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师爱有迹,见贤思齐

2019-11-27马丛丛

中国德育 2019年18期
关键词:爱生祖父母班主任

作为陈鹤琴教育思想研究基地,济南市泉星小学一直将“研究与了解儿童,热爱与尊重儿童”作为陈鹤琴“活教育”思想实施的前提。在践行这一理念的过程中,爱生故事最有温度、最有情感、最有共鸣、最有智慧,也最能体现师爱与老师们的成长。

一、记录故事,有意有趣有温度

做老师最美的时刻,便是师生之间有心灵共鸣的瞬间。泉星小学的老师都知道,捕捉这一瞬间的最好方式就是观察与记录。在记录过程中,教师对自己的教育实践有客观的认识,在回顾思考时才能保持清醒,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起初,老师们的爱生故事都围绕着个别孩子,毕竟“爱哭的孩子有奶吃”,能够天天挂在老师嘴边和心里的,除了学习困难、调皮捣蛋的孩子,就是家庭特殊、看起来稍显弱势的孩子。于是,爱生故事里便有了记录口吃孩子在爱和鼓励中转变的“了不起的小旺旺”,有了利用足球原理告诉我们爱孩子也可以换一种方式的“香蕉球的启示”,有了体育课上抓住孩子闪光点不断陪伴练习的“我是一颗卷心菜”……

渐渐地,老师们笔下的故事不仅有对个体的聚焦,更有对集体的观察。二年级新接班的宋老师,一直苦于没能找到班级管理的好方法。偶然间,她在女儿的幼儿园里发现饲养小动物很吸引孩子,从中获得灵感,决定把蚕宝宝和桑叶作为奖励,奖给那些班级纪律优秀的孩子们,引导他们养成遵守纪律的好习惯,成效显著。期间发生了很多值得思考的事情。比如,一些没能获得蚕宝宝的孩子,能否请求父母帮忙买蚕?养蚕所用的桑叶是靠遵守纪律赢取,还是想其他办法获取?宋老师在“知否知否,应是纪律优秀”这一系列的爱生故事中分享了她的思考:事实证明,孩子总喜欢新鲜感,在对低年级进行常规教育时,采取积极有趣的活动方式,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参与意识,远比苦口婆心的说教强百倍。

在宋老师的带动下,孩子们写养蚕日记,家长们记录孩子的变化。每天晚上家长们都忍不住在班级群里交流有关蚕宝宝的故事,交流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学会的担当、进取、诚实和规则意识。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无形中还增强了班级凝聚力,家校沟通也更加顺畅了。这份趣味与热闹,隔着屏幕相互感染着,传递着大家育儿的快乐和教育的温度。

二、分享故事,有笑有泪有情感

没人能够拒绝故事的吸引,泉星小学把每周二下午固定为爱生故事的分享时间。起初,分享者们只需报名就可以确定,后来,老师们的热情越来越高、故事越来越多,分享会提出按组分配名额办法。组内负责人根据老师们提交的故事,优中选优,将感触最深、最有意义的故事推选出来。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我们欣喜地看到,老师们开始更深层次地反思与内省。

小蜗牛班的班主任通过家访,持续关注那些“问题”孩子。渐渐地,教师读懂了那个勤于家务劳动但又经常冒失地在作业本上留有菜汤的孩子,理解了那个天天早上六点多就在学校门口徘徊的孩子对老师的依赖,更知道了那个因痴迷绘画白天在课堂上打瞌睡的孩子……这位班主任说:“泉星小学的教育理念是‘每颗星都闪亮,学校所做的一切努力都围绕着这个宗旨,让每一个来到泉星的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闪光点,并在这里成长、绽放。所以,我们更应该认真研究那些‘问题孩子,积极寻找这些孩子的闪光之处。借助这些闪光点,慢慢地培养他们自我教育的能力,让孩子们正确认识自我,快乐健康成长。”

2018年是小蜗牛班学生毕业的年份,毕业前夕班主任老师作了特别的成长分享,将精心保留的孩子们一年级的照片和六年级的照片作对比,有图有景,有笑有泪,孩子们的成长过程历历在目。六年成长记录,六年拳拳爱心,六年依依不舍,引发师生无限感慨。爱生故事的分享饱含着教育者满怀情感的笑和泪,是对全体教师内在心灵世界的丰富与充实。当我们把所有的教育痕迹和碎片以爱生故事的形式分享出来时,教育便会呈现出更加丰厚、温暖的样子。

