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探究

2019-11-27刘晓丽

读与写 2019年9期
关键词:亚文化音乐作品观念

刘晓丽

(甘肃省华亭市西华初中 甘肃 华亭 744100)

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目标,不仅仅在于对学生知识基础的夯实,也关系到学生多方面素养的强化。音乐课程作为与学生素养培养密切相关的科目,更是素质教育背景下有着重要意义的一环。随着外来文化的侵入以及亚文化的产生,复杂的文化来源使得学生的思想产生了巨大变动,进而逐渐失去了中华民族的优秀特质,为此必须要明确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德育的渗透策略,推动教学改革。

1.在音乐教学中引导学生抵制低俗音乐亚文化

音乐亚文化也称作次文化,与主流文化相对应,是非主流领域的、局部的文化现象,其产生与发展以主文化或是综合文化为基础,是隶属某一区域亦或是某个集体独特的观念以及发展方式,是特殊的文化。在音乐领域当中,亚文化也始终占有一席之地,目标在于标新立异,体现一种态度与风格。青年音乐亚文化的起源,与流行音乐有着密切的关系,源于非洲的雷鬼音乐,象征着上世纪六十年代的青年音乐亚文化反抗,而后摇滚文化开始抬头,接替雷鬼成为了亚文化象征,经过一代又一代的发展,亚文化音乐类型的分支愈发复杂,也有更多无法被广泛认可其价值甚至于基本道德观的音乐类型,如匪帮说唱等,开始相继产生,甚至开始有了超越主流音乐类型的影响力[1]。而国内的音乐体系中,也始终有亚文化的影子存在,早年以非主流文化为基础的音乐作品,以及当前因网络平台而广泛传播的批量生产的网络原创音乐,这些音乐并非主流的音乐作品,但是传播迅速,影响力也丝毫不亚于主流音乐,这是教师需要意识到的一个现实。亚文化是推动着我国音乐发展的一股动力,但同时也有部分产生于亚文化背景的音乐作品,所传达的价值观很容易对当代学生群体的思想产生负面影响,特别是在农村,这样的歌曲传播范围很可能更广,这同样需要得到教师的重视,特别是要考虑到在网络时代学生接触不同音乐类型的机会更多,教师更要积极向学生传达正面的观念,抵抗低俗文化的冲击。我们并不否认各种文化的存在,但是在学生童年受到了低俗音乐文化影响时,教师需要了解到其后续可能给学生持续带来的负面影响,引导学生转换方向思考,通过一些优秀的音乐作品推荐与鉴赏让学生的审美产生一定转变。首先为了了解学生所受到的音乐审美影响,教师可以事先了解学生最近常听到的或是喜欢听的音乐,进而分析低俗的亚文化在学生群体中的渗透情况,但是无需第一时间指出这样的文化是错误的,而是可以通过优秀曲目的推荐,让学生意识到歌曲中观念的对比差距,让学生产生思考,需要注意的是教师的曲目推荐不可过于形式化,生硬宣传伟光正的理念,只会让学生更加反感,而是可以将歌曲与情境结合,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让学生真正受到正面情感的冲击[2]。

2.在音乐教学中传播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内容

随着我国文化发展愈发倾向多元化,我们不难发现当前的学生思想当中普遍存在宣传中华传统美德=观念陈旧的认知,甚至听到一些民族音乐,都会嗤之以鼻,认为不具备鉴赏价值,认为落后于时代,农村学校的学生也存在这样的问题。这与文化入侵有着一定的关联,虽然我们必须要承认时代不断向前发展的事实,但是优秀的文化宝藏永远是依靠国人的重视与传承才能体现出历久弥新的魅力,而其他国家的音乐文化进入中国,也会有更多人去片面的进行对比,甚至将音乐价值与国力相关联,似乎欧美发达国家的音乐文化便是高人一等,这样的认知也会影响到新一代的学生群体,这样的理念传播,是一种恶性循环,使得我国音乐领域真正关注音乐质量的音乐人越来越少,高质量的音乐作品也自然更少。但是我国音乐的发展史,音乐方面的造诣,是远远高于许多其他国家,并且是在很早便开始影响其他国家音乐文化发展的,而且中国传统音乐风格,直至目前也始终有优秀的音乐人在进行创新,所以教师应当善于发现我国优秀的经典音乐作品,提升我国经典传统音乐在音乐课程中的比重,对于传统音乐的创新演绎应当给予重视,发现对于传统音乐进行创新性演绎的优秀例子,让学生进行鉴赏,这样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我国民族音乐的新鲜活力,摆脱我国传统音乐落后的认知,只有从观念根源上有了转变,学生的文化认同度才能够提升[3]。

结语

农村初中音乐教学的目标,不仅仅在于对学生音乐知识与技能基础的进一步夯实,审美及观念的建立也是关键任务。为了保证达成教学目标,需要进一步分析音乐教学过程中的德育渗透策略,以保证音乐教学的质量。

猜你喜欢

亚文化音乐作品观念
维生素的新观念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健康观念治疗
玩具变“潮” 已成为一种亚文化?
向沛文:穿行于青少年亚文化
雷晓伟音乐作品选登
小区域内亚文化区划分路径研究——以重庆市区域内亚文化分区研究为例
“腐败亚文化”何以挥之难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