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的探索

2019-11-27杭卫星王平侯俊万雪飞

职业教育研究 2019年10期
关键词:模块化中职学校课程体系

杭卫星 王平 侯俊 万雪飞

摘要:结合中职学校实际情况,从汽车专业岗位需求出发,分析了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详细阐述了汽车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中的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考核等方面的内容,以提高汽车专业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职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9)10-0064-05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逐渐成为家庭的必需品。截至2018年底,我国机动车保有量达到3.27亿辆,其中汽车2.4亿辆,汽车行业已经进入真正意义上的后市场时代。汽车保有量的迅猛增长,对汽车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也急剧扩大。因此,各个职业学校都增开或加快建设汽车相关专业。由于实际情况不同,各学校在专业课程开设、师资水平、硬件设备和学生就业等方面有很大差异。因此,基于汽车专业岗位需求,如何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培养合格的汽车专业人才,是每个设有汽车专业的中职学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为了解中职专业课的教学现状,笔者就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中课程设置、教学实践和上岗就业等内容对某职业学校300名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对20名专业课教师和5名专业基础课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问题并分析原因,探讨如何进行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改革。

(一)课程结构欠合理,缺乏灵活性

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课程结构大都是按高中文化课——基础专业课——专业实训课的传统模式递进开展。

近年来,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专业课结构设置不合理的情况越来越严重,有的课程课时开设过多,有的开设过少。例如,发动机原理与汽车理论部分过于深奥,应该删减;开设汽车新技术相关课程;“汽车材料与制造”课时过多,“汽车检测与诊断”课时过少。另外,还存在汽车专业课程生搬硬套,综合课程、实践课程比例小,校本课程没有得到很好地体现等问题。

(二)课程内容满足不了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现行的课程体系以学年、学期为基本学习时间单位,虽方便课程的编制和教学,但所学内容一致,进度一致。课程设置不灵活,缺少多样性,导致一些学生无法依据个人兴趣和就业取向选修一些不同的专业课程,忽略了学生个人潜能的差异和个性化发展需求。而职业教育的最直接的目标就是上岗就业,这一目标决定了职业教育的课程内容必须与岗位实际接轨,且应体现“新”“精”“活”“切”的特点[1]。

(三)专业课程教材失当

调查结果显示,41.7%的师生认为汽车教材专业知识陈旧,37.9%的师生认为所采用的专业课教材理论知识难度大,28.9%师生认为实践课时少,技能训练薄弱。另外,在调查访谈中,一位专业教师谈到,当前,发动机多点电喷技术已经普及,而且缸内直喷技术已经逐步成为汽车燃油喷射系统的新趋势,但在学校使用的《汽车构造》这一教材中,车型举例还出现偏心轮驱动的汽油泵、触点式分电器点火的内容,与现实情况相比,教材内容至少落后15年以上。当今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汽车技术更新快,中职汽车专业教材内容陈旧,不能及时反映汽车行业的新理论、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等相关知识。这样的教材无法更好地为专业课服务,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

(四)教学方法单一,制约学生学习兴趣

中职生主要以“00后”为主,他们对专业缺少学习热情,自主学习意识普遍不强,很多学生还沉迷于网络。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徑,而传统教学的教学方法单一,教师和学生是独立个体,缺少互动,学生学习难以深入,更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因此,教学方式亟待改变。

(五)课程评价方式单一,重结果、轻过程

课程评价是对学生学习知识掌握程度的考核,也是对教师教学效果的全面检查。评价结果对后续教学起到对比、检验、诊断、反馈、修正等作用。课程的考核评价是教学过程的指挥棒。

现阶段中职学校汽车专业课程的理论知识考试大多采用闭卷笔试百分记分制方式进行。以期末闭卷笔试成绩作为学生本学期唯一的考核手段和评价尺度,就会造成学生不注意平时学习过程的投入,得过且过。

实习实训成绩考核一般采用两级制(合格和不合格),有的也采用五级记分制(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实训考核通常采用日常上课考勤、上课纪律、回答问题、撰写实训报告、现场操作考核、成果展示汇报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综合考试方式。这些过程考核方法,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对专业的掌握情况,但考评得不够全面。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得不到加强。

