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个人都享有归属感和幸福感
2019-11-27陈静文
陈静文
当前,人们积极思考教育的本质,注重青少年的道德成长与公民的道德进步,要求教育从根上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2017年,天桥区教体局提出营造有情感的天桥德育生态,颁布了《天桥区基于情感教育下的德育一体化研究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深入开展“基于情感教育下的德育一体化研究”,抓牢“教师成长、课程建设、家校共育”三条情感教育主线,融合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情感德育实践路径,让每个人都享有归属感和幸福感。
一、注重教师培养,育有
情感素养的教师
教育发展,教师先行。为落实好《纲要》精神,建立起一支内有情感素养、外有情感能力的教师队伍,天桥区教体局开展了教师情感与关系建构工作坊系列培训,关注师德建设,注重培养教师职业情感素养,让教师率先体验情感素养在个体道德成长方面的基础性、弥散性作用,促使教师的教育心态和教育行为发生转变。对内,教师积极健康的情感品质得到强化,能够做到悦纳自己,喜爱任教学科,教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增强;对外,教师能以足够的热情和真诚关心学生、友爱同事、理解家长,主动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个人成就感和职业幸福感得到增强。
在天桥区教体局的引领下,学校逐渐认识到教师道德情感培养的重要性。比如,随着教师队伍的不断优化,泉星小学创设性地举办了教师“好声音”大讲坛,每期有三个固定环节:师德测试、爱生案例分享和教学心得分享,深化教师对师德与师爱的理解,帮助教师将自己的教育理念与教学行为进行统一。该校校长董茜说:“老师们要躬下身子,用自己的全部心智托起学生,看到学生成长而获得的幸福感将使教师不再麻木、倦怠、搪塞、敷衍。”在泉星,德育不仅存在于课堂里,更存在于每一个暖心的微笑、每一句简单的问候、每一次小小的善举中。泉星“好声音”作为提升教师情感素养、培育教师教育教学技能的重要平台,办得有深度、有广度、有温度。
天成路小学近二十年来,在心理健康教育领域不断深耕,走出了一条特色之路。校长姚晶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领路人,十分重视教师心理健康与教师实施情感教育的能力。学校依托自身科研特色以及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的大量案例和丰富的校外资源,定期对在校教师开展专业培训。“明眸·教师深度成长”以关注教师自身成长和发展为目标,利用现代脑科学、心理学等前沿科学成果,帮助教师自觉地运用专业原理解决学生问题,指导家庭教育,规范教育教学行为。2013年,学校筹建了全市首个中小学社会情感学习指导中心,为社会输送了一批情感学习指导教师,他们利用周末时间为更多学生、家长和社区人士提供专业指导和帮助,赢得了广泛的社会赞誉。
二、注重课程建设,培育自信温暖的好少年
课程是实现学生培养目标的蓝图。2017年8月,天桥区教体局汇编了《基于情感教育下的德育一体化研究》资料,对中小学德育课程的目标作了整体规划,解决各学段德育目标不清晰、课程内容简单重复等问题,增强教学活动和评价活动的可操作性,进一步推动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在区教体局的带领下,全区教师开展学科教学与德育渗透研讨活动,挖掘学科本身蕴含的内在育人价值,关注课堂中教师育人能力的培养,最终建构起横向融通各学科、纵向衔接各学段、课内课外紧密结合的德育课程、学科课程、传统文化课程和实践活动课程“四位一体”的德育课程实施新格局,帮助教师准确把握教书育人的基本要求。
20世纪80年代,博文小学开启了书法育人之路。40多年的坚守与创新,学校打造出独具特色的“六美”课程体系:美德课程让学生走近了颜真卿、欧阳询、柳公权、王羲之等知名书法家,习其字,敬其德,提升民族自豪感;美智课程主要指学校设计的“有趣的汉字”课程;美文课程以诵读经典、鼓励学生尝试写小古文为主;美行课程即研学旅行;美艺课程主要包括剪纸、绘画、陶艺等艺术;美体课程是学校自主研发的“书体操”。正是这样一套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六美”一体化校本课程群,让学校找到了德育与学科课程融合的校本实践生长点,让书法更具德育内涵。
