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儿童诗教学策略
2019-11-27刘霞
刘霞
【摘要】儿童诗具有它特有的意境,其学习过程具有一种特殊的教化功能。本文通过透析儿童诗教学的课堂现场,通过“诵读、想象、品味、仿创”四种有效策略,力图找回儿童诗教学中的诗意,从而使学生在品味儿童诗的同时,逐步培养良好的语感,提高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儿童诗;教学策略;音韵美
儿童诗是低年级语文教材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儿童为对象,为儿童的抒怀而创作的诗,有着饱满的儿童情感,具有语言天真、想象丰富、形式简洁、构思新颖巧妙等特点。《语文课程标准》(2011)针对第一学段给定如下要求:“诵读儿歌、儿童诗(新增)与浅近古诗,展开想象,得到初步情感体验,感受语言之美。”实际施行期间,在现行的统编版教材中增加了大量的儿童诗(包括古诗),在构思方面更为新颖独特,用到的语言优美贴切,赋予诗句灵动与想象之美,全诗迸发出童趣之乐,意蕴悠远。基于此,能够明确的是现阶段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期间,儿童诗是很关键的构成内容,更是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语言训练的核心课程资源。处于该时期的孩子想象力丰富,活泼而充满童趣,儿童诗相关教学内容的引入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陶冶情操,感受语言之魅力!
本文将针对儿童诗教学工作展开详细的探究分析,明确能够更好完成儿童诗教学工作的策略方案,帮助儿童获得健康的成长发展,增强学生应具备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诵读,感受儿童诗的音韵美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有人说:“诗歌是对人类记忆的表达。”当今祖国的少年儿童,就需要多倾听、多诵读来自传统文化的精华。最新版的语文课程标准也针对小学时期的阅读教学工作给定详细的目标指示,即培养学生的初步独立阅读,重视学生拥有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具备更为优秀与良好的语言积累,语感能够更为突出。但需要明确的是,能够对培养语感及实现情感体会起到关键作用的方式就是诵读。所以,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有情感并且顺畅流利地进行儿童诗诵读,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诗中蕴含的情感,获得更好地情感体验与语感积累,熟练掌握诵读的技巧与方法。此外,教师可选择一些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心理特点的优秀作品来诵读,这些作品最容易被学生接受和喜爱。如林焕彰的《影子》,叶圣陶的《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实施课堂教学期间,教师需要具备引导学生诵读的技巧,通过分角色读、齐读以及表演读等多种方式展开诵读相关工作。经过多次的诵读,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语言蕴含的美学感受,体味诗中的丰富情感,更完整地把握诗词形意。需要明确的是,学习期间情感是很关键的动因,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富含情感地诵读,能够在更大程度上拨动学生的情感心弦,让学生在诵读中把握诗句真谛。
正如《我多想去看看》内描绘的那般:“妈妈告诉我,沿着弯弯的小路,就会走出天山。遥远的北京城,有一座雄伟的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仪式非常壮观。我对妈妈说,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是山村孩子向往北京的深切之情。朴实的用语内,饱含的是质朴而真切的深情。在这首儿童诗的诵读中,需要积极指引学生把握句子的节奏以及语言,将山村孩童对待北京首都的向往深情展现出来。多次诵读之后,学生们能够更好地把握诗歌内蕴含的情感,并与这份感情产生深刻的共鸣,此时教师略加引导就能够激发学生对祖国、对首都的真挚热爱之情。
二、想象,领悟儿童诗的意境美
在孩子们的世界里,饱含着童话般的事物。在这里,鸟儿是能够唱出优美歌曲的存在,花儿是能够展露笑颜的存在,即便是鱼儿也在深切地低语呢喃……所以,教师在进行儿童诗相关的教学工作期间,需要设定相应的生活情境,这些情境需要是学生们感兴趣并且也相对熟悉的内容,如此学生才能够更好地将自身的情感融入诗句留白内,将诗句的内容变得更加立体与饱满,与诗句内的情感达到共鸣的状态,老师才获得更好的教学成效。
如在教学《乡下孩子》时,为了让学生更好感受乡下孩子的生活,在教授第二小节时,我引导学生想象乡村生活的美好:“乡下孩子‘捉一只蝴蝶,能编织美丽的故事,那到底会编织出怎样的故事呢?”孩子们有的说希望自己能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陪着乡下孩子拾稻穗、割青草、喂小鸡;有的说希望看看这只美丽的蝴蝶是如何翩翩起舞、传播花粉的……“乡下孩子‘含一片草叶,能吹出动听的歌曲,他(她)又会吹出怎样的歌曲呢?都是在什么时候吹奏歌曲呢?”学生们有的说他们会在放牛放羊休息时,吹奏《牧羊曲》;有的说他们会在拔了一大筐的春笋后,愉快地吹奏歌曲;还有的说他们会在摘了满满一篮子的草莓后,兴奋地吹奏歌曲。而后,我继续追问:“你觉得乡下孩子生活得怎么样?”学生们都充满了羡慕和向往。这时,我再调动学生的情绪,让他们带着这份情感体验朗读诗句。就这样,孩子们透过文字背后想象画面,都收获了更丰富的心灵体验。
