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寄宿制小学寄宿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
2019-11-27吕世平
吕世平
(北师大株洲附校小学部 湖南 株洲 412000)
尽管一些研究已经表明,民办寄宿制小学的发展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自我调整能力,小学生心理层面发展不完善,这是由小学生年龄所决定,在寄宿学校学习和生活,使得他们无法与家长在一起,导致生理和心理发展有所滞后。现阶段,民办学校寄宿小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1.民办寄宿制小学寄宿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民办寄宿制小学寄宿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可以得出以下问题:
1.1 行为举止,我行我素。主要表现是扰乱课堂秩序,肆意违抗老师,喜欢反抗老师。例如,每当老师告诉学生一些他们不能做的事情,总会有一些学生带头反抗老师。有一些同学,在课堂上总是喜欢做一些出风头的事来吸引大家的注意。通常,小学生住在学校,很少和他们的家人联系,除了老师,别人就无法约束他们。有的学生不能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甚至与老师发生冲突,学生本应该是听话的一方,结果反叛心理越来越强。
1.2 学习习惯不端正。主要表现为作业敷衍了事,缺乏良好的学习态度。学生自己听后立刻明白了,但不明白那是什么意思;当做作业时,要么抄写答案,要么信手涂鸦。这是因为在寄宿学校,老师通常督促学生完成家庭作业。然而,由于民办小学寄宿生数量众多,学校方面不会照顾到每一位小学生,使得有的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形成,把做作业当作一项任务,把学习当作一项任务。在学习中,没有正确的学习目标。在生活中,学生自己不知道如何约束自己,慢慢的形成不良心理。
1.3 自卑情结严重。主要表现为教师上课提问,学生自己从来不举手回答问题,不参与任何组织活动,不与同学沟通。与他人交谈时,总是沉默不语。由于他们性格内向,害怕与周围的人接触,这样的学生会长期被疏远和忽视,最终形成自卑感和自暴自弃。主要原因是由于面子和自尊,有很强的自我保护意识。自己心里不开心,也不会去向别人倾诉,只是逃离他们,逐渐与周围的环境失去了联系。
1.4 与长辈之间的生疏。主要表现是不熟悉与父母的沟通,没有共同的话题,不想与父母见面。有些学生甚至不喜欢和父母交谈。这是因为学生在学校住宿上花费的时间太多,与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太少。此外,许多民办学生的父母在家外工作,没有时间照顾和陪伴孩子,有些父母和孩子并不像老师和孩子那样亲密。从更多情况中收集较少信息的做法会在父母和孩子之间产生疏离感。父母与子女之间缺乏沟通的另一个原因是缺乏共同话题,双方互相不了解,导致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滞后。
2.改善民办寄宿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策略
2.1 促进学生与家长的联系。在这个特殊的环境中,虽然寄宿学校的家长没有很多机会与寄宿学生见面、接触和交流,但学校仍然需要实施家长和学生之间的密切联系。我们可以与家长协调时间,定期组织视频沟通和家长会,完成这项工作。教师还可以与父母单独进行一些对话和心连心会议,以关心和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2.2 举办各类课外活动。由于寄宿学校一般采用封闭式管理,学生长时间不能与外界联系,与外界隔绝,视野狭隘。举办各类可爱活动,有助于帮助学生提高活跃度。活动要丰富多彩,结合教育和娱乐,发展和创新。一些知识穿插在各种课外活动中,让学生感受到寄宿的温馨,这样会增强他们对知识的理解。
2.3 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咨询。民办学校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还要关心每个寄宿生的心理健康,并为每一位有需要的学生提供帮助和鼓励。可以建立心理健康交换月,以心理健康流动角落的形式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学校应培养心理健康教师,使每位教师都能掌握解决心理健康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同时,应该有专门负责心理咨询的专业教师作为学生心理咨询的主力军。
2.4 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建立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往往离不开周围环境的影响。因此,学校要改造学生的住宿环境,给予他们家的感觉。如果学校提供舒适、无压力的教学环境,先进的基础设施和成长机会,学生自然会感到身心健康。
简而言之,教育不仅涉及教学,还涉及教育人。作为花费最多时间陪伴寄宿生的老师,显得无比重要。教师在关心学生成绩的同时,还要注意他们的成长。小学是一个人生命中最重要的阶段,这个阶段的质量直接影响他们后来的成长,此时形成的心理状态也会影响他们后来的心理状态。因此,家长、学校和社会应时刻关注民办小学寄宿生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