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情境下数学核心素养的养成探究
2019-11-27张婷
张 婷
(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裕民小学 宁夏 吴忠 751100)
1.引言
在教育改革的推动下,数学核心素养的养成渐渐成为了广大教育者最为关注的事情,教学的意义不只有传播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这是凌驾于知识之上的。一名学生只有在核心素养合格的情况下,才是真正的深入到了学习之中,数学核心素养为学生带来的不是知识供给,也不是理论扩充,而是一种意义,这种意义将伴随人的一生。因此教育单位必须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尤其是在数学这一学科中,不能只灌输给学生公式理论,更多的是要为他们建立健全完整的数学思想,让他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够利用自己的思考想法来解决难题,让他们在今后的社会中能够保有一席之地。
2.信息技术情境下的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2.1 激发学习兴趣,降低认知难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的一切活动行为都是由兴趣来进行支配的,因此,如果想要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有所提高,就必须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居高不下,一旦学生的学习兴趣足够高,那么他便会自然而然地加入到数学思考的行列之中,渐渐地对数学理论或公式理解更加深刻。如此一来,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就会提高了。数学课程常常是枯燥乏味的,因此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这个调味品来丰富课堂,通过投影仪等设备来对学生进行教学,将抽象的知识以图画甚至动画的方式呈现在学生眼前,将会极大程度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其次,数学知识理论常常是能够进行多次延伸拓展的,同样地,一条数学理论可能是由许多其他理论延伸拓展而来,因此,教学教师在进行课程讲解时,常常要涉及到大量具体的理论对象做依据,或使用一些其他的理论做铺垫引出自己要简洁的内容,如此一来,无形之中加大了数学知识的理解难度。而在教学之中,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来进行讲解,通过其丰富的展现力,来让学生对抽象理论更为清晰明了,大幅降低了学生在面对专业词语时的认知难度。
2.2 锻炼学生能力,保障全面发展。得益于互联网时代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在各大教育单位已经是随处可见了,其普及程度非常广泛,利用信息技术能够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保障其全面发展,由此来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第一,通过信息技术强化学生动手计算能力。计算是数学的基础,不论是几何知识,还是方程知识,亦或是函数知识都需要大量的计算,计算能力将会伴随一个人的一生,它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可以借助于多媒体设备来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
第二,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强化学生的图形认知能力。数学并不是一味地数字计算,他其中还包含着大量平面图形、立体图形,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来为同学们制造一个更深刻的感受。在以往的教学中,信息技术设备尚未普及,因此,教师在进行几何教学时,都是通过粉笔作图,作出的图形既不美观还缺少准确性,而且画一些复杂图形时可能要花费大量时间,严重影响课堂效率。而在信息技术普及后,教师可以通过电脑软件做图,不仅保证了图形的准确性,还大幅缩减了作图时间,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学生的图形认知能力将会更强。
2.3 贴近生活实际,实现实践教学。数学核心素养没有具象化的体现,它强调的概念内涵往往比较笼统概括,不易理解,正因如此,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尽量贴近生活实际,通过将知识映入到生活现象中来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如果想通过信息技术来使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有所提升的话,教师就必须能够将课堂中讲述的知识点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以此来指引学生通过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数学本就来源于生活之中,最终也将应用于生活之中,因此结合实践教学,将成为数学综合素养提升的辅助力。以小学课程中的“三角形的稳定性”为例,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们展示生活中的一些几何结构,可以是推拉门、自行车、屋顶、衣架等等,让同学们来仔细观察这些生活中的常见物,近而引出课题,通过多媒体展示出的照片,学生可以更加巩固自己对于知识的理解,通过生活与教学相互结合的方式,可以保证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得到有效提升。
结束语
时代在不断地发展,我国的信息技术也达到了史无前例的高度,因此,如果各大教育单位能够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时代的特点,将会大幅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养成。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将信息技术与课堂内容相互融合,以信息技术之利弥补传统教学之弊,通过信息技术的多样教学方法来全面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以此来保证学生在今后的数学学习过程能够得心应手,无往不利,最终成为今后国家的栋梁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