滨河小学是全国情感文明实验校,教育戏剧作为学校特色课程,虽不及博文小学的书法历时久远,却也开展得有声有色。2017年9月,滨河小学在区教体局开展的“基于情感教育下的德育一体化研究”大课题下,开启了“教育戏剧推进学生素养提升”子课题研究。学校德育团队和教学团队初步尝试将教育戏剧植入到语文、数学、英语、美术、音乐等学科课堂和德育活動中,让学生在演中学、玩中学、做中学。几年下来,学生不仅积累了许多戏剧知识和表演技能,更获得了全面的人文熏陶和丰富的情感体验,变得自信、开朗、活泼、大方。教育戏剧就这样自然融入到孩子们的生活里,实现了德育活动与学科教学的无缝对接,让学校的情感教育变得更有温度、有故事、有鲜活的生命力……
“传承雷锋精神,续写雷锋日记”是新苑小学最美的校园名片。20世纪90年代,为了让雷锋精神真正融入学生成长,学校号召学生将自己的爱心故事记录下来,以续写雷锋日记的形式传递正能量。这一写就是22年,团结守纪、文明礼貌、热心服务、诚实纯朴的雷锋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学子克己正身、奋发向上。为了进一步规范、深化“续写雷锋日记”活动,学校开展了专项研究课题,组织学生讲雷锋故事、诵雷锋名言、集五色雷锋章、与爸爸妈妈一起参与学雷锋社会实践活动,一大批雷锋式好少年被不断培育起来。“续写雷锋日记”让新苑爱满校园。
济南市明湖小学校园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58年8月9日毛主席在此视察北园。据校长陈殿军介绍,为了缅怀主席的丰功伟绩,弘扬革命文化,厚植红色基因,学校按照年级整理了《自信人生》《壮丽山河》《忧国忧民》《伟人情怀》《运筹帷幄》《说古论今》等六大读本,供学生阅读。近年来,学校还利用研学课程,带领学生去往全国各处红色基地参观学习,这些红色教育基地展示出的文物、史料、音像等宝贵资料,更立体、直观地帮助学生回顾革命光辉历程,传承红色记忆。经过多年的潜心打造,明湖小学“传承红色基因,做新时代好少年”现已成为济南市第二届中小学德育品牌。
三、注重评价育人,探索情感教育新方法
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天桥区教体局坚持科学的教育质量观,以培育学生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积极改进教育评价方式,注重发挥教育评价的育人功能。在实践中,教体局重视学生个人成长过程的客观记录,建立学生成长档案,通过多维的评价视角、多元的评价指标、适切的评价方式和科学的数据分析,引领全区中小学开展教育质量的全面诊断和综合分析,尝试对学生开展有针对性和亲情化的教育辅导工作,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济南第十三中学校长尚建波认为,人天生有差异,多几把尺子衡量学生,更有助于学生成人成才。基于这些思考,学校制定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学分制管理制度》,一改过去单一的分数评价,确立学生评价的五个维度—学习与合作、文明与纪律、仪表与卫生、展示与改进、综合与评价,以学分的形式呈现学生在校期间所有表现,同时要体现四个原则:第一,引导性原则。通过评价引导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规划、自我教育。第二,诊断性原则。通过评价诊断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明确发展方向。第三,激励性原则。通过评价激励学生正向发展,自信成长。第四,发展性原则。通过评价树立师生正确的人才观念,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正是这套情理兼容的评价制度,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个性成长与进步。
如何以鲜明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以积极向上的力量激励学生,制锦市街小学有自己的方法。校长吕丽丽谦逊地表示:“学校做的那些事并没有创造出很多新花样,只是改变了大家看待世界、看待教育、看待学生的角度而已。”2012年,为促使学生学会自我评价、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主活动,能用自己的观点看问题、解决问题,学校开始尝试少先队民主管理的新形式—红领巾议事堂。经过多年实践,红领巾议事堂从最初的设想到成为一个完善的组织,从过去单纯的任务布置功能发展出关注自身成长、关注社会、参与社会实践、交流中队活动、征集活动创意、队干部民主评议等多重功能,少先队员们在“评一评”“议一议”“理一理”的过程中,激发了自身潜能,自觉严格要求自己、正确思考问题、主动关心国家大事,展现了当代青少年的风采。
