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2019-11-27何玉燕
何玉燕
(广东省丰顺县丰良中心小学 广东 丰顺 514300)
在《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课堂教学是师生相互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活动仍需要教师进一步去摸索、探讨,让课堂真正的活跃起来,让学生爱上语文课。
1.创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新时期的教育要求教师转变观念,转换角色,教师要转变成学生的引路人、互动者、对话者、帮助者。因此,我们要创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人格平等,互相尊重,互相学习,教学相长。一是需要教师改变以往的教学活动方式,教师的活动不再是依据固有模式“灌输”现成知识,而要应对学生活跃的思维和变化的情绪,不断推出有创意、有针对性的教育策略。二是需要师生之间互相沟通、交流,教师要以平等的心态看待学生。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首先要真诚地尊重、热爱每一位学生,相信每一位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让学生感受到平等和谐;要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与学生平等地商讨问题,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论水平高低,有无道理,都予以尊重和鼓励。教学中想方设法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让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氛围宽松、自由了,个性才能解放,思维才会开放,学生才敢质疑、才能质疑,才会主动的去探索新知。记得一次在教学《去年的树》这一节课时,我让学生分角色表演。这时我发现有个小男生高高的举着小手,眼神带着期许地看着我。我问他:“你想参与这个表演吗?为什么?”这个小男生说:“老师,我可以扮演小鸟吗?以前我养过一只鹦鹉,可是它现在已经不在了。”但听到他的回答后,我就对他说:“好,让同学们来欣赏你这只小鸟吧。”他在这次课堂活动中表现地很好。之后的语文课上,这个小男生逐渐有了很大的进步,甚至还带动了其他同学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可见老师放下架子,真诚地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可以促进师生在课堂中的互动。
2.创设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利用学生情绪促进教学效果,可以发掘和运用教学内容中已包含的情绪因素,也可以对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评价等进行情感化处理,创设情感氛围,达到“知情并进”的效果。教师可以多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允许和鼓励学生质疑,允许学生插嘴、大胆发言,理解并认可不同的意见。如一个学生回答出老师的问题,而且答得很好,老师应该微笑着说:“回答的特别好,大家用掌声来表扬一下这位同学。”如果学生一时回答不上来,老师应和颜悦色地说:“别着急,在认真思考一下,你一定能回答出来的。”等鼓励的话语,为学生创设学习语文的安全感,千万不能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教师在指出或更正学生的错误时应尽量调动学生自己更正自己的错误。教师爱学生,对学生抱有良好的期望,经常给学生以鼓励、赞扬,学生会激起对教师真诚的信赖和尊敬,产生上进心。同时,教师要为人师表,始终以自己乐观、向上、坚毅的性格来感染学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坚定他们学好语文的信心。这就能使学生在课堂上能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表露自己的情绪、表现自己的才干,让学生能在一种相对宽松、自由的状态下积极主动地投入语文的学习。
3.巧设问题,扩大师生互动空间
在语文教学中设计问题时,应根据教学内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可以是教师提出来,也可要求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把自己的困惑提出来。问题设置出来后,可以灵活地采用各种生动活泼的形式。如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竞赛”、“当回小老师”、“演讲”、“辩论赛”等等,真正地做到课堂上师生合作交流、共同学习,克服旧教学模式上单调、呆板的弊端,让学生在各种形式的活动中真正“活”起来,“动”起来。如《胡萝卜先生长的胡子》一文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不仅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和明白故事蕴含的道理,还要让学生解放思想,大胆质疑,我设计一个谜语:“一个胖娃娃,埋在地底下,头顶绿襟穿红褂,夏天播种秋天拔,小兔子们最爱他。”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引出主人公——胡萝卜先生。我又从生活入手问他们喜不喜欢吃胡萝卜,但大部分的同学都表示不喜欢。经过对课文的学习,我在课文结束前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当胡萝卜先生的胡子越来越少,甚至是没有胡子时,人们还会喜欢他吗?为什么?”我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然后派代表回答后,我继续发问:“同学们,现在你们喜不喜欢这个胡萝卜先生?”学生们纷纷表示喜欢,因为胡萝卜先生善良、乐于助人,还表示在吃饭的时候不再随便把胡萝卜给丢掉。这样巧设问题,能真正使教学过程实现师生互动,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4.重视评价主体的多元互动
评价是课堂中教师用以激励学生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直接影响学生参与互动的质量和积极性。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将自己对学生的评价,学生之间的自我评价及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结合起来,要让学生参与评价。尤其是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不仅有利于学生互相学习优点,改正不足,还可以锻炼自己的判断是非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能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如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时,我把全班学生分为四大组开展朗读竞赛,各组根据各自朗读的内容把握好语感自己进行练习,具体练习时,大组可以再分四人小组进行练习,或者同桌互练,其他同学充当指导师。试读完毕后进行大组朗读竞赛,其他组的同学进行评价。当第一组的同学汇报朗读完后,其他同学争先恐后地评价。有的同学说:第一组他们没把色彩斑斓的西沙群岛的美感很好地表现出来。有的同学说:第三组开始那句‘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应该用轻缓的语气来表现鱼的优哉游哉,还有他们整段朗读的语速太快了,应该注意好节奏!后半句‘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刺儿,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应该读出活泼的语气,这样才能让大家感受鱼群们的活跃。各组互相评价完毕后,再让大家朗读,整体朗读水平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比较大的提高。
总之,在小学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这个环节越来越重要了。作为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切实为学生着想,创设师生民主平等、互教互学、共同发展的互动教学关系,让语文教学课堂真正活跃起来,让学生喜爱语文这一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