三、讨论故事,有条有理有共鸣

表面上看,讲述爱生故事是教师的个人行为,但事实上故事中所包含的内容,很多涉及教育教学中一些共性问题。每周的爱生故事分享会后,各个办公室都会热烈讨论那些存有共性问题的“自家”孩子。学校索性把这种非正式的沟通放到了桌面上,作为爱生故事分享的重要环节,让大家畅所欲言,现场讨论。大家从最初的平铺直叙、泛泛而谈,到带着交流和沟通的愿望,抱持反思和感悟的态度,有目的地观察和聆听,有条理地叙述和表达,讨论变得越来越有价值。

首先,爱生故事的分享和讨论促成了班主任与科任教师间的相互认可与深入合作。班主任很多时候心有余力不足,无法做到与每位科任老师一一沟通班内学生的家庭情况、性格特点、学习习惯。爱生故事的分享和讨论环节,成了班主任最方便、最正式的讲述渠道。班主任有机会与所有科任教师坐在一起,沉下心来认真交流学生的状况,既增进了教师间的情感,也提升了班级的管理效果。

其次,爱生故事的分享和讨论让老师们达成了“静待花开”“不急不躁”的教育共识。当下,教师工作压力非常大,经常是体力与脑力负担并重。几年下来,一些老师就没有了工作的激情,甚至一度失去对儿童教育的耐心和责任心。爱生故事的分享再次唤起老师们的工作热情,营造师爱的情感氛围,让老师们意识到注重教育智慧的重要性。经过讨论,老师们在彼此的建议和帮助下,迅速调整自己,心平气和地面对学生,重新找回了“静待花开”“不急不躁”的教育初心。校园里发生了静悄悄的变化,老师们的同理心更强了,对班上的孩子更亲切、更有耐心了,教育生活更加不急不躁、从容淡定了。

四、点评故事,有始有终有智慧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研究与了解儿童,热爱与尊重兒童是爱生故事记录的初衷,更是爱生故事回归的方向。每次爱生故事分享结束后,我们都有一个至关重要的点睛之笔,即爱生故事的总结点评,以期爱生故事的记录、分享及讨论都能有的放矢,回归爱生主旨。凡是参与总结点评的人,要对学校的教育理念有高度的认同感,还要不失个性之美,整合大家之长。具体人选可以是校长、副校长,也可以是中层主任、一线教师。当老师们倾心叙述、专心聆听、用心表达后,尤其需要这个声音来优化提升、沉淀智慧,这就像是一场头脑风暴后的“定音鼓”。如此,每一次的点评发言都会让老师们怦然心动,回味无穷。

以中年级组进行的《疼孙莫若爷》的隔代教育系列故事为例,分享老师展示了三位风格迥异的爷爷在面对孙辈教育时呈现出的不同姿态,引发了老师们对隔代教育的新思考。入职不久的刘老师在点评环节说道:“通过几篇日志的记录,我意识到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隔代教育也是如此。在以前的家长会上,我只强调请孩子的父母参加,这意味着我将孩子的祖父母拒之门外了。但以现在的生活节奏和家庭的实际情况来看,多数孩子只能在祖父母身边长大,即使不是留守儿童,大多数父母也扮演着‘早出门,晚回家,周末一起逛公园的角色。正确理解祖父母教育的利与弊,发挥祖父母在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的积极作用,需要我们采取情理结合的‘疏,而不是简单粗暴的‘堵。细心观察,祖父母带大的孩子有许多与众不同的可爱之处,老人们身上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宝贵经验。这让做班主任的我意识到,应该更好地与孩子们的祖父母沟通,缩小教育观念的代沟。当祖父母也能掌握好爱的分寸时,教育才真正形成了合力,一起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故事典型,点评更精彩。刘老师肯定了故事中老师的付出与努力,更深入思考了隔代教育的利弊,引导大家用积极主动的心态去看待教育现象,正能量十足。当我们感叹分享者的独特视角时,更赞叹点评者的用心思考。这是一位青年教师的进步,更是爱生故事有始有终的缩影。在爱生故事里,学生在闪光,老师在成长。

始于观察,终于反思;始于记录,终于研究;始于兴趣,终于热爱。泉星小学爱生故事的分享与讨论,让教师找到了教育的秘诀,学会了更好地引导学生,也让学生品尝到被爱的甜头,激发了他们努力奋发之心。我校必将在爱生故事的交流中越办越好。

【马丛丛,山东省济南市泉星小学教科室主任】

责任编辑︱陈静文

猜你喜欢

爱生祖父母班主任
我的班主任①
我的祖父母
新加坡禁止家长每天将孩子送到祖父母家
当一名轻松的班主任
乐于助人的人更长寿
教师品德修养浅谈
谈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
我们的班主任等
我的班主任大人
做好祖父母的九条守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