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汛用编织袋
2019-11-27王仁龙整理
王仁龙 整理
一、概述
防汛是为了防止和减轻洪水灾害,在洪水预报、防洪调度、防洪工程运用等方面进行的有关工作,防汛的主要内容包括:长期、中期,短期天气形势预报,洪水水情预报,堤防、水库、水闸、蓄滞洪区等防洪工程的调度和运用,出现险情灾情后的抢险救灾,非常情况下的应急措施等;我国是一个湖泊、河流众多的国家,每年春、夏、秋、冬四季,全国各地由于阴雨连绵,高山积雪融化,再加上山洪暴发,众多河流汇聚而下,常常给沿江两岸地区及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严重损失,尤其是南方各省市灾情尤为突出。现有的防汛用编织袋大多为市面上装运普通物品的编织袋,由于使用环境的特殊性,普通的编织袋在使用一段时间后极易发生破损,不仅影响使用性能,而且装载时袋口的不确定性也会影响工作进程,实用性能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汛用编织袋,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一种防汛用编织袋,包括编织袋本体、封装机构,所述编织袋本体的前侧表面一端通过开设圆弧状的安装槽横向固定设置有圆形状的保护套,所述保护套下方的编织袋本体内壁固定设置有网格状的加强筋,所述封装机构包括卡位块、封条、拉环,所述卡位块通过连接件固定设置在编织袋本体一侧表面上端保护套一侧,所述卡位块的内壁一端开设有矩形状的活动槽,所述卡位块内部活动槽一侧内壁通过定位柱活动设置有弹性拨片,所述封条固定设置在卡位块远离活动槽一端一侧的保护套内部,所述封条的一侧表面均匀固定设置有多个等腰梯形状的限位块,所述封条的内壁中部开设有圆形状的安装通道,所述封条内部安装通道的内壁固定设置有条形状的支撑体,所述拉环固定设置在封条远离卡位块表面的一端中部。
所述弹性拨片为单向转动的金属片,所述弹性拨片的相对转动角度为0-30度。所述加强筋为金属丝或聚酯纤维丝,所述加强筋为U形一体成型式结构。所述封条、拉环均为PVC或PE材质,所述封条与拉环之间采用注塑工艺整合成一个整体。所述支撑体为具有一定韧性的记忆金属丝,所述支撑体与安装通道内壁之间填充有耐磨性复合纤维填充物。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保护套下方的编织袋本体内壁固定设置有网格状的加强筋,封装机构包括卡位块、封条、拉环,卡位块内部活动槽一侧内壁通过定位柱活动设置有弹性拨片,封条的一侧表面均匀固定设置有多个等腰梯形状的限位块,封条内部安装通道的内壁固定设置有条形状的支撑体,通过编织袋本体内壁的加强筋,能够有效增强编织袋使用时的整体性能,且装袋完成后通过拉动拉环,在封条与卡位块内部弹性拨片的配合作用下,能够快速实现袋口的封装,不仅装运方便,而且提高了装载效率,实用性强。
四、附图说明
图1 结构示意图
图2 半剖视图
图3 封装机构的剖视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防汛用编织袋,包括编织袋本体 1、封装机构,编织袋本体1的前侧表面一端通过开设圆弧状的安装槽横向固定设置有圆形状的保护套 2,保护套2下方的编织袋本体1内壁固定设置有网格状的加强筋3,封装机构包括卡位块4、封条5、拉环6,卡位块4通过连接件固定设置在编织袋本体1一侧表面上端保护套2一侧,卡位块4的内壁一端开设有矩形状的活动槽7,卡位块4内部活动槽7一侧内壁通过定位柱活动设置有弹性拨片8,封条5固定设置在卡位块4远离活动槽7一端一侧的保护套2内部,封条5的一侧表面均匀固定设置有多个等腰梯形状的限位块9,封条5的内壁中部开设有圆形状的安装通道10,封条5内部安装通道 10的内壁固定设置有条形状的支撑体11,拉环6固定设置在封条5远离卡位块4表面的一端中部;弹性拨片8为单向转动的金属片,弹性拨片8的相对转动角度为0-30度,避免转动角度过大影响使用;加强筋3为金属丝或聚酯纤维丝,加强筋3为U形一体成型式结构,有效增强编织袋本体1的使用性能。
封条5、拉环6均为PVC或PE材质,封条5与拉环6之间采用注塑工艺整合成一个整体,既环保又保证了使用性能。
支撑体11为具有一定韧性的记忆金属丝,支撑体11与安装通道10内壁之间填充有耐磨性复合纤维填充物,避免支撑体 11反复摩擦封条 5内壁。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保护套2下方的编织袋本体1内壁固定设置有网格状的加强筋3,封装机构包括卡位块4、封条5、拉环6,卡位块4内部活动槽一侧内壁通过定位柱活动设置有弹性拨片8,封条5的一侧表面均匀固定设置有多个等腰梯形状的限位块9,封条5内部安装通道10的内壁固定设置有条形状的支撑体11,通过编织袋本体1内壁的加强筋3,能够有效增强编织袋使用时的整体性能,且封条 5内部支撑体 11的设计,能够有效起到装载时袋口形状的支撑作用,装袋完成后通过拉动拉环6,在封条5与卡位块4内部弹性拨片8的配合作用下,能够快速实现袋口的封装,不仅装运方便,而且提高了装载效率,实用性强。
本技术专利信息:
申请号:CN201821217271.2
申请日:2018.07.30
公开(公告)号:CN208815475U
公开(公告)日:2019.05.03
IPC分类号:E02B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