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2019-11-27韩艳秋
韩艳秋
(单县南城明德小学,山东 菏泽 274300)
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时期最重要基础学科,语文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书面考试成绩,更要将德育教育良好渗透于实际教学活动中。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德育水平及语文核心素养显著提升,契合新课程改革主旨精神,更好的践行德育教育渗透实效,全面推动素质教育进程。
一、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现阶段,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受传统应试思想影响,只关注学生书面成绩,忽视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渗透教学。对于学生心理情绪问题没有进行及时了解、引导,使学生的德育水平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制约,不能得到明显的提升。并且,一些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依然应用照本宣科、填鸭灌输式教学形式,无法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氛围也得不到有效改善。而且,也没能与学生开展积极互动交流活动,学生的语文教学主体地位被严重忽视。以上因素都制约了学生主动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德育水平及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无法满足新时期素质教育需要[1]。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策略探析
(一)结合课堂内容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生因心理年龄因素,具有活泼好动、注意力不太集中特点,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摒弃传统单一枯燥教学形式,结合小学生自然天性特点和课堂内容开展德育教育渗透活动。既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参与意识,又显著提高学生德育水平和语文综合素养,实现德育教育渗透实效。
比如,语文教师在教授完“美好的愿望”单元内容后,就引导学生结合日常生活和教学内容进行写作教学。学生通过创作构思、联系个人日常生活,自然完成了德育教育渗透。如教师为学生布置的写作题目为《最好的礼物》,要求每个学生联系这一单元学过的课文内容、日常生活中真实经历等,将自己所收到过的最有意义、具有特殊情感的礼物描述出来。并且,要详细描述出这份礼物的外观、用途及收获礼物时的心情、感受,与送给这份礼物的人物之间的深厚情感等。与此同时,语文教师还引导学生对于别人的赠与要心怀感恩之心,并给与适当的回馈,可以是自己亲手制作的一份感恩卡,也可以是精心画的一幅画,还可以是自己做的手工制品等,只要能表达自己的心意即可。在这样的教学引导下,学生的作文都蕴涵了自然真诚的思想情感。很多学生都将和赠与自己礼物的亲人、朋友间的深厚情感以自然质朴的语言描述出来,文句自然清新。既有对收到礼物的开心喜悦,又有对赠与礼物人的深刻情感,使学生有一颗感恩、真挚的心,在写作中自然而然完成了德育教育渗透。小学语文教师通过结合课堂内容和学生日常生活,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的教学活动,不仅有效提升学生写作能力和语文核心素养,更是在无形中良好渗透了德育教育,有助于学生德育水平及综合素养显著提高,实现德育教育渗透实效,满足新时期素质教育需求[2]。
(二)引领学生阅读德育教育书籍
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结合小学生学习能力和性格特点,不仅在语文课堂上良好渗透德育教育,更要积极引领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书籍阅读。既激发学生阅读学习兴趣,增进学生阅读量及阅读视野,更有助于学生德育水平及语文核心素养显著提升,体现德育教育渗透成效。比如,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每周选定一天放学后时间为阅读德育书籍时间,具体时间为40分钟--一小时。其中所需德育书籍由教师从学校图书馆借阅,还可以鼓励学生将家中优秀的德育书籍带来共同分享。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教师会针对重点部分给与引导。在这样良好集体阅读氛围内,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高涨,每个人都看得聚精会神。语文教师还鼓励学生间针对书籍中人物及事件进行有效交流,以更好的促进德育教育渗透实效。此外,当阅读结束后,教师还要求学生写一篇阅读笔记。可以将自身对书中人物、事件的理解、看法诉诸于笔上,文字语句要自然流畅,写出独特见解。语文教师通过这样的引导教育形式,不仅极大激发学生阅读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更促进学生德育水平及语文核心素养显著提高,实现德育教育渗透实效,满足素质教育需要[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论述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以及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具体策略探析。新时期形势下,小学语文教师要摒弃以往单一枯燥教学形式,针对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现象,将德育教育良好渗透于语文教学活动中。既有效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热情,又促进学生德育水平及语文核心素养提升,体现德育教育渗透实效,满足素质教育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