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就经贸协议再次通电话
2019-11-27温燕于文
本报驻美国特约记者 温燕 ●于文
据中国商务部网站消息,11月26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美全面经济对话中方牵头人刘鹤与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财政部长姆努钦通话。双方就解决彼此核心关切问题进行了讨论,就解决好相关问题取得共识,同意就第一阶段协议磋商的剩余事项保持沟通。商务部部长钟山、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宁吉喆等参加通话。
香港《南华早报》称,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双方牵头人上一次通话是在11月16日,当时中方的声明称“双方围绕第一阶段协议的各自核心关切进行了建设性的讨论”。美联社称,26日的通话有多位中国高官参加,表明了此次讨论的高度参与。报道称,在中国25日介绍今年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举措后,美国股市创下历史新高,知识产权保护是中美贸易磋商的重要领域之一。但双方26日通话的消息在亚洲股市只引发平淡反应。文章称,中美达成协议的压力越来越大,美国威胁在12月15日对智能手机和笔记本电脑等中国产品加征新关税,但特朗普也可以像10月那样推迟最后期限,以便有更多时间进行谈判。
“又一项独立研究证明,美国人在支付特朗普的关税,而不是中国人”,美国“商业内幕”网站25日这一报道说的是纽约联邦储备银行当天发布的一份报告。路透社称,去年,当特朗普政府对中国进口商品加征关税时,美方官员们坚称中方将支付这笔费用,这意味着中国出口商必须降价20%,才能抵消美方高达25%的加征税率,使美国批发商和零售商保持自己的价格和利润稳定。“但这一情况并未发生”。纽约联储研究人员25日发布的研究报告表明,2018年6月至2019年9月的进口数据显示,中国输美产品的美元价格仅下降了2%,这与全球贸易放缓导致许多其他国家的价格下降一致。报告写道:“中国商品价格的持续稳定,意味着美国公司和消费者必须支付关税。”这些费用估计每年约400亿美元。报告同时指出,自美国开始对中国产品加征关税起,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下跌了约10%,中国商品的美元价格并未下跌这一事实意味着,中国出口商并没有利用人民币贬值来保持竞争优势,汇率下跌反而为中国出口商“赚取了每个销售单位的利润”。
“商业内幕”网站称,纽约联储的发现和一连串独立研究提供了相同的结果,包括普林斯顿大学、耶鲁大学和芝加哥大学的研究,这些都与白宫的说辞截然相反。南非新闻网站DailyMaver⁃ick26日发文认为,在12月15日的新关税生效之前,中美签署第一阶段贸易协议的进展是如此缓慢,就像看着油漆变干一样。特朗普继续坚称中国比他“更渴望达成协议”,但事实表明并非如此。
“美国制造商不会轻易离开中国”,美国CNBC网站25日引述耶鲁大学高级研究员、美国金融公司摩根士丹利前亚洲主管史蒂芬·罗奇的话说,在美中贸易战中,美国公司不太可能打包在中国的制造业务并将其转移回美国,这是因为供应链“非常难以组成,同样难以解开”。报道称,自去年中美贸易战开始以来,有几家美国公司制定了在中国以外地区进行生产多元化计划,但是很少有人打算完全离开中国,或者像特朗普经常说的那样“将所有制造业转移回美国”。罗奇近日在新加坡举行的摩根士丹利亚太峰会上说,“显然,某些部件……部分资源可以从中国撤出,转移到其他国家。但将整个iPhone手机(的生产)带回美国,就算了,这也不会为美国用户提供合理的价格”。CNBC称,贸易专家说,这些跨越多个地点的制造链需要很多年才能形成,才能以最低的成本生产产品。破坏这一系统会增加成本,而成本有可能转嫁给消费者。“在过去的一年中,越南、马来西亚和泰国等东南亚国家成为了供应链转移的最大受益者,但专家表示,没有哪个经济体可以取代中国成为全球制造业强国。”罗奇还在该会议上表示,现有供应链将世界经济联系在一起,其复杂性意味着美国和中国很难“脱钩”,“我们现在看到贸易冲突只是造成了贸易转移,而不是打破全球贸易供应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