综上所述,现阶段中职学校课程评价体系的功能已经渐渐弱化,其根本原因在于:重结果、轻过程,重学习成绩、轻全面素质评价;课程评价方式单一,忽视多元智力水平衡量。

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

课程体系是实施教学计划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指同一专业不同课程门类按照门类顺序排列,是教学内容和进程的总和。课程门类排列顺序决定了学生通过不同的时间点先后学习获得怎样的知识结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培养的是适应汽车维修、营销、服务、管理等汽车后服务市场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应从汽车后服务市场岗位群的能力要求出发,构建突出应用性的模块化课程教学体系。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的原则为:汽车专业知识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不过渡追求系统性,不进行复杂的汽车理论推导论证;专业课技能教学加强针对性、实用性和实践性,不追求科研、设计、开发的“后劲” [2]。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采用模块化课程教学体系,按照汽车岗位能力将教学课程由原先的传统三段教学模式构建为五段式教学模块,即文化课组合模块、专业基础模块、汽车专业模块,操作技能实训模块、汽车维修实践模块,具体时间、内容安排以三年制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为例,如表1所示。

汽车运用与修理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的应用和推广,不能将其简单地理解为一种教学方法,而应与教育理念、知识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考评全面创新与融合,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模块化课程设置与岗位要求相吻合

教学应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于企业为宗旨。遵循课程体系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技能训练为轴心,打破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界限,整合专业课程,创新课程体系。汽车专业课程分为三个模块,即汽车基础模块、汽车必修模块和汽车选修模块。

第一,汽车基础模块。汽车基础模块课程主要包含的课程有“汽车文化”“汽车电工基础”“机械基础与原理”“道德与职业指导”等。

第二,汽车必修模块。汽车必修模块主要包含汽车发动机模块、汽车底盘模块、电器电气模块、汽车空调模块、汽车故障与检测模块和汽车技能实训模块。在必修模块教学中,利用汽车零部件展示、系统动态演示、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将枯燥的理论教学过程转变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创新理论。

第三,汽车选修模块。汽车选修模块课程主要有“汽车装潢与美容”“汽车营销”“车身修复技术”“汽车喷涂技术”“汽车保险与理赔”“新能源汽车技术”“汽车服务企业管理”等。选修模块作为学生专业知识的拓展课,旨在让学生了解现代汽车最新科学技术和最新成果,扩大学生知识面,满足自己的兴趣爱好,提升自身专业素质,增加学生的就业资本。

(二)模块化课程内容选择与岗位操作项目相融合

汽车运用与维修是一门操作性较强的学科,确定模块内容应“以实践为基础,就业为导向”。具体应充分考虑企业岗位实际技能操作项目的需求,结合学校的教学设备和企业的用人标准,成立由多位专业教师与企业一线专家组成的团队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内容,制定专业核心课程标准,编写各自模块的配套教材和工作页,制作相应的课件。中职汽车运用与修理专业采用模块化教学的同时,要做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交替进行,将理论知识与实验实训紧密相连,从学生实际出发,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综合训练,让学生在实践中领悟知识、验证理论,毕业后,使他们能尽快适应企业的工作岗位要求。应采用任务驱动、现场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以岗位技能操作项目为中心,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三)模块化课程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相融合

中职教育的根本宗旨就是实施就业教育,必须把实践性教学放在重要的地位。为保证实践教学效果,中职学校必须建立完善的“教产合作,校企一体”教学模式。学生在校内完成理论知识学习和操作技能训练后,由学校统一安排到校外实践基地或汽车维修企业实习。在企业师傅的指导下,学生直接参与汽车生产及维修环节。学生不断磨练技术技能,对操作流程由陌生到熟悉,直到最后能独当一面。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除了完成企业布置的工作任务,熟练掌握汽车维修技能,还对专业知识有了深层次的理解和掌握,开扩了视野。

对于学校来说,这种合作育人的模式能够有效促进教学优化和资源整合,发挥教育优势,提升学生的汽修专业课程教学实践能力;对于企业来说,能够更好地为企业培养具有较高岗位适应性的人才,也是有利于企业人才引进的有效措施之一。在校企合作育人模式中,学校方面得到企业的优势资源支持,而企业方面能够获得对口汽车专业人才。校企合作能够优势互补,双方获益匪浅。校企二者相辅相成,将学校的素质教育和汽修企业的岗位能力培养相结合,培养出大量理论扎实、技能精通和素质过硬的汽车技能人才[3]。

(四)模块化课程标准与技能大赛标准相融合

中职学校必须基于岗位工作过程实际,建立以培养岗位技能为核心的模块化课程标准。一年一度的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技能大赛由教育部和交通部共同组织举办。参赛项目有机电维修、维护保养、汽车空调和钣金涂装等,涵盖了绝大多数汽车维修项目,赛项标准完全对接行业标准。

汽车专业模块化课程标准与技能大赛标准对接,可发挥技能大赛对教学的导向作用。在中职汽车专业中,严格按照汽车技术技能大赛赛项的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来开展模块化教学,可使教学与技术同步同时发展,加强汽车专业模块教学的正确性、实际性和实用性。

