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专业课程考核模式现状与改革探究

2019-11-27李辉毛韵琴陈磊许卫平倪慧

学周刊 2019年32期
关键词:考核模式职业能力专业课程

李辉 毛韵琴 陈磊 许卫平 倪慧

摘 要:当前高职院校专业课程的考核还普遍存在重专业知识、轻职业能力的问题。探索有效检验学生的职业能力,实现“到岗即用”的人才目标,是专业课程考核评价中需要努力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需要专业教师在考核形式和内容上转变观念,建立基于职业能力的专业课程考核评价模式,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起到导向、反馈作用。

关键词:高职;专业课程;职业能力;考核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32-000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32.004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把增强职业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满足社会多样化需求,有力地支持和服务国家发展各条战线。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课程始终处在核心地位[1]。因此,积极推动课程考核改革,对人才培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一、专业课程现有考核模式弊端分析

目前,高职高专类院校专业课程考核模式并不能完全适应高等职业教育形势对专业课程教学的要求。根据多所高职高专院校的课程考核模式调研分析,课程考核还存在较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课程考核形式沒有充分体现人才培养目标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中提到,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引导学生适应社会需求,树立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践行知行合一,积极动手实践和解决实际问题。在调研的院校中,所有专业课程考核形式虽然都是理论考核加实践考核,但是其中理论考核集中在期末,成绩比重过大,一般占比60%~80%,实践考核比重过小,一般占10%~20%,对理论知识的考核重视程度远远超过实践能力的考核,与培养德技双修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目标吻合度不强[2]。

(二)课程考核内容没有充分体现职业能力培养

受传统“知识本位”观念的影响,教师对学生的课程考核内容只注重衡量学生对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的考核,即只考核学生的专业能力水平,忽视了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考核,缺乏从职业能力的角度进行课程的考核评价。这也导致有些学生理论知识扎实、技能水平较高,反而在社会就业能力或企业用人标准上败下阵来,达不到社会对人才的期望。如何有效检验学生的职业能力,实现“到岗即用”的人才目标,是专业课程考核评价中需要努力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基于职业能力的专业课考核模式改革的路径思考

针对目前高职高专院校专业课程考核评价的问题,改革现行课程考核模式,在考核形式上体现多元化,在考核内容上体现职业能力,即在要求学生掌握工作所需的专业理论知识、熟练的专业操作技能外,还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我们认为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改革,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提高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一)转变观念,树立以职业能力为目的的考核观念

关于职业能力的内涵,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和学科背景探究,把职业能力划分为不同的类别并赋予不同的含义,我们倾向于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邓泽民的研究[3],将职业能力划分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专业能力是指高职高专毕业生在岗位所必须具备的专业技能与专业知识,它强调专业技术方面的能力;方法能力是指学生从事岗位工作时所具备的工作方法和学习能力,它主要是通过学习,让学生在训练中获得专业思维结构,让学生学会工作、学会学习,让学生在职场中面对新的情境时,能够从容处理新问题,获取新知识;社会能力是指学生形成的一种正确的行为规范、价值观念及积极的人生态度,包括了人际交往能力、公共关系处理能力、职业道德和素养等[4]。

职业能力是在专业课程的知识学习、技能培养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专业课程培养和提升了职业能力[5]。因此,专业课程的考核不应仅仅盯着专业知识和技能,基于职业能力,构建合理、科学的专业课程考核模式不仅能帮助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诊断学生的职业能力,而且也有助于当前专业课程教学改革。

(二)改革考核形式和内容

传统的课程考核形式,大多数都是采用到课情况、笔试(试卷考核)、操作(实验考核)等形式,并按照一定比例折合成作为专业课程的综合成绩。随着当前社会对职业教育的期待越来越高,毕业后学生的职业能力是否适应岗位的需求问题日益凸显,必须改革目前的考核形式,对专业课程综合成绩的构成要力求多元化,考核的形式应多元化。

我们认为综合成绩的构成可以从职业能力的三个方面体现,即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当然,考核的形式因教师、学生等不同情况,形式可以丰富多彩,如可以通过布置案例,让学生自己搜索素材,制作PPT汇报,考核学生的收集、整理、分析、表达专业知识的能力;通过组建团队,共同完成综合实训项目或创新实验项目,不仅可以考核学生对专业技能的操作能力,更为重要的是通过组建团队,考核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分工协助能力和职业素养等。

从考核的内容上讲,当前专业课程的考核大多数只从专业能力方面进行了适当形式的考核,但是对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考核没有在专业课程中体现,也很少认真思考如何去体现这些能力的考核。我们应改变当前考核中过多侧重知识记忆、操作技能的现状,加大考核学生获取专业知识、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以及相应的专业素养,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在专业技能之上提升个人解决实际问题所需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三)创新专业课程的实践考核模式

实践教学是关系专业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单纯强调专业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6]。当前,我们的职业教育要重新定位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的目的,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与其说是传授专业技能,不如说是传授和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能力的培育有它自身的特点,因此,在实践教学的考核内容设计上要创造与岗位对接的实训方案。如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设计综合实训项目或者安排学生直接到企业第一线参加实践活动,在实际岗位中身临其境地参与实际生产,通过情境化的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评价,不仅会有效检验学生的理论认识、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观察学生在岗位中对方法能力的探索和运用、社会能力的体验和情感认同,以达到对职业能力全面考核的目的[7]。

实践教学考核的形式要多样化。专业课要通过不同的组织形式考核实践教学的质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通过教师定期布置项目或者学生组队构思一些項目,前期制订方案,通过组队、讨论、辩论、实验等方式开展系列活动。任何一个工作任务的完成,都必须依靠交流、组织协调、使用工具等专业能力外的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完成,这也是在传统的考核中很难量化成试题形式,从而被忽略考核的原因。

总体来说,基于职业能力的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的考核模式改革是当前改革的趋势。由当前的到课率、理论考试、实践考核的模式转变为对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组成的一个有效的学生职业能力评价模式的任务还很艰巨,但这也是职业教育的核心体现。通过这一考核模式的改革,倒逼目前高职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努力探索出一条切实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成功之路。

参考文献:

[1]邢广陆,官海滨,韩澍,等.“以学生为中心”的高职课程立体考核评价模式探索与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29):57.

[2]李海波.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高专课程考核改革探索[J].成人教育,2011(1):32.

[3]邓泽民,陈庆合,刘文卿.职业能力的概念、特征及其形成规律的研究[J].煤炭高等教育,2002(2):104.

[4]韦佳,倪杰,吴远征.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体系创建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3):207.

[5]卓晟珺,付伟.社会医学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护理学杂志,2013(13):70.

[6]况红,陶佳,孟世才.职业能力提升:转型高校内涵建设成功的标志[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8(1):94.

[7]汪锋.综合能力本位的“校—企—校”高职协同育人创新模式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26):76.

[责任编辑 李爱莉]

作者简介:李辉(1982.5— ),男,汉族,湖南岳阳人,副教授,研究方向:药学职业教育。

毛韵琴(1989.9— ),女,汉族,湖南长沙人,主管护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

陈磊(1993.7— ),女,汉族,湖南益阳人,助教,研究方向:职业教育。

许卫平(1983.1— ),男,汉族,湖南岳阳人,主治医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

倪慧(1984.9— ),女,汉族,湖南株洲人,主管护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7年度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669)。

猜你喜欢

考核模式职业能力专业课程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高校《税法》课程考核模式的现状与改革的思考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考核模式研究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专业课程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