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作的创新探索
2019-11-27阮帆
阮帆
本文以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创新的工作方法,对评审工作流程进行了优化,评审台账资料进行了规范,评审模式创新进行了探索,取得明显成效,优化后的绿色建筑评价工作提速提质明显,提速表现为以往评审周期需要2~3个月完成,优化后缩短到1个月,提质表现为评审各环节均实现了痕迹管理,做到有据可查,有责任可追溯。回顾几年来对该项工作的思考和探索,对工作进行了经验总结,以期对今后绿色建筑工作发展,对第三方评价管理和事中事后监管的管理方式的探索起到借鉴作用。
绿色建筑作为生态城市建设的基本单元,其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同时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可有效转变粗放型的建设模式,优化社会产业结构,改善人居环境,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抓手。近年来国家大力推动绿色建筑发展,2016年12月国务院《“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明确了更高要求,到2020年城镇绿色建筑面积占新建建筑面积比重提高到50%,比十二五要求的20%,提升了30个百分点。同时,根据住建部《关于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建办科[2015]53号)要求,绿色建筑标识实施将逐步推行第三方评价。《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关于“推广绿色建筑”的要求,政府和市场共同发力,又将带来新一轮绿色建筑的高速增长。为了配合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作的市场需求,进一步减轻绿色建筑相关申报企业负担,深入贯彻落实“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工作改革思路,一方面需要引导和扶持相关从业人员参与绿色建筑创建,另一方面需要通过提高工作效率,规范组织程序,创新工作方法,着力缩短评审时间。按照单位工作安排,本人2016年起承担绿色建筑评价审查组织工作,在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对评审工作流程进行了优化,评审台账资料进行了规范,评审模式创新进行了探索,取得明显成效。回顾几年来对该项工作的思考和探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经验。
一、优化工作流程,规范评审管理
优化后的绿色建筑评价工作提速提质明显,提速表现为以往评审周期需要2~3个月完成,优化后缩短到1个月,提质表现为评审各环节均实现了痕迹管理,做到有据可查,有责任可追溯。具体内容有以下四点。
1.“一张表单”整合申报材料
将涉及审批、规划、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电气等各专业的证明材料,用一张EXCEL表格进行整合和索引,表格中包含条文号、条文正文、条文所对应专业、推荐提供的证明材料清单、证明材料索引链接等内容,专家先在表格中筛选出自己负责审查的条文,再点击条文对应的证明材料索引链接,即可快速定位找到相应资料,一目了然,避免了专家逐个打开文件夹搜索而耽误时间,同时帮助申报单位完善整理资料,避免了提交资料漏项,极大提高了专家审查效率,申报资料质量,评审速度质量明显提高。
2.“两份流程”统筹申报实施
形式审查受理后集齐5个项目就编入一个批次,开始启动专家审查,拟定两份“工作流程时间安排”,分别发给申报单位和评审专家,明确资料查收、意见反馈、评审开会、公示公告、印发证书、资料备案的时间节点和内容要求,保障每个环节不拖延、不耽误时间,程序到位,把整体评审周期控制在一个月。
3.“三个群组”提供综合服务
为服务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咨询机构等绿色建筑创建主体,提供日常政策咨询解答服务,建立了“绿色建筑申报咨询群”,在群文件中上传申报要求、申报资料模板、备案材料要求、评审流程等文件,方便随时下载资料,工作人员及时解答疑问,提供各方交流平台。为服务各批次绿色建筑评审工作,建立“绿色建筑评审专家群”和“绿色建筑评审项目群”,便于及时向申报单位和评审专家发布通知,解决问题、督促进度、反馈信息。
4.“四个环节”规范审查把关
研究编制了《绿色建筑标识评审工作流程表》,把流程简化为“受理、评审、公示、备案”四个阶段,并在每个阶段落实“痕迹管理”要求,相应以形式审查结果告知单、专家评审报告、项目公示公告文件、项目备案材料等纸质文件存档落实,在材料备案环节,要求把各环节台账完整存档,受理环节的资料申报光盘和形式审查结果告知单,评审环节的评审会通知文件、专家预审意见和评审会报告,公示环节的公示公告文件、备案环节的标识证书复印件和全套资料光盘,确保了每一步都有据可查,有责任可追溯。
二、完善报表制度,及时跟踪管理
为及时掌握全省各地绿色建筑标识发展进度,建立了评价标识统计报表制度,每月份、每季度形成《绿色建筑项目统计报表》,每年中、年底形成《情况分析报告》。在全省绿色建筑标识情况分析报告中,将各地当年度分解的目标任务,与实际标识项目完成情况对照,把握工作进度,查找存在的问题,提出下一步工作建议,为全省绿色建筑发展决策,提供支撑材料。同时,按时完成“住建部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综合信息管理平台”数据上传,为住建部提供工作数据支撑。
三、创新工作方法,探索“互联网+”模式
为进一步探索提高评审效率的工作方式,参照国家“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模式,我省积极争取加入住建部科技中心网上评价试点,部分项目进行了网上申报和审查探索。为顺利实施网上操作,预先进行了填报测试,将网站存在的问题反馈给住建部科技中心,并编制两本操作手册(《湖北省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网上申报操作手册》《湖北省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网上评审操作手册》),提出简化的操作方法,以及部分问题的解决办法。同时,为应对填报过程中产生的网络系统错误,一方面尽快向住建部科技中心争取解决,另一方面启动“问题应急预案”,采用线上线下并行的办法,避免了网上问题项目的积压,确保工作效率不下滑。该项网上评审试点工作由于住建部科技中心工作调整,没能够进一步深入,但是相关的评审实践为后续工作创新积累了宝贵经验,为后续制定工作方案总结了经验。
四、总结试点经验,铺路第三方评价
为提高绿色建筑评价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积极探索推行“第三方评价+主管部门事后监管”的管理模式,绿色建筑标识评价将由政府部门主导逐步转变成市场行为,从而推动绿色建筑全过程监管措施的全面落实,保证绿色建筑相关技术措施真正落实到施工图纸和工程实体,取得实际效果。我省已支持武汉市开展第三方评价试点工作,并针对第三方机构经验不足的问题,积极提供技术帮助,提供评审资料模板文件,解答评审疑问,目前我省第三方评价机构达到十余家。
五、加大政策扶持,鼓励高质量发展
为鼓励绿色建筑相关创建单位提高绿色建筑品质,降低资金成本投入,我省采取资金补贴方式,充分发掘政策资源的激励作用,发挥以奖代补资金的引导和杠杆效果,提高资金使用绩效,研究起草了《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示范项目以奖代补资金分配评审方案》,把省级绿色建筑三类示范(绿色生态城区、绿建集中示范区和高星级绿色建筑示范)纳入省级项目资金奖励,扩大了省级绿色建筑项目示范效应,鼓励高品质、高水平的绿色建筑创建。
对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作的优化和创新是个不断持续的过程,2019年《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于8月1日起正式实施,作为规范和引领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根本性技术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自2006年发布以来,历经十多年的“三版两修”,2014年和2019年进行了两次修订,更加突出提升建筑性能,推进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突出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而作为该项工作的省级日常管理机构,对于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评审工作也在不断优化和创新,工作成绩也是可喜的,对工作进行优化以后,统计数据显示每年绿色建筑项目数量和质量均有显著提升。在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出台之际,绿色建筑评价工作逐步由政府评审过渡到第三方评价的阶段,以上是本人从事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作以来,通过对该项工作的思考与探索,总结出来的一点经验,以期对今后绿色建筑工作发展,对第三方评价管理和事中事后监管管理方式的探索起到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