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开教堂建筑形制的特殊性及形成溯源

2019-11-27王明俐谭大珂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19年11期
关键词:穹窿尖顶基督

王明俐,谭大珂

WANG Ming-li, TAN Da-ke

(青岛理工大学)

1 引言

西开教堂,又名圣若瑟教堂(St Joseph's Cathedral Church),由法国遣使会主持修建,坐落于福熙将军路(今滨江道)与西宁道交汇处,是旧法租界的重要对景建筑,其建筑形制反映出法国传统建筑形制的延续。

从平面布局来看,西开教堂的建筑形制明显继承了法国中世纪罗曼式建筑形制特点:“拉丁十字式”平面布局,交叉部设置穹窿;主立面设置双塔;半圆形后堂连接放射状礼拜堂。虽然交叉部穹窿和放射状礼拜堂在拜占庭建筑中就已经出现,但拜占庭建筑通常使用“希腊十字式”等集中式平面布局,这种“拉丁十字式”,从后堂和侧翼辐射出礼拜堂的阶梯式平面布局一直为法国所保留,在欧洲的其他地方很少被使用。

西开教堂对法国中世纪罗曼式建筑形制的继承在立面上也得到体现:主立面表现出明确的“横三段、竖三段”布局;背面半圆形后堂和辐射状礼拜堂呈递进式上升;门、窗、连续券装饰均以罗马的半圆形拱券为母题(见图1)。

同时,西开教堂建筑形制的特殊性也是显而易见的。

2 以“五分之一尖顶”和横向条纹装饰为焦点的特殊性分析

虽然西开教堂建筑形制以法国中世纪罗曼式建筑形制为主,但在其中也能观察到不同于法国中世纪罗曼式建筑的部分,这些差异集中体现在西开教堂“五分之一尖顶”拱形的穹窿和横向条纹装饰上,它们共同构成西开教堂建筑形制的特殊性。下面笔者将针对“五分之一尖顶”和横向条纹装饰进行讨论。

2.1 “五分之一尖顶”与横向条纹在中国近代基督宗教1 教堂中的独特性

西开教堂建有三座穹窿,分别是主立面两座塔楼上的小圆顶和交叉部的穹窿;它们使用“五分之一尖顶”拱形,外表覆盖铜板,呈绿色;其外墙使用红色与黄色烧结粘土砖构成横向条纹装饰。

这两种建筑因素在中国近代基督宗教教堂中是极为罕见的。在中国近代基督宗教教堂中,交叉部带有穹窿的教堂建筑数量极少:一方面中国近代基督宗教教堂的平面布局以巴西利卡式为主,集中式较少,减少了交叉部穹窿存在的几率;另一方面,近代基督宗教教堂的屋顶样式通常会采用硬山顶而非穹窿(这或许与穹窿的建设需要更多资金和更好的建造技术有关);带有双塔楼的教堂多为尖塔,“五分之一尖顶”拱形数量稀少。

同时,中国近代基督宗教教堂外墙面的装饰以壁柱、窗户等结构性因素为主,更注重通过使用相同或不同的砖石材料体现外墙面质感的统一或对比,极少进行以色彩为主的装饰,笔者仅在上海基督教圣三一堂的室外尖券窗局部中发现类似西开教堂外墙面的条纹装饰元素。

2.2 “五分之一尖顶”与横向条纹历史追溯

通过比对可知,西开教堂“五分之一尖顶”拱形穹窿和横向条纹装饰在中国近代基督宗教教堂中是相对特殊的,因此笔者将研究范围扩展到中国以外地区,对这两种建筑因素的演变做简单梳理,以探索不同时间、不同地区的文化交流。

图1 西开教堂平面图(左);西开教堂鸟瞰(右) [1]

图2 “五分之一尖顶”的拱形(左);开罗,苏丹盖特拜陵寝及教经学院建筑群外景(图版)(右) [7]

“五分之一尖顶”(Quinto Acuto)可被归入多圆心尖券/尖顶类,作为尖券来说,这种形式在早期拜占庭和伊斯兰建筑中被广泛使用。但作为穹窿样式被使用,则更集中出现在伊斯兰文化中,并通过不同颜色、材料对其进行装饰。同样,横向条纹装饰在拜占庭和伊斯兰建筑中也都有体现,但同时使用横向条纹装饰和尖顶因素的建筑在伊斯兰文化中更为常见(见图2)。

