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下农村小学语文课堂开展因材施教的对策

2019-11-27闭秀艳

学周刊 2019年31期
关键词:因材施教新课改小学语文

摘 要:我国教育事业不断深化改革,对农村义务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长久以来,由于种种客观因素,我国城乡教育存在一定差距,在农村教育中开展因材施教成为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的根本途径。本文首先对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因材施教的不同类型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进一步提出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因材施教的几点建议,以期为我国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新课改;农村;小学语文;因材施教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31-0051-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31.042

因材施教是一项重要的教育原则,然而长久以来在我国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并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其原因与我国传统教学观念的错误引导有关。随着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好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成為缩小我国城乡教育差距的重要途径。因材施教就是基于学生不同的家庭背景、生活水平、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等,采取更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措施,在分析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的基础上开展的一种有效教学方法。

一、新课改下农村小学开展因材施教的不同类型

(一)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开展因材施教

农村地区的学生成长环境相对简单,但是影响学生兴趣爱好的家庭教育情况存在明显的不同:有的学生家长对下一代教育十分重视,对学生的兴趣培养也更加重视,但也有部分学生家长对学生的管教属于“放养”模式,造成农村小学生的兴趣培养存在“动静不一”的情况。因此,教师在开展语文因材施教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由于兴趣的不同带来的不同的学习需求。

比如,在开展《田家四季歌》教学时,教师首先借助音乐《四季歌》进行教学内容导入,这有利于吸引有音乐爱好的学生的注意力。在五年级《放弃射门》一课的教学中,课文中描写的令人振奋的足球比赛场景则能够很好地吸引好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以兴趣为基础开展因材施教的过程中,教师要能够切实基于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为其进行指引,引导学生在兴趣中开展语文学习。

(二)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能力开展因材施教

在班级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可能都是一样的,学习能力的不同自然会导致学生存在优、良、差几种不同的学习结果。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遵循量力性的教学原则,挖掘教材内容的纵向和横向内容,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能够基于大多数学生的学习能力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手段。

二、新课改下农村小学语文课堂开展因材施教的几点建议

(一)基于年龄段的差异进行因材施教

随着我国小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不同年级段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越来越常见。通常将一二年级视为低段、三四年级视为中段、五六年级视为高段,由低到高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进行教学,注重低中高段之间的紧密衔接,逐渐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

具体来说,针对低段的学生可以重点开展游戏教学,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针对中段的学生,教师可以交叉使用形象记忆和机械记忆两种方法,逐渐培养这个阶段的学生将固定的语文课本知识向形象的思维学习进行转换;针对高段的学生主要遵循两个原则:一是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严谨思维的能力,二是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二)基于兴趣爱好差异进行因材施教

由于农村教育环境相比城市更加复杂,学生的兴趣爱好基本上依靠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引导。语文教育作为小学阶段传统重点科目之一,对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兴趣爱好具有重要作用,反过来语文课堂教学也要善于利用学生兴趣爱好的不同因材施教。当前,我国农村小学由于师资力量相对欠缺,很多教师还是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十分不利于教育观念的更新。因此,必须加强对教师的培养,促进农村小学语文积极树立以兴趣爱好差异进行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

(三)基于学习基础差异进行因材施教

教师应当对全班同学的学习能力有一个大致的把握,清楚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能力才能为基于学习差异进行因材施教奠定基础。针对农村学生不同的家庭背景、生活环境、学习动机等对学生进行差异引导,切实发展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以《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对学习基础相对较差的同学布置如下任务:背诵全诗,并以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为例写一篇“热爱家乡”的短文。对学习基础比较好的同学,则可以收集整理类似的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一首,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古诗进行剖析,分析诗人的表现手法和情感。如此,通过向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使每位学生都能得到有效的锻炼。

三、结语

综上,随着我国素质教育事业的不断深化改革,开展一场农村小学语文课堂因材施教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背景,再根据学生个性化成长的不同需求开展因材施教,才有可能提高农村小学语文人才培养的效率,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晓莹,蒋麟.构建小学课堂中因材施教教学方法的实践研究[J].启迪与智慧:教育版(中),2018(1).

[2]董淑慧.如何处理好因材施教和面向全体的关系[J].教师,2013(1).

[责任编辑 李 媛]

作者简介: 闭秀艳(1979.7— ),女,壮族,广西南宁人,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育和英语教育。

猜你喜欢

因材施教新课改小学语文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中高职衔接的关键在于因材施教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