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照亮每一个学生的心房
——我的班主任教育案例
2019-11-27李宝龙
李宝龙
(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金厂沟梁初级中学,内蒙古 赤峰024327)
在班主任这个岗位上工作得越久,越能体会到教师与学生之间深深的羁绊。不仅仅学生需要适应班主任,班主任也需要适应学生,只有两方互相适应,才能营造更加和谐的班级氛围。身为一名班主任,我热爱教育事业,也爱着我的学生,在与学生相适应的过程中,我坚信因材施教,把每个学生都当做自己的孩子,每个学生都是班级的一份子,都不能被抛弃、放弃。秉持着因材施教的信念,我为不同程度的同学进行不同程度的学习计划制定,希望班集体能够氛围融洽,教师如同一盏明灯一样,照亮每个学生的心房。
刚接手这个班级时,我对每位同学都不是很熟悉,但其中有一位同学一下子就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他叫XXX,一开始时,他对于学习的态度很不认真,每当我早上来到教室,都能发现他在和其他同学嬉笑打闹,很少看见他能够坐在座位上安安静静学习,这令我十分头疼。我希望能通过课堂上点名的方式让他集中注意力,前几次这个方法还较为奏效,后来再在课堂上对他进行点名提醒的时候,明显能感觉到他的心不在焉与抵触。这令我开始思考:是不是应该换种方式对他进行更好的提醒和教育呢?经过了几天的思考,我决定找他进行谈话。趁着办公室没有人,我把他叫到办公室,决定跟他说说心里话:“你是个很有能力的孩子,但现在学习的劲头不足,老师希望你能端正学习的态度。”我询问了他上课不用心、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原因,原来,他以为自己总是被老师上课点名,老师不喜欢自己。我向他解释到,这正是老师重视你、喜欢你的表现,只有把你当做自己的孩子,才会一直指出你的错误,让你进行改正,变得更加优秀。同时我也表达了对他的重视,不希望让他有自己是被老师放弃、不受老师关注的感受。为了更好帮助他克服自己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总是说话的小缺点,我任命他为小组长,让他上课时间监督组员好好学习,注意带动小组的学习氛围。在与他谈话的过程中,我能明显地感受到他的感动和转变的决心。果然,从那以后,他上课很少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状况了,而且当他注意力不集中时,我只要用眼神提醒他一下,他立刻就能意识到,然后立刻全神贯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他的成绩也慢慢开始提升,现在已经成为班级内积极带动同学学习的一员了。一个班集体中的学习进度必然是参差不齐的,这时就需要针对每个学生不同的情况进行管理,而不能对于所有学生都进行同样的要求。对于后进生,教师应发现他们的长处,对他们进行积极引导,同时帮助他们进步,帮助他们补充知识点,这就是因材施教的具体体现。
因材施教还体现在对于学生的长处进行挖掘,对于学生的不足之处进行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弥补。班级内的XXX同学是一个十分聪明的学生,他的数学成绩十分优秀,但在语文尤其是作文方面有所欠缺。一开始,他和别人的写作差距不是很大,过了一段时间之后,班级内的同学都开始进步,而他还在原地踏步,这一度让我非常为难。后来,我找他进行了谈话,询问他是不是对作文不感兴趣。在我的关心之下,他说出了作文能力欠缺的原因。原来,XXX的父母也对他作文水平不高这件事十分头疼,但父母在着急之余却没有采取正确的方法。他们将班级内作文写得最好的同学的范文和他的进行比较,有时由于着急还会对他进行批判,这让XXX对写作十分没有信心,同时也产生了恐惧和厌恶心理。听了这些,我首先对于XXX进行了心理疏通,告诉他:“每个人都有擅长和不擅长的方面,你的数学成绩十分优秀,是个聪明的孩子,在作文方面只要采取正确的方法,一定能取得进步。”当天晚上,我和他的家长进行了电话沟通,告诉他们,适用于别的孩子的方法和写作模式不一定适用于自己的孩子,我们要给他多一点耐心和鼓励,让他找到适合自己的写作方法,同时身为教师和家长也应该对他进行正确的积极引导,多鼓励孩子,让他对写作不惧怕、有兴趣。通过和他家长的沟通,他们意识到了自己以前照搬别的孩子的教育方式是多么的错误,开始进行教育方式的改正了。在学校,我会在批改他的作文的时候格外注意,对他作文中不正当之处进行修改,优秀之处进行鼓励。终于,我看到了他的进步和对语文作文态度的转变,在那次期末考试中,他的作文成绩比以往有了五分的进步,这对于他更是一个鼓励。
对于优等生,我会更加严格要求,在培养学习的同时更要培养他们的习惯与心态,并时刻警醒他们,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要时刻保持对于学习的警惕态度。如班级内的XXX、XXX同学,都担任或曾经担任班长职务,他们在注重学习的同时也培养起了良好的品德,对班级管理方面也十分有方法。XXX在下课时,经常为同学解答疑问,在她的帮助下,同学们对学习的热情更加高涨,都叫她小老师。身为教师,应该以好学生带动学习方面有困难的同学的学习热情,让整个班级的氛围更加和谐融洽。
学生程度参差不齐,接受能力各不相同,身为教师应该使教学有对应性,能够更好针对不同程度的同学。不同的对待能使学生更容易感受到自己被重视,从而使其自身产生对于班集体的关爱和归属感,促进了其学习的热情和信心,进而营造出了更为和谐的班集体氛围,这正是班主任在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