这两种建筑因素在意大利地区被更多地保留下来,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圣母百花大教堂(Santa Maria del Fiore Cathedral)使用“五分之一尖顶”建成当时最大的穹窿,人们认识到相对半球形穹窿而言,“五分之一尖顶”拱形产生的推力较小,所需要的基座数量较少,底部结构更加稳固,且它能极大提升教堂的高度,满足人们对教堂建筑“高耸”的诉求。自此,“五分之一尖顶”拱形穹窿再度活跃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中。

18-19 世纪,随着考古学的兴起,法国学者对“东方”1文化充满兴趣,这种兴趣在建筑领域内也表现出来。许多建筑师同考古学家一起前往“东方”进行考古发掘,帕斯卡·科斯特(Pascal Coste)在他的著作L' Architecture Arabe ou Monuments du Caire Mesures and dessines de 1818 a 1826(1837)中第一次对开罗重要的伊斯兰建筑进行分析。约翰·罗斯金 (John Ruskin,1819-1900)在The Stones of Venice,1851-1853中对拱券与穹窿的形式演变做了推演,并详细地记述了意大利北部教堂对不同颜色大理石的装饰运用,这些资料使19 世纪的法国建筑师看到了不同地区、不同文化的建筑表达。

3 西开教堂建筑形制特殊性的形成原因

西开教堂建筑形制的特殊性表现在其继承法国中世纪罗曼式建筑形制的同时,对伊斯兰建筑的“五分之一尖顶”拱形和横向条纹装饰的吸收,这种独特的建筑形制主要受到法国学界对“东方”文化研究的影响。

1855-1893 年在法国马赛建造的马赛圣母玛利亚大教堂(Cathédrale Sainte-Marie-Majeure de Marseille)就明确体现出法国建筑师对“东方”和“西方”建筑形制发展中的规律性、以及通过不同文化相互影响而产生的演变的研究:典型的“拉丁十字式”平面布局,正面并排的两座塔楼和放射状礼拜堂凸显法国中世纪教堂平面布局的特点;层叠的穹窿和外墙上丰富多彩的条纹装饰又显示出伊斯兰建筑的特征;穹窿和后堂上的装饰则是对意大利拉文纳地区教堂的马赛克艺术和室内装饰的借鉴。

图3 马赛圣母玛利亚大教堂主立面(左);西开教堂主立面(右)

虽然在建筑体量和建筑细部上略有差异,但西开教堂与马赛圣母玛利亚大教堂建筑形制的关联性是显而易见的:两座教堂的主立面比例相似,都以罗马半圆形拱券作为门、窗样式的母题;集中使用双塔楼、“五分之一尖顶”拱形穹窿、连续券和横向条纹装饰等建筑因素(见图3)。可以说,西开教堂是法建筑师以马赛圣母玛利亚大教堂为建筑原型,在中国进行的“东方”与“西方”不同建筑因素融合的建筑实践。

综上所述,“五分之一尖顶”和横向条纹装饰因素的使用使西开教堂建筑形制在中国近代基督宗教教堂中独树一帜,同时高耸的尖顶大大提升了西开教堂的建筑高度,使其在远处依然可以被清晰地看见,从高度上统领了法租界的天际线,彰显了西开教堂在教区的地位;横向条纹装饰不仅丰富了西开教堂的外立面,也是西开教堂建筑形制紧跟法国建筑趋势的体现。更重要的是,西开教堂建筑形制表现出以法国为代表的“西方”建筑形制和以伊斯兰为代表的“东方”建筑形制的交融,充分体现出考古学兴起后,法国建筑师对地中海东部和“东方”建筑元素的吸收和融合,它暗含不同时间、不同地区文化的相互渗透,也是法国学界对东方艺术研究的确切表现。

猜你喜欢

穹窿尖顶基督
“嫦娥五号”采样点周缘穹窿形貌特征及成因研究
藏在古建筑里的科学
几何:尖顶的房子
浅析米开朗琪罗《哀悼基督》
鼻出血鼻内镜下精准治疗与传统填塞治疗效果比较
米索前列醇后穹窿给药用于足月妊娠引产临床分析
“新生儿版”基督诞生
芭比的闪亮王冠
《基督与反基督三部曲》:展现当代俄罗斯社会的宗教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