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学生参与低效的原因及对策
2019-11-27陈小红
陈小红
(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江埔街禾仓小学 广东 广州 510000)
在小学数学课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受教师们的重视,在具体的教学中学生的自主空间不断增多,很多时候教师都会给学生留下足够的自主空间,从而有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也出现了学生参与低效的情况,学生在学习参与的过程中没有形成高效的效果,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没有得到有效的梳理,影响了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因此需要我们加强如今学生参与低效原因的分析,然后实施针对性的数学教学对策,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发展。
1.小学数学课堂学生参与低效的原因
1.1 在数学课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随着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各种形式的教学策略都在实施,促进课堂教学的不断发展,但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依然存在着不少问题,影响了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这些问题让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非常的低,尤其是如今的教学中,不少学生面临升学的压力,教师在如今的数学教学中也忽视了对兴趣的培养,没有形成对学生素质教育的有效策略,一味地要求学生进行学习成绩上的提高,使得学生只能被动地进行对各种公式和知识点的背诵和练习,使得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受到影响,在课堂上的参与效率越来越低,影响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
1.2 在数学课程中教师的教学观念相关落后。在数学课程中很多教师都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严重,在日常教学中以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为主,将各种数学知识灌输给学生,根据教学进度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训练,没有与学生的学习能力相适应,使得学生不能有效的进行对数学知识的深入探索,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受到压制,只能被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需要教师根据教学需要,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加强对教学方式的有效改革。
2.小学数学课堂学生参与低效的教学对策
2.1 明确数学教学要求,改革落后教学方法。在数学课程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也是各种教学活动中的核心要素,要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促进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就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促进数学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在数学课程中教师需要明确教学要求,改革传统落后的教学方法,正确分析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教学关系,给学生一定的自主空间,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反思和探索,教师也需要随时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帮助学生解决各种学习困难,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氛围,提高学生参与的效率。
2.2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在数学课程中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很容易受到教师的影响,学生在课堂上的任何活动都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才能够有效实现。因此在数学课程中教师要提高学生的参与效率,就需要教师及时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认识到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视,坚持以学生为课堂主体,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自主活动,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教育,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逐渐形成自己的自主意识,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课程中关于“通分”的内容时,教师要让学生形成对分数知识概念的深入理解,可以利用对学生的分组开展教学,让学生可以形成一个个标准,根据教师的指导进行对各种通分知识的学习和讨论,针对通分中分母与分子的联系进行有效的沟通,或者利用画图法在黑板上进行描绘,从而让学生可以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
2.3 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形成良好师生环境。在小学教育中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很多时候都对教师有一定的畏惧心理,在遇到各种问题时不能主动向教师继续请教,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这时候教师就需要主动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放低自己的心态,与学生积极进行互动,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学习活动,形成良好的师生环境,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课程中关于“时、分、秒”的内容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课下的预习,在课堂上让学生自己根据对时、分、秒的理解进行提问,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也可以提问学生,让学生自由思考回答,帮助学生进行对课程知识的学习,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活跃课堂的教学氛围,促进学生参与效率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