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朱庄村:特色产业引来八方“秘客”

2019-11-27通讯员魏玉季

中华建设 2019年11期
关键词:汶上县贡品农艺师

通讯员 魏玉季

在古老而又偏远的山东汶上县朱庄村,近年来把几近失传的两种千年“贡品”,实施抢救保护和传承性挖掘种植,不仅使传统产业又重新面世,焕发生机,而且给当地农民带来巨大财富——

“九孔白莲藕,唯独俺村有。根根两米长,美味迷人口;大荸荠,水中藏。个个犹如金疙瘩,业农喜洋洋。”这是山东省汶上县朱庄村农民的顺口溜,近年来他们把两种几近失传的千年“贡品”,实施抢救保护和传承性种植,不仅使传统产业又重新面世,而且给当地农民带来巨大财富。

汶上县次邱镇朱庄村,拥有325户,1456口人,耕地面积2600亩。地理位置虽然偏远,但人文底蕴深厚。据史料记载,公元前501年,孔子任中都(汶上)宰时,曾在朱庄村一带讲学,并留下了“兴水利,尚农耕”的千古佳话。因此,这个村农民有传统种植的习惯,其九孔白莲藕和香脆大荸荠,源于土质、水质和生态种法,不但以其独特的品质,闻名遐迩,兴盛古今,而且还是明清两代具有史料记载的贡品。然而,随着市场的冲击,朱庄村种植白莲藕和大荸荠的传统农民,逐渐放弃了这个传承千年并赖以养家糊口的传统产业,而纷纷外出打工,另谋他业。原来朱庄人引以为豪的莲藕飘香、荸荠满塘的景象不见了,天南地北慕名前来购买产品的客商,看到满坡的麦子和棒子,无不遗憾而归。

面对这个“心病”,村党支部书记朱红军再也坐不住了。抢救保护和传承传统产业,挖掘恢复令人神往的传统产品,成为朱红军殚精竭虑的头等大事。近年来,他拿着曾经风靡千年的产品资料、本真经传,带着水土标本,上北京,去济南,进农科院,找农艺师,同时找来本村祖传的老种植户,与来村里搞研究指导的高级农艺师,共同研究、探讨和发掘,一门心思要把濒临失传的传统产业复活。经过农艺师和当地土专家的共同努力,恢复开发九孔白莲藕和大荸荠的育种、种植、生产、管理等方案、方法、模式付诸于行动上。村里筹投资数百万元,聘高人、挖田方、抓管理。面积由前年的二百亩,到去年的五百亩,今年发展到一千多亩,不仅亩均净效益达到两万元,而且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

为实现规模经营,达到传统种植和现代新技术的应用推广,村里以增加业户收入为举措,以土地流转的形式,把全村一家一户零散的土地集中起来,统一规划使用。为大力种植九孔白莲藕、大荸荠,提供了极大优势。按照“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组织成立了明远种植合作社,来推进这一特色农业的产业化、规模化、组织化、高效化。目前村内正积极筹备建设冷链物流和仓储加工,发展传统农产品电子商务,走特色品牌产品发展路子。不能外出挣钱的村民,除了定期领取土地租金外,还可在大户或合作社从事产业生产管理中获得工资性收入。

据村党支部书记朱红军介绍,白莲藕一般都五个孔,而以朱庄村为代表的次邱白莲藕有九个孔,手执近两米长的白莲藕一米高左右,松手掉在地上便摔得粉碎,听老人讲,即使鼎盛时期,该村的藕比别的地方贵一半也不够卖的。由于这方水土的独特性和品种传承生产的独家技艺等原因,使这里千百年来产出的白莲藕质量可以说誉冠大江南北。因此,村里的白莲藕一直是明清两代的贡品。另外村里种植的次丘大荸荠,也是传统贡品,与白莲藕齐名,个大匀称,汁甜圆脆,补气养血润肺功能独特,其品种和生产技艺也是家传模式。九孔白莲藕和次邱大荸荠一律实行绿色生产,不打农药,不施化肥,其使用的主要肥料是当地养鸡大户自产自加工、含钾量极高的绿色鸡粪农家肥。

“次邱白莲藕、大荸荠早已成为闻名鲁西南的地标性文化符号,近年来通过朱庄村的保护性挖掘复产和传承实践,使濒临绝迹的传统农产品又焕发生机。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做大做强,大力扩大面积,使数代人有口皆碑的传统文化记忆,真正成为富民强镇的独特优势产业。”次邱镇党委书记郭庆国说。

猜你喜欢

汶上县贡品农艺师
植物保护专业卓越农艺师培养模式的探究
探讨农艺师工作的创新路径
农作物雨后迎高温 病虫害防治需警惕——访山西省植保植检总站高级农艺师郝丽萍
汶上县玉米种植新技术推广途径探析
常州龙泉印泥:昔日贡品 今日精粹
浙江农艺师学院
汶上县地下水硝酸盐氮含量与食管癌相关性研究
山东省汶上县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自己的东西等
Book review: the Hunger Ga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