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家具专业现代学徒制工匠培养的实践探析

2019-11-27王铁军袁霞

职业教育研究 2019年10期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

王铁军 袁霞

摘要:作为开展现代学徒制的探索,中山市港口理工学校家具专业通过“厂中校”“校中厂”进行了人才培养模式实践,践行了国务院发布的“职教20条”和《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实施办法》,提高了家具专业课程与产业岗位对接的实效性,为校企融合、工学结合提供了可复制的操作策略,进而为提高工匠培养质量提供了思路。

关键词:职教20条;厂中校;校中厂;现代学徒制;工匠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9)10-0030-05

2019年2月,国务院发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改革方案》),也称“职教20条”,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具体包括:坚持知行合一、工学结合;推动校企全面深度合作;打造一批高水平实训基地;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为此,职业教育的产教融合“双元”育人正式得到了政策性落实与保障。它将作为职教发展的行动指南。

2019年4月,国家发改委、教育部印发的《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实施办法(试行)》指出:鼓励支持企业多种方式参与举办教育,深度参与“引企入教”改革,进入产教融合型企业认证目录的企业,给予“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的组合式激励,并按规定落实相关税收政策。激励政策要与企业投资兴办职业教育、接收学生实习实训、接纳教师岗位实践、开展校企深度合作、建设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等工作相挂钩。

2015年,中山市港口理工学校的家具设计与制作专业被确定为全国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2018年,本专业的52名学徒得到市教体局的学徒专项资补助金奖励。实践的成功源于大力宏扬工匠精神,积极建设“厂中校”和“校中厂”这个“双元”育人载体,探索出了具有地域特色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在此引领下,学校全方位开展了“厂中校”“校中厂”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实践,丰富了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理论,正所谓“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

一、面向大湾区经济全方位探索“厂中校”“校中厂”现代学徒制工匠培养

国家已发布了粤港澳大湾区的规划纲要,中山市是大湾区的几何中心,有完善的工业基础,区域内的家具产业有着较大影响力,高技能专业人才相当缺乏,家具专业的设计与制作人才更是短缺。因此,中山市港口理工学校于2014年开展了调研,理清了中山家具行业的布局及家具专业开设的前景。在中山,有全国知名的红木家具专业生产镇,有“巴里巴特”美式实木家具的美盈家具品牌企业,有板式家具生产的龙头中泰龙家具企业,还有家具产业链上的其他企业,这为中山开办第一个家具专业提供了基础。随着家具专业申报全国现代学徒制首批试点专业的成功,家具专业快速成为了引领学校专业改革发展的骨干专业。

家具制作,我国自古就有师带徒的传统,而现代家具又突破了传统的家具生产模式,新的模式主要需要在两个方面进行人才的培养:一种是设计人才,另一种是制作人才。家具要成为品牌,与这两种人才密不可分。如今,定制家具走进了人们的生活,这就更需要树立品牌意识,未来只有将品牌做坚实,才能为企业、为行业做好人才储备服务。消费者的需求就是企业的目标,企业的实力来源于人才的能力,如果前端门店接下了订单,设计师设计不出来,那企业师傅怎么能做出来?因此,要不断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家具设计人才,这为学徒制顺利实施提供了必要性。

学徒制首先是要选好的企业。企业不仅要有规模、实力和行业影响力,更重要的是要具有能积极主动参与学校学徒制人才培养的“人”。这个“人”就是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企业负责人,愿意付出辛苦劳动并能够培养学生技能的好师傅。这是成功的前提。

中山市港口理工学校在家具专业开展现代学徒制时,将原来的“美盈家具”传统冠名班赋予现代学徒制的理念[1],按学徒制的标准培养工匠,为了补充学徒师傅和实训教学设备的不足,校企双方确定了在学校建设“校中厂”和在企业规划“厂中校”的思路。

二、依靠区域内优势产业开展工学结合,积极发展“厂中校”“校中厂”的工匠培养

(一)引企入校,共建“校中厂”

学校受经费限制,学生的实训环境不能完全满足家具专业的实训教学要求,通过政府支持、学校参与、行业指导、企业投入打造“校中厂”。主要职能是完成家具设计、木工基础与家具雕刻等教学任务[2]。

学徒制实施以来,校企双方共投入经费约150万元,主要用于包括建设“校中厂”的设计室与“校中廠”的生产车间。具体项目有美盈企业为美盈班级和家具设计实训场室投入文化建设经费和部分实训材料经费;校企共同开发专业课程与人才培养方案;学校建设一间高标准的计算机室,作为家具专业设计专用;按企业标准专项采购由意大利开发的家具专业设计软件ThinkDesign;由美盈公司按生产与实训标准设计定做了200平方米的家具基础工艺制作室;按生产工艺流程要求采购家具制作设备和雕刻设备,以成品生产标准建立家具生产车间。

(二)借校入企,共建“厂中校”

在企业中划出独立的生产车间,供学生开展现代学徒制实训。独立车间的好处是企业师傅的工作不会受到其他部门的干预,也不会影响到师傅的生产量,更能专心带徒实训。学校将制作家具常用的24道工序的学习放在企业的“厂中校”中完成,能让学生集中实训学习。