模块化课程体系标准与职业技能大赛标准相融合对汽车专业教学有深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第一,刷新教学观念和推进模块教学模式;第二,与行业接轨,提升汽车职业资格证书社会认可度;第三,锻炼提升专业教师师资水平,开阔眼界;第四,立足技能大赛,结合本校现有实训设备,优化实训环境使教学过程和教学管理更加规范和标准。

(五)模块化课程考核与岗位工作能力要求相融合

当一个人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后,就要在实践中不断地锻炼自己,使自己具备相应岗位的工作能力,工作能力也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学校是學生获取综合性工作能力的重要场所。中职学校通常以考试分数作为工作能力的高低的评判标准,而当前中职学校专业课程考试普遍存在“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等现象,考试内容过分依附于教材、题型简单、方式单一,忽视了对学生应用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的测试。这就不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

汽车专业模块化课程因其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应学生进行模块课程考核改革,并将模块化课程考核与岗位工作能力要求相融合。

首先,采用多维度、立体式的全方位考核。考试可采用开放性试题。典型的开放性试题需要学生综合思考、想象,经过多角度的分析、讨论。因考试题目是开放性的,所以答案不是唯一的。答案的多元化、弹性化有利于考察学生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当然,评分的标准和方法也应多元化,要站在不同的角度考查学生分析问题、探索问题的思路、过程和结论[5]。

其次,依据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的特点,逐步增加开卷笔试这一形式。开卷考试有利于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示自己的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依据汽车专业课的特点也可适当采用口试、实践操作、情景模拟等考试形式,实现考试命题与汽车维修内容、工作情境的对接。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较为客观、全面地考核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创新能力、大脑反应能力、检索设计能力、配合协作能力,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职业能力的形成。

再次,筆试中各题型的比例应大幅调整。应减少甚至取消填空、选择、判断、名词解释等客观性、记忆性试题,加大故障案例分析、综合性和实践性主观题的试题比重,将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作为重要的考察内容。应给学生研究和探索的机会,促进其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个性的形成。主观题评分标准要有弹性,对敢于提出不同见解的答案、新颖的答案,应该适当加分。通过这样的考试方式,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性和研究性学习。

(六)模块化课程学习与学分银行相融合

当前,我国中等职业学校一般采用学制管理模式,中职阶段一般学制为三年。这种以时间经历来衡量学生学习成效的教学管理制度,已经不能满足职业教育教学需要。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重点强调的是“实践”,学分银行尤其适合汽车专业边学习、边实践的特点。(见表2)

学生在学习期间可以工学交替、半工半读,工作一段时间后可以返校继续学习,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模块学习内容、技能培训、生产实践分为必修与选修,都与学分挂钩。学生学完一个模块,考试通过后拿到的学分可将其存入“银行”,累积到规定的必修和选修学分总数即可“兑换”相应证书或学历。学生学习期间参加汽车技能竞赛、科技学术竞赛、社会实践服务等可认定为拓展学分。拓展学分的获取表明学生具有优秀专业素质和过硬的技术技能,可以替代专业课程的必修或选修学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潜力。

模块化课程学习与学分银行相融合,有利于促进学生进行专业模块课程的学分累积与学分转换,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学生从学校到市场过渡;有利于各类层次教育沟通衔接;有利于在岗教师素质的提高。

汽车业是近年来国内发展最为迅速的行业之一,但汽车运用与维修相关技术人才匮乏和现有从业人员整体水平不高是不争的事实。面对社会需求,需要中职学校进一步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加快进行课程体系优化,构建突出应用性的模块化课程教学体系,形成专业特色教育,培养出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孙培正,董培雷,孙立友.谈中职学校课程体系建设[J].现代教育,2013(8):37-39.

[2]谢婉茹.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开发与实践[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4(7):92-96.

[3]徐凯.构建职业教育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探讨[J].教师,2010(19):56-57.

[4]崔宏波.中等职业学校模块化课程体系的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06(9):13-14.

[5]郭建.模块化项目教学法之实践与探索——以中职营销类专业实训教学为例[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5.

(责任编辑:张维佳)

Abstract: Based on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rofessional course of automobile application and maintenance from the needs of automobile professional posts. This paper proposes the construction and reform of modular curriculum system, and elaborates the courses in the modular curriculum system of automobile majors which includes the purpose of setting, course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methods and teaching assessment and social integration and innovation in older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of automobile professional.

Key words: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the professional course of automobile application and maintenance; modular;curriculum system

猜你喜欢

模块化中职学校课程体系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用模块化思维打造组织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JGJ/T 435—2018施工现场模块化设施技术标准
大众MEB电动车模块化平台
模块化微流控系统与应用
德育工作浅谈
利用微信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