三、品味,感受儿童诗的情感美
情歌的灵魂在于“情”,而这也是其生命力的完美展现。需要明确的是,情感很多时候是具备情境性的存在,因着情境而缘起缘灭。小学生自身的情感相对丰富饱满,并且在学以及生活期间都相应地积累了情感体验。所以,在儿童诗教学工作期间,教师需要注意有效地激发学生心底存在的情感积累,积极指引学生感受情感相关的情境,增强学生们具备的移情能力。此外,教师也要尝试借由配乐以及图片等方式更好地渲染相应的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诗歌内饱含的情感内容。
如统编本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该诗用完美的韵律和优雅的语言顺着“长长的小溪”以及“弯弯的小路”来探寻雷锋的脚步,并深切地寻找与呼唤雷锋。考虑到雷锋现已离世多年,生活中也很难听到他的事迹,学生对此了解相对不足。所以,在展开教学工作期间,教师要安排学生们课前通过相关途径明确雷锋事迹,获取相应的信息资料。课始,先让学生们相互交流,介绍自己对雷锋的认识,教师适时引导,以此拉近学生与雷锋的距离,为感受情感做好铺垫。在此基础上,教师在课堂展现雷锋的照片,并播放相应的歌曲,期间经由朗诵名言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感悟雷锋同志的高贵品格。当学生们都心怀对雷锋叔叔的尊敬之情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誦读诗歌。通过多次诵读,学生们就会自动在脑海内呈现出雷锋叔叔光辉的形象。此时,学生就如同能够感受到小路的呢喃以及溪水的低吟那般,可以在小路边、小溪旁感受到雷锋叔叔的召唤,感受到雷锋叔叔的高贵品格。
四、仿创,感受儿童诗的语言美
金波说过,儿童生而是诗人。在儿童的世界里、一树一花、一草一蝶都是有情感以及有思维的存在,儿童能够感受到这些自然万物的情感与悲喜,在情感与思维方面更能够与这些事物达成共鸣。教师要做的不是手把手去“教”,而是用心去唤醒他们潜藏的智慧和灵性。当孩子们阅读了一定量的童诗,脑海中便积累了足够多的形象,这时,教师要趁机唤醒孩子沉睡的诗心,有意识地引导他们用“第三只眼睛”去观察自然与生活,插上想象的翅膀,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精神之歌。
如学了《比尾巴》,再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仿写《比脖子》《比本领》等诗。“小朋友们,比尾巴多有趣啊!”“比脖子,长颈鹿、小兔和孔雀,谁的脖子长,谁的脖子短,谁的脖子最好看?”……在一系列的比一比期间,对儿童诗进行相应地仿写,如此不但能够让学生们的知识视野获得更大程度的拓展与发展,而且能够帮助他们提高语言能力。轻松愉悦的比诗,让学生的竞争娱乐感得到满足的情况下,自身也能够更好地拓宽思维。还有就是在《找春天》学习完成的情况下,笔者会带着学生们在校园里找寻春天存在的气息。美丽如春,学生们能够用心去体会、用眼睛去观察、用鼻子去嗅这个春天的存在,认真感受春景之美、春景之活力。如此情况下,春天也就能流淌在学生们的笔尖内:春天真美啊!/小草从土里钻出来了/那是春姑娘的衣裳/柳枝发芽了/那是春姑娘的头发……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写诗往往还伴随着生动的配图,整首诗歌就像画卷版徐徐展开,趣味性异常,能够持续吸引到孩子们的注意力,让孩子积极参与到活动过程中。《谁和谁好》学习完成的情况下,笔者相应地组织学生们到野外亦或是生活内去仔细寻找,真真切切地感受谁与谁好。有个学生就写下此般诗句:谁和谁好?脸盆和毛巾好。它们在一起,小脸洗干净……孩子们的笔尖洋溢出来的是欢快与童真,还有那份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童趣,这些在大人们的世界里往往都已经遍寻不得踪迹,唯有在孩子们无暇的眼睛里,方能够感受到这份质朴而深切的自然之美与气韵。此外,实际课堂教学期间,笔者尝试积极引导学生们开展诗句相关的接龙互动。“泡泡是鱼儿的眼睛,星星是夜空的眼睛”,诗句中展现的情景是多么有趣啊!大家也可以在我们生活的世界中仔细找一下“眼睛”哦,并把自己在生活内发现的那些有趣的眼睛记录下来,与大家一起分享与感受。从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诗竟然是在找寻的过程中获得,这个过程是如此充满趣味与灵动!生活是最生动的课堂,大自然的虫鸣鸟兽为孩子们创作儿童诗提供了丰厚的土壤,孩子们在创写这些诗歌时,能感悟到童诗的意蕴所在、语言之美,也能品味到童诗的创作之乐。
有人说:“童年遇见诗,就拥有了诗意童年,孩子遇见诗,就成为了诗意儿童。”教师要引导孩子们读诗、品诗再到写诗,培养孩子们发现美、捕捉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向童诗更深处漫溯,真正做到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敏.倾听童诗的声音——以部编版低年级语文儿童诗教学为例[J].小学生作文辅导,2018(11).
[2]王會田.小学语文低年级儿童诗教学浅探 [J].俪人:教师,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