为了满足学生在企业进行设计实训操作,学校“借出”一定数量的电脑在“厂中校”中建设设计室(学校资产,完善借还制度),这样在企业中实现了一体化教学,同时也为企业培养员工的电脑操作提供了方便,达到了共赢共享。

(三)完善“厂中校”和“校中厂”的工匠文化建设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企业,作为学生都要培养职业道德,学习与人相处之道,学习职业操守和企业规章制度,敢于担当,勇于创新,传承工匠精神等基本的专业素养。

三、探索“产、学、研+创新”的具有中国特色学徒制工匠培养模式

(一)“厂中校”“校中厂”运行机制下的学徒身份

开展现代学徒制,采取的是“学校+企业”的双主体育人模式,学生是双重身份,即是学校学生也是企业学徒。学生进入企业“厂中校”学习,年龄必须达到16岁,因此学徒的实践教学培养一般从高二开始比较合适,同时,必须签定校、企、生(家长)三方协议,这是遵守契约精神的体现,也是权益公平的保证。此外,还要购买实训教学意外保险[3]。

(二)融入工匠精神的“厂中校”“校中厂”现代学徒制工匠培养标准

《改革方案》规定:发挥标准在职业教育质量提升中的基础性作用。按照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要求,在实践中,课程的设置必须由校企双方的技术人员共同设置,尤其是授课内容与时间安排要仔细研讨。而在教学中要发挥企业的实践优势,以弥补学校教学实训设备的不足,这也正是现代学徒制中要突破的一个瓶颈。表1、表2和表3说明了家具专业的岗位设置、职业能力要求和课程设置的关系[5]。

因此,传统的教学设置标准难以满足现代技能人才培养的需求,只有校企深度融合,才能不断完善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实训实习标准、实训条件建设标准建设。

(三)“厂中校”“校中厂”的教学运作机制

首先是师徒结对。选好学校专业教师和企业师傅作为“厂中校” “校中厂”实训教学师傅。理论教学师徒数量比安排不超过1∶8,实践教学师徒数量比安排不超过1∶4,按生产工序或工种方向分组全程学习,按学生兴趣与特长侧重培养。具体安排为:在设计与理论教学中,安排2名校内教师+1名企业师傅+20名学徒进行对接;在实践工艺制作教学中,采取1名校内教师+2名企业师傅+10名学徒进行对接。

其次,为适应家具产业升级培养人才。整体安排上是侧重家具设计、家具雕刻、家具营销和家具制作四个方向培养人才。其中,基础与设计方面以“校中厂”教学为主,家具制作方面以“厂中校”实训为主。

再次是制定三年“校中厂”“厂中校”的实践教学规划。具体教学环节安排是:学徒第一二学期以专业基础和设计基础(“校中厂”)学习为主,实践教学是到企业见习识岗;第三四学期完成考证科目与工艺制作流程、材料、涂饰等(“校中厂”)的学习,实践教学是到企业“厂中校”进行一至两个月先进的工艺流程的学习;第五学期,全部进入企业“厂中校”完成学徒制跟岗实训教学,结合生产实际,按学徒兴趣与专业能力进行重点培养并进行考核;第六个学期,全体进行顶岗实习并考核验收。

(四)“厂中校”“校中厂”的教学科研与创新实践

“厂中校”“校中厂”在开展中需要重视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要更多聘请企业和行业的师傅融入到课堂教学,借助他们的经验与水平,不断提升教学质量。二是实践教学的教材建设。由于原来的教学内容无法适应企业的岗位和市场发展的需求,要想紧跟市场发展的步伐,就必须进行专业课程与教材的二次开发,因此,深入研究企业行业技术产品,共同研究编写“校中厂”“厂中校”的实践教学的教材。三是教师在实践教学中还要参与企业的技术研发和设备改造创新,在实践中提高技术,提升创新能力,进而提高教科研工作能力。四是学徒制人才培养要加强学分制的探讨,这样才能将课程学习的模块统一化,才能有效解决教学管理过程中难以操作的问题,更好地提高学徒的质量。五是增强学徒成功的自信。作为学徒,要不断提升岗位核心素养。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学习时间与教学时间的冲突而感到疲惫,班主任和师傅要不断给予鼓励,帮助学徒克服人生前进道路上的障碍,树立成功的信心,这样才能为企业培养出高质量的学徒。

在“厂中校”学徒制中,学校教师与企业师傅要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学校教师要多向市场学习,不断参加行业专业博览会、展销会,积极组织专业学徒参与国家、省、市行业组织的专业设计及制作大赛,并向企业师傅学习,提高专业技能。企业师傅也要向学校教师学习,不断充实理论素养。