“大家不同,大家都好”是宝华小学自建校以来一直努力追求的核心价值理念。为了让学生都能成为最好的自己,宝华小学开启了“成长导师”育人模式。学校以班级为单位,让每个班级设立自己的导师团。导师团由经验丰富、组织能力强的首席导师和3~5名任课导师组成,经过师生双向选择,每位导师普遍对应指导12~15名学生。“成长导师”需全面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品行,定期或随机与学生交流,在充分了解每一名学生的基础上,为学生建立成长档案。每个学期末,“成长导师”要结合平日教育教学工作,以及大数据整理出的学生日常表现雷达图和学生个人意见,三次修改导师评语,撰写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并针对学生的优势与不足,指导学生从学校假期课程中,优选出适合自己的的假期课程。期间,导师团成员间还要不断交换意见,对学生情况进行全方位梳理,就共性问题召开家长会,为家庭教育提出合理化建议。全员、全程、全情育人在宝华小学得以实现,温暖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
四、注重教育生态,创建情感滋养型家庭
一直以来,天桥区生源基础薄弱,受多方因素影响,城郊学生、留守儿童及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较多,单亲和贫困家庭子女也非常多。家庭教育的缺失和教养方式的偏颇,致使许多学生情感脆弱,不善沟通。新生入学资料显示,学生家长大多文化程度不高,家长无法理解、认同学校的育人理念,家校沟通与互动经常陷入困境。
针对这些长期影响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问题,天桥区教体局狠抓协同育人这一德育途径,大力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主要措施如下:从家长调查问卷出发,明确家校情感沟通过程中的问题与需求,建立健全家校互通工作机制,畅通家长委员会、家长会、家长学校、家访、家长接待日等各种家校沟通渠道,增进家长对学校、班级工作的理解和支持;联合山东师范大学举办家庭教育指导师种子教师研修班,提升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水平,丰富教育指导服务内容,推动家庭教育科学深入地开展;构建家校情感课程体系,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情感力量的支持,让更多父母在关心子女学业水平和生理健康的同时,也懂得关爱他们的心理健康;借助社会资源,创设条件为家长开设各类教育知识公益讲座,引导家长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营造积极向上的家庭氛围。天桥区教体局这一系列有力举措,对协调家校关系、形成教育合力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泺新小学是一所新市民子女占比高达90.16%的片区小学。由于上述情况,这里的师生关系、家校关系一度成为全校的大难题。在区教体局的指导下,泺新小学紧抓机遇,以课题研究和具体实践为依托,成立了“乐心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组建了校本师资团队,研制家庭教育指导实用教材,建构了适应不同学段学生家长需求的“乐心乐家”家长成长特色课程体系:“家校共育课程”利用专题讲座,引导家长与学校共同探索家校共育新机制;“育子成长课程”通过家长学校、读书沙龙等平台,幫助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亲子互动课程”邀请家长参与学校德育课程、学科课程及活动,促进亲子沟通,改善家庭成员关系,营造良好家庭氛围。这些课程在不同程度上弥补了家庭教育的“先天不足”,提高了家长的教育能力,让家长与学生得到共同成长。泺新小学正在变成学生、教师和家长乐享成长的沃土。
天桥区教体局秉承情感教育理念,深化爱生学校改革,专注开展德育一体化研究工作,稳步推进了中小学校的品质提升,初步营造形成了有温度的教育生态。
责任编辑︱赵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