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初中物理问题式教学

2019-11-27张晓英

读与写 2019年4期
关键词:动态电路变化

张晓英

(四川省峨边民族中学 四川 峨边 614300)

问题式教学有两个特点:一是问题教学模式需要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思维。实践证明,疑问、矛盾、问题是思维的“启发剂”,它能使学生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有力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开启学生思维器官的钥匙。有经验的教师都很注意通过质疑问难,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这些问题面前自求自得,探索思悟。他们或用提问法,直接将问题摆到学生面前;或用演示法,使学生因惊叹试验结果的微妙而去推论其原因所在;或用故错法,让学生在笑过之后再反思其中的谬论等等;二是问题教学模式讲究留有余地,激发启发思维。在教学中留有余地,能让学生在利用想象力填补空白的过程中,达到激发思维的效果。因此,这种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探究并解决问题的兴趣。一般说来,教学中过于“繁实”,即讲得过细,方方面面都想兼顾,往往只能使学生生搬硬套,囫囵吞枣,不能变通。惟有化实为虚,使教学中有问题可供学生思考、探索,才能形成无穷的意味、更深层次的去挖掘表面现象下的内涵。“问题式教学”是以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和主动性行为为特征的,它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问题式教学法改变了教师以讲为主,以讲居先的格局,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重了学生自学能力和积极探索精神的培养和锻炼,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水平。

问题式教学法的教学步骤:(1)提出疑问,启发思考。(2)观察分析,讨论交流。(3)解决疑难。(4)练习巩固。问题式教学法的教学重点明确,教学内容比较集中,并通过问题讨论的方式组织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

“问题式教学法”的基本结构与实施可概括为“三环节”:环节一:创造问题情境,发现、提出问题,并使问题定向,从而“生成”问题。环节二:对生成的定向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分析、解决,是一个“探索”问题的过程。环节三:对探索的问题及时反馈,在验证中解决,并进一步拓展问题,“发展”新问题。

以初三物理上册的《动态电路分析》为例子。本节课的主题是“动态电路的分析”,那么三个议题就是:什么是动态电路?怎样让学生认识动态电路的形成,是老师直接地把问题摆在学生面前?还是创设物理情景,使学生在惊叹实验结果的微妙而去思考问题所在从而提出问题呢?这是问题的生成环节。

动态电路的电路元件构成及连接如何分析?动态电路主要是由开关的通断或者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位置变化引起电路中总电流的变化,那么如何让学生正确分析构成及连接,这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由于学生的层次不同,认知感悟能力不同,老师应该从简单的动态电路入手,比如两个灯泡串联,一个开关并联在其中一个的两端,通过开关的闭或断分析两灯的工作状态从而引导学生初步感知动态电路的分析方法,再接着让学生分析三个灯泡,两个开关的动态电路。在分析电路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不断总结分析要领,即以电流从电源正极流出经过哪些元件流回负极,电流表测哪部分的值,在分析电路元件的连接时,电压表要去掉分析,然后再恢复电压表,分析它测哪部分的值。这是问题的探究,分析,解决过程。如何解决动态电路中各物理量的变化关系?引导学生结合窜并联电路的特点及欧姆定律公式分析电路中总电阻如何变化?总电流如何变化?最后确定电路中相关元件的电流,电压的变化。最后总结出分析动态电路各物理量如何变化的基本思路就是:部分电路的变化==整体电路的变化==再回到每个元件物理量的变化。这是问题的解决环节。

总之物理问题式教学应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双主体”关系与作用。问题式教学,要以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为前提,但是学生主体性能否在参与中极大地发挥出来,还有赖于教师的正确指导作用。也就是要把教师教学的主导落在学生的主动性与能动性的发挥上。为此,问题式教学对教师的主导作用要求不是削弱而是更高了。作为课堂活动的促进者和引导者,教师要努力在教学中“唤醒”学生参与“问题”的意识,激发其探究的欲望;“创设”丰富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能更好的发现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发现新问题,大胆提出问题;在自主探究中分析、解决问题和拓展问题,使问题充满整个教学过程,不止于学生的头脑之中。

猜你喜欢

动态电路变化
国内动态
国内动态
电路的保护
国内动态
从9到3的变化
动态
巧用立创EDA软件和Altium Designer软件设计电路
基于MATLAB模拟混沌电路
这五年的变化
鸟的变化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