四、探索中高职衔接的“厂中校”“校中厂”现代学徒制工匠培养模式

《改革方案》“职教20条”指出:建立“职教高考”制度,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考试招生办法,为学生接受高等职业教育提供多种入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扩大对初中毕业生实行中高职贯通培养的招生规模。把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和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重要方式,使城乡新增劳动力更多接受高等教育。这要求我们一方面增加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另一方面还要加大城乡新增劳动力的技能提高,这更体现了开展“廠中校”“校中厂”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优越性,努力为国家培养更多的高技能劳动者。

当下,家长渴望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意愿日臻强烈。尽管近几年开展了多种渠道(“3+证书”高考、三二分段、五年一贯制、自主招生等)的高职人才培养,但由于受到各种复杂升学条件和学校基础条件的限制,升入大学的中职生数量依然不能满足群众的需求。因此,现在的中高职发展要统筹规划,中职要向高职学院发展,加强校企合作,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政府对信得过的优质企业进行认证(动态管理,鼓励企业加入),并颁发校企合作合格企业证书,鼓励企业与职业院校开展“厂中校”“校中厂”的建设,对合作企业按规定给予优惠政策。如何让学生在中职毕业后直接提升学历,进而取得大专及以上文凭是每个政府管理者应该牢记的使命和担当。

作为中职教育管理者,首要工作要与高职联合做好中高职人才衔接培养方案的制定,中高职都必须有专门的人和经费投入,要同时发力。其次是政策层面,高职不能认为中职学生基础差而只喜欢招普教生源,进而对中职生源变相拒之门外,必须要从政策与制度上规范。再次是省教育主管部门要鼓励中职学校开展五年一贯制培养,减少学生(居住、社保等)的条件限制,扩大高职招生名额。否则,难于适应广东经济发展与产业转型升级所需后备技能人才的需求,只有理念真正开放了,才可能实现与广东经济强省的地位相匹配的文化强省战略。

五、完善“厂中校”“校中厂”学徒制工匠人才评价体系与企业保障制度

《改革方案》“职教20条”指出:以学习者的职业道德、技术技能水平和就业质量,以及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水平为核心,建立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完善政府、行业、企业、职业院校等共同参与的质量评价机制,积极支持第三方机构开展评估,将考核结果作为政策支持、绩效考核、表彰奖励的重要依据。在“厂中校”“校中厂”的教学实践中,评价主要从三个方面考核:学徒、学校和企业。

对学徒来说,评价与工作过程任务紧密结合,学徒的日常学习要建立“学徒成长手册”登记表,学徒要定期撰写学习收获与感想。学徒在每个岗位上的工作任务,都要有基本素养与技能技术素养要求的考核。其中基本素养包括[6]:遵守工作制度纪律,职业操守,工作态度,尊敬师傅,与同事相处融洽,乐于助人,身心健康,善于沟通,勤于钻研等;技能技术素养包括:岗位任务的完成,安全与规范操作,技能技术要求,考核成绩,产品不合格率等。最后由双方师傅(“双导师制”)[7]依据共同制定的《“厂中校”现代学徒实训评价考核办法》给出考核意见与结果。

对学校的考评,主要包含指导教师的职业道德与专业教学能力,企业指导能力,技能技术提升能力,教科研及创新能力,学徒培养的数量与质量等。还要对学校参与人员进行评价主要看是否按照学校制定的《家具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实施教学。

对企业的考评,主要包含师傅的工作态度、责任心与耐心,工作任务指导能力,产品创新研发能力,学徒培养的数量与质量,企业领导的支持力度,行业对企业的评价等。

“厂中校”“校中厂”学徒制人才培养需要政府、企业、学校共同努力,尽可能多地给学校在师资聘用方面的自主权,学校要加强在工学结合方面的学分制探索,企业要强化校企共同育人的意识,政府要通过地方立法加大对学校和企业在校企合作中专项经费的支持力度。

参考文献:

[1][4]王鐵军.基于岗位核心素养的家具工匠人才培养的探索[J].中山职教,2017(12):25-29.

[2][5]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家具设计师[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1.

[3]吴海东,郝超,周同根.“厂中校”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常州机电技术学院为例[J].职教论坛,2014(17):57-60.

[6]王守涛.职业素养校企双元训练[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

[7]刘洁卉,孙晓静,王丽杰.现代学徒制背景下职业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路径研究[J].山西青年,2018(21):73-73.

(责任编辑:张宇平)

Abstract: As the exploration of modern apprenticeship, the furniture specialty of Zhongshan Gangkou Vocational School has carried out the practice of talent training mode through the "factory-in-school"and "school-in-factory", and also implemented "National Vocational Education Reform Program" and "Implementation Measures of Building Industry-integrated Enterprise" issued by the State Council. That improved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connection between furniture specialty courses and industrial posts, and provided a reproducible operational strategy for school-enterprise integration and engineering-study combination, and provided ideas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artisans training.

Key words:National Vocational Education Reform Program; factory-in-school; school-in-factory; modern apprenticeship; artisans training

猜你喜欢

现代学徒制
高职计算机专业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的探索与研究
现代学徒制企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
现代学徒制在创新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
现代学徒制在经管专业的实践应用与探索
利益相关者视域下有色金属行业现代学徒制长效推广机制的构建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战略新兴物联网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