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在课前 活在课中 思在课后
——浅析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影响因素与对策
2019-11-27吕俊峰
吕俊峰
(吉林省白山市第二十六中学 吉林 白山 134700)
1.功在课前
影响因素1
对教材分析理解不透彻。教师对于教材的理解程度将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有效程度,但是在实际的体育教学中,很多教师对于教材理解存在差异,因而造成教材的重难点定位不明确,教学节奏混乱,从而影响了学生课堂学习的效果。
对策
要想增强教学效果,教师只有吃透了教材,理清教学的重点以及难点,其教学的步骤才会清晰明确,进而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蹲踞式跳远技术,是对蹲踞式跳远这个教材的整体指导和把握,而这个教材的重点就在于助跑与起跳的相互结合,具体来讲就是腾空步的质量。而难点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而定的,可能是腾空、起跳,还可能是其他,因此难点是相对的,对于每一个学生都是不同的。教师只有充分理解教材本身对学生的技术要求,才能实施科学有效的技术指导教学,进而保证教学的有效性。
影响因素2
对学生的基本情况不了解。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如果用同一种教学设计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教育教学,那么一定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对策
在备课中积极分析和研究学生。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之前,一定要主动分析学生的实际能力,看看哪些新授内容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和掌握,哪些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点拨。通过对学情的了解,进而有的放矢的开展教学活动。教师还要对学生差异性进行观察并预估,采取分层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提高。
2.活在课中
影响因素1
学生个体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在现代体育教学中,主要还是以教师单纯的“教”“灌”为主,奉行着“考什么”就“教什么”的基本原则。在实际教学中,只关注少部分学生如尖子生、优异生等等,很难做到重视每一个学生的不同,因此,造成了课堂教学效果不好的结果。
对策
关注学生差异,尊重学生主体。当代教师一定要坚持“以生为本”的基本原则,营造平等、和谐的课堂新秩序,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针对学生的不同特性,实施“差异式教学”,让学生感到自我价值的实现和具备一定的成就感。如在教授学生分腿腾越课堂时,教师可以设置六组不同高度的器械供学生选取,让学生选一种或自创练习方法进行实验练习,目标是基本能完成动作。而对那些心存畏惧的学生,教师则可以选择在木方凳上进行分腿腾越的基本动作练习,先初步克服恐惧心理,最终完成相关的练习动作。
影响因素2
课堂教学教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基础教育改革以来,一些教师刻意追求教学设计的新颖,反而忽视了体育锻炼身体、提高体质的基础功能。使体育课淡化了对基本运动技能的教学,忽视了体育基础教学的基本目的。虽然课堂上看似很热闹,但实际上学生的身体和能力并没有得到有效的锻炼与发展。
对策
以学生为中心,精讲多练。体育课最区别与其他学科的特点就是其应该以学生练习为主,也就是要让学生在掌握基础技能的前提上多动多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学生体育素养的提升。因此,当代体育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精确的讲解,力求最短的时间取得最大的教学效果,而把剩下的时间留给学生进行练习。教师还可用任务代替知识讲解。如:在双手头上前掷实心球的教学中,在讲授出手角度相关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设计给学生一个这样的任务:即掷过前方一定高度的线,以此来促进学生做出出手的角度和腿蹬地用力的动作。另外,教学中还要适当增加学生练习的运动负荷,增加练习密度和运动强度,以此来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体育素养的提升。如篮球进行行进间上篮练习时,教师可以让等候学生进行原地运球或其他的球性练习等。
3.思在课后
影响因素1
课后反思不及时或被遗忘。
对策
教学是永远无法达到无懈可击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反思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它具有一定的研究性质。反思的内容可以是:不足之处、教学优点、教学中困惑的问题等。教学反思是教师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也是教学水平提升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师一定要积极进行反思,合力提升。
总而言之,要想促进初中体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增强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必须积极分析和研究当代先进的体育教学理念,并为学生设计学生喜欢的各类教学活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达到中学体育教学的目标,促进学生体育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