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让学”理念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实施策略的研究
2019-11-27包群儿
包群儿
(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东吴小学 浙江 杭州 310000)
“生本·让学”的语文课堂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主线的教学流程。这样的课堂本身削弱了教师对语文学科知识本身进行的精致地展现和预设,重点关注到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师应关注如何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关注如何调控学生的学习状态,关注如何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的感受。因此,在组织教学时,所设计的教学环节要有利于基本知识技能的形成,有利于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有利于体验成功和培养意志与兴趣,有利于感受生命成长与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生本·让学”的语文课堂教学形式呈现出充分信任学生,依赖学生的理念,要帮助学生通过自己努力,高效愉快的掌握新知。
1.“学前预读”——未雨绸缪,有备无患
1.1 教师文本预读是一个深入浅出的理解和感悟过程。语文教师对文本的解读与把握,重要的就是教师对文本的虚心涵泳,不是以“他”的角色进入文本,而是以“我”的角色进入文本,对文本的内容进行梳理,对文本的语言进行分析,引发对文本的情感共鸣和价值观的感同身受。教师层面的预读重点是:钻研教材,深入解读文本,洞悉文章的个性,才能减少千课一面的教学弊病的出现。教师对文本的解读要全面而深刻,实现多角度的,甚至独特的理解,才能引导学生进入文本,立足文本,激活学生的“阅读期待”水平,适度的拓展学习时空,实现“文本的阅读成为创造性、个性化的欣赏过程”,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激发师生积极的情感体验、理性智慧及完善的人格建构。为接下去设计教学流程时的预设、方法的选择夯实基础。
教师的文本解读,从内容上来看,一方面要对文本的语言进行深入地解读,另一方面是对文本的人文情感有深入地解读,宜把握文本的营构系统,感受文本字、词、句、段、篇的精妙之处,形成对文本“外形”(指文本的语言构成)与“内实”(指文本的内容思想)的全面理解。
【案例1】四(下)语文《触摸春天》文本解读:轻触生命飞翔的春天(节选)
【文本】安静在花丛中穿梭。她走得很流畅,没有一点儿磕磕绊绊。……在花香的引导下,极其准确地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
【解读】这是一个属于“安静”的春天的早晨,一切都是那么的清新,在那片“花繁叶茂”之中,花瓣上颗颗晶莹的露珠,还有“花香”。是多么美丽的一个缤纷多彩的春天啊!盲童“安静”,应该是个纤弱文静的女孩子,一如她的名字那样。没了眼睛的明亮,这“浓郁的花香”为谁而生?是“安静”,唯有她才会更注重于用心去体会我们视若平常的花香!也是“花香”才使那个早已丧失了“视觉”的安静能够感受到春天的气息。“花香”把一整个春天都给了安静——一个用心去感受生活的一尘不染的盲女。
【文本】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安静的心灵来到了一个她完全没有体验过的地方。
【解读】好一个“悄然合拢”!当那份轻轻地触摸展现眼前时,心底即刻浮起一种莫名地震颤。似乎是冥冥之中的安排,一份超乎寻常想象力的神奇灵性,蝴蝶就是一个春天,“安静”将充满生命力的春天握在了手中,我们可以将此看作是一种巧合、一次偶然。可是,谁又能拒绝和否认一个失去明眸的女孩心底那份对春天的极度热爱和渴望呢?可能正是因为“安静”从来都是那样安静地倾听着世界,用手指感受着“春光”,安静地捕捉春天里那点点细微的生命的飞翔,于是“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
1.2 学生良好的课前预习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一个重要举措。它既能培养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又能帮助学生把握新课内容,提高学习效益。而学生通过预习,把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在课中提出来,增强听课的针对性,使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针对学生预习无重点、无次序、低效率、简单化的特点,可以设置课文预习基本流程,让学生贴在书本的目录页,每次预习时逐项对照进行,形成预习好习惯。
例:三年级预习基本流程单
★认真读课文三遍,标注小节号;
★给课文后面的生字标注拼音,根据词语表标注生字新词;
★阅读《词语手册》本课文词语及解释,积少成多、博学广闻资料,完成“举一反三”练习;
★查阅资料收集有关信息;
★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2.学中研讨——自主研读,生生合作
2.1 在文本的自主研读中体现“让学”。学生对文本的自主探究研读必须从问题开始,因为问题是研读的起点、路径与轨迹。教学是为了发现问题,也是为了解决问题。问题从何而来,一方面来自教师——课堂教学组织者根据预定的教学目标,提出问题,引领学生思考、研读;另一方面来自学生——阅读主体在阅读中生成的问题,这些问题是学生阅读中思考、感受的结果。无论是在探究教师预设的问题,还是探究学生阅读中生成的问题,都需要学生进行自主研读,获得理解。教师要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特别是在初始的质疑归纳问题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带领学生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这样随后的文本阅读才能更有效地实施。
