 检验,两组的无菌区管理评分、环境管理评分、安全管理评分、物品管理评分等计量资料用() 表示,行 t 检验,以 P <0.05 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院内感染发生率比较
实施后院内感染发生率为 10%,实施前院内感染发生率为30%,实施后院内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2.2 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实施后无菌区管理评分、环境管理评分、安全管理评分(以及物品管理评分均明显高于实施前各项护理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 2。
3 讨论
作为医院内部各种无菌物品的提供单位,供应室主要负责医疗器材的消毒和供应,其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做到彻底的消毒,实现无菌供应。供应室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医疗的质量。因此,必须做好供应室的各项工作,全方面地提高供应室护理人员的水平,为确保供应质量提供一个良好的基础和前提。
3.1 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力度
高质量的护理水平是预防院内感染的前提。因此,要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力度,相关部门负责人要定期开展专项培训,帮助他们掌握熟练的消毒知识,提高护理水平,增强预防院内感染的意识。
3.2 建立健全互相监督的体制机制
加强供应室与各个科室的密切沟通和联系,从而推动供应室的工作能够得以顺利开展。加强护理质量的控制管理,可以更加规范供应室护理人员的操作水平,大大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加强对供应室工作人员的培训,可以提高其专业护理能力和水平,能够更好地支持各个科室的工作。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的院内感染发生率为10.0%,对照组的院内感染发生率为30.0%,实施后的院内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 < 0.05) ; 实施后的护理水平显著高于实施后(P <0.05) 。
综上所述,加强供应室护理质量控制,可以大大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在很大程度上降低院内感染发生概率,值得在临床领域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Zhao Baihong, Li Juan.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disinfection supply room to control nosocomial infection[J].China Health Industry, 2015, 12 (7): 103-104.
Meng Lihua, Yu Jing.Strengthening disinfection management in supply room to prevent nosocomial infection[J].Contemporary Nurses (Mid-term Journal), 2011, 18 (1): 154-156.
Li Yumei.Analysis of the effect of quality control of nursing care in supply room on reducing nosocomial infection[J].China 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 2018, 10 (23): 179-180.
黄继红.质量控制在供应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21):110.
张应群,陈小军,苏文.供应室护理质量控制在降低院内感染中的效果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15(14):125-127.
谷彩霞,古丽米热·吾拉木.护理质量控制在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57):239+243.
古麗扎尔·阿木提,巴哈古丽·托合提.供应室护理质量控制在预防院内感染中的应用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39):239+242.
段春莲.供应室护理质量控制对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的作用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8,22(12):1686-1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