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是自主学习成效的重要体现。这就需要学生有效地阅读课文,它是学生进入文本的桥梁,也是一种美好的学习氛围。这个过程可以把教材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把文中静止的感情变为真情实感,既能“了解作者说些什么”、“与作者的心灵相通”,又能把课文中的人物、情景展现出来,跃出纸面,把自己带进课文的情境中去,毫无障碍地接受课文内容的熏陶感染。
(1)“让学”的前提──乐于研读文本。教师可以通过对文本的背景介绍、音乐渲染、图片展示、语言描绘等方法,激起学生探究文本的好奇心,从而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要适时地创设问题情境和对话情境,不断引导学生质疑,用问题驱动学生去与文本进行对话交流,让学生善于跟文本对话,从而更深入地获得关于文本的体验。
【案例2】五(下)语文《“凤辣子”初见林黛玉》教学片段(一)
初读课文后,师出示:彩秀辉煌、神仙妃子、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放诞无礼、泼皮破落户儿、以帕拭泪、转悲为喜
师:透过这些词语,你看到一个怎样的“凤辣子”,用一个词来形容。
出示:( )的“凤辣子”。
生1:我看到一个高贵的凤辣子。因为文中描写着“彩秀辉煌、神妃仙子”。
生2:我看到一个漂亮的凤辣子。文章写着“粉面含春、身量苗条”。
生3:我看到一个很厉害的凤辣子。从“泼皮破落户儿”看出来。
……
【反思】此段对话紧扣人物描写的关键词,且是针对王熙凤人物形象的“专用词”。让学生用词语之一形容王熙凤,既进行了词语教学,又使学生较为正确地感知王熙凤的人物形象,在学生个人的初步感知与“曹雪芹单说她‘辣’”的思维冲突中,学生与课文也已经有了一次有意义的“对话”,充分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从而急欲亲近文本,走进文本主动去读去悟也就水到渠成了。
(2)“让学”的尊重──个性解读文本。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感悟,鼓励学生对文本内容作出个性化的思考,学生个性化地解读文本的过程是深层次与文本对话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形成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必须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读的成果,不断为学生与文本对话提供交流的平台,使学生学有所获,学为我用。当然,个性化阅读首先要尊重文本,深入文本,正确领会课文的人文蕴含和价值取向。
【案例3】四(下)语文《触摸春天》教学片段
师出示句子:“这是一次全新的经历,安静的心灵来到了一个她完全没有体验过的地方。”
师:同学们,作者看到了这一幕,他体会到了安静的惊奇与快乐。可是,安静还是把它给放了,看看作者是怎么描写?
生: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了,安静仰起头来张望。
师:是的,安静张开手指,蝴蝶飞走了,她仰起头张望着。同学们,这个盲童张望什么?她看见了吗?
生1:我想安静看见了,在她内心深处,有一片蓝蓝的天,那只蝴蝶越飞越高,飞进了蓝天深处。
生2:她看到了那只蝴蝶扑闪着翅膀在向她致谢。
……
师:作者看到安静放飞了蝴蝶,他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1:他仿佛看到了安静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
生2:他仿佛看到了安静的心上,一定划过一条美丽的弧线,蝴蝶在她8岁的人生划过一条美丽的曲线。
……
【反思】在学习人文性较强的课文时,学生往往很难把握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这个片段中,在想象安静 “张望”什么?“作者仿佛看到了什么?”等问题时,学生的回答肯定会较多样化。此时,老师要充分听取学生的见解,并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尽量从文本中寻找依据,一一陈述,使表述的观点有理有据。老师的一个准确地切入点,引导学生通过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形成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并且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读成果,其实是一次与作者的心灵交互的碰撞。
2.2 在“生生合作”中实现“让学”。 “生生合作”学习,因其大致相同的身心发展特征,以及大致相同的兴趣爱好和知识水平,而具有较好的激荡作用,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要思想,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此过程中,教师依旧是组织者、引领者和启发者。首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置对话环境,明确话题以及自我评价内容和标准,及对他人进行评价的标准,让表述和评价有章可循,从而实现对话的实质意义。其次要有效调控生生对话的方向、深度、广度,提高对话的质量。主要突出在“观察”、“反馈”两个方面。 “观察”包括倾听对话的言语和巡视对话时的非言语行为。它是一个“由面及点”的过程,教师要找到学生学习中比较典型的现象和突出的问题,对学习困难的同学给予适时地帮助指导,对各种学习现象进行即时地归纳。反馈却是一个“由点到面”的过程,是在教师细心观察的基础上进行的,包括“即时反馈”和“集中反馈”。“即时反馈”的对象是某一学生个体或学习小组,教师选择的对象应该是学习中有代表性的典型,应该能够为其他同学树立学习榜样,同时注重面向全体的激励影响作用;“集中反馈”是在教师通过观察进行归纳的基础上进行的,是针对某一生生对话环节开展效果的反馈评价,同时肯定学生进步并提出后续学习的建议。
【案例4】五(下)语文《“凤辣子”初见林黛玉》教学片段(二)
学生分组在小组内用四字词语来概括一下王熙凤的特点,并由小组长写在小黑板的反面,写完后展示到前面(六个小组的小黑板出示出来)。
二组:泼辣张狂、口齿伶俐、见风使舵、如花似玉、八面玲珑、狡猾奸诈、美若天仙、奉承讨好、富有心机、放诞无礼、察言观色、炫耀权利
师:只有两个小组写出了“逢场作戏” 这个词语,请写的同学,说说是从哪里感受到的?
生1:我是从王熙凤一进门是“笑着说”,然后是“以帕拭泪”,最后又“忙转悲为喜”从这些神态描写中,可以体会到王熙凤都是在逢场作戏。
生2补充:我是从后面她携着黛玉的手问这问那的,是为了在贾母面前表现她对客人的热情,其实是在讨好贾母,可见她也是在逢场作戏。
师:刚才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个性格如此复杂,个性如此鲜明的王熙凤,那作者是怎样把它写出来的呢?
生3小结:作者是通过对王熙凤语言、动作、神态、外貌的描写来描写王熙凤。
【反思】这个环节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组内讨论——组间汇报交流——反馈补充。充分发挥了师生间、特别是生生间的相互交流,协作功能;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激发了学习热情,挖掘了个体学习潜能,增大了信息量,使学生在互补促进中共同提高。
3.学后延伸——语言实践,凸显“让学”
指有效利用教材,拓展知识内涵、学生实践创新的渠道和机会,达到“整合资源,创新发展”的目的。教师可依据学生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设计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而阅读教学的语言实践和综合性学习活动,都应注重与生活的联系,在做中学,学中做,不断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语言实践和活动目标、内容及形式的确定,要符合学生的意愿,过程主要由学生组织,教师扮演顾问和协助者的角色,创设有利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提升的语言实践机会。这些机会包括:
(1)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拓展练笔;(2)阅读和课文相关的资料和课外书籍;(3)根据课文相关内容的场景进行书画创作;(4)根据课文内容拓展性地进行课本剧的表演。(5)围绕所学内容进行各种实践活动。
【案例5】五下语文《刷子李》教学片段:运用学法拓展阅读,激发读书欲
师:运用刚才的学法,快速默读《泥人张》一文,(1)用“——”划出正面细节描写泥人张技艺高超的句子,想一想哪个词或句子给你带来什么感受?在边上写一写。(2)文中侧面描写了谁?用“~~~~”划出有关句子,想一想这样写的好处,并在边上写一写。(批注:可以是对某个词的理解,也可是对某句话的感悟。)
生(默读文章)后,交流句子:(提醒学生直接谈感受)
句1:只见人家泥人张听赛没听,……比变戏法的刘秃子还灵巧。(细节)
句2:吃饭的人伸脖一瞧,……只是只有核桃大小。(细节)
师:这是什么描写?(细节描写)谈谈你的感受吧。
师:你能用句中的一个字来形容吗?(绝)绝在什么地方呢?(型、神)
引导交流侧面描写的句子
小结:海张五越张狂越能体现出泥人张的艺高人胆大!
【反思】“语文教学的‘本然’,其实就是言语应用,即定位‘语用’上”。现实中很多学生读书多,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作文水平并不强。究其原因,或是缺乏有效阅读指导,或有指导但没有在及时地在具体的语境中强化训练。这部分阅读学习的设计,好比数学课堂中的练习巩固。将读书、对话和思考引向语言应用、言语提升的学习之途。
4.结论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永恒主题。倡导“生本·让学”理念,其终极目标还是能逐步建立起语文教学的高效课堂。我们通过探究“生本·让学”理念下的高效课堂的组织架构操作策略,认为有效的学前预读、让学于生的学中研讨和学后延伸,是实现语文高效课堂建构的不可忽略的三大环节和具有实践意义的策略。
“让”之下的热爱和实践,是语文教学追求实效、回归本源的核心意义。让热爱,不是让学生热爱分数;让实践,不是让学生为分数而操练。只有热爱语言,热爱文学的教师才能让学生真正爱上语言,爱上文学,只有自己对听说读写有感悟的教师,才能带领学生走上语文实践的正道。因此,要“让学”不仅要“让学生自己去学”,而且要“让每一个语文教师热爱语言,热爱文学。”只有让自己的语文功底深厚,才能引领学生走进奇妙的语言与文学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