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物“生活化”教学
2019-11-27朱晏苹
朱晏苹
(重庆市酉阳第一中学校,重庆409800)
我们生物课程的许多知识点都存在于生活中。因此,我们可以充分发挥生物学知识的生命性,将生活纳入生物学教学,即生物学中的“生命导向”教学。我们可以从“生活”入手,利用“生活”问题促进学生学习生物知识,开展实验教学。
一、“生活化”触发新课
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生物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实践,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最终也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一)用生活中的趣闻轶事引领新课主线
例如,在介绍“遗传”时,我先给学生讲了生活中的一个小故事:美国的一位舞蹈女明星,拒绝了许多风流潇洒公子哥们的追求,却写信向长相普通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求爱。她写道:“如果我们结婚,我相信我们的后代一定会像您那样的聪明,像我一样的漂亮。”同学们想知道爱因斯坦是怎样回答的吗?同学们议论纷纷,对此产生了浓厚兴趣。
(二)利用学生的生活经历导入新课
例如:讲述免疫时,我从学生接种的疫苗说起,将儿童疫苗计划接种卡投影给学生看,使学生了解自己在儿童时期接种过的疫苗。并提问:我们接种过哪些疫苗?为什么有的疫苗只要接种一次即可获得终身疫苗,而有些疫苗,如肝炎病毒疫苗为什么要多次接种呢?
(三)巧用生活实物对比,形象化地化解新课的难点
例如:我在讲述细胞膜的结构前,先准备一些花生糕,上课时发给学生观察,让学生结合细胞膜的结构比较,两者有什么相像。学生经过一番观察比较都有这样的感受:花生糕的花生米像蛋白质分子,爆米花像磷脂分子,花生米以不同的深度覆盖、镶嵌或贯穿于其中。
二、用生活素材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首先可以利用生活化的教学素材来激发学生教学参与的热情,这会为整堂课提供一个很好的教学开端。教师可以以学生感兴趣的一些生活话题为引入,引发学生对于一些具体问题的交流探讨。随着学生讨论过程的不断深入,大家慢慢能够领会到问题中包含的生物学知识,对于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也会越来越浓厚。这便是一个非常灵活的教学切入方式。教师还可以在教学巩固阶段有效的融入一些生活化的问题,让学生透过对于这些他们感兴趣的问题的思考来回顾学过的知识,加深对于理论知识的良好吸收。
如,在学习染色体时,我让学生统计本班学生的男女生比例,并让学生思考,生男生女的机率。学生积极地参与、踊跃发言,随之也会暗暗思考:这究竟与我们所要学习的本节知识有何关系呢?在强烈的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新知的学习中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高,课堂教学更活跃,从而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教师要善于用这些学生感兴趣的主题来激发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欲望,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生活化教学过程的体现。
三、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探究知识
在对于很多理论知识的分析与探究中,如果单单从理论层面来分析很多问题,学生很难真的对于教学知识点有透彻的领会。这时就需要教师积极转变自身的教学思路,变换教学策略,教师可以透过一些生活情境的创设来给学生提供探究的平台,让学生透过对于这类问题的探究来加深对于知识的领会。这种教学方法对于那些理论性很强,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的知识点尤其能够发挥非常好的效果。
比如,在学习“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时,我让学生回忆当我们吃比较咸的食物时口腔和唇的黏膜会有什么感觉?学生答道:会感受干涩。我进一步引发学生思考:把萎蔫的青菜放入足够的水中会发生什么情况?学生说原本萎蔫的青菜会变得硬挺。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如此富有生活气息的问题大大化解了生物知识本身的抽象性与枯燥性,拉近了学生与生物学科的距离,也非常有效的引导学生体会到了这部分知识的实质。教师要善于利用生活化的教学范例来化解学生知识理解上的障碍,这不仅能够突破教学难点,这也会非常有助于学生对于教学内容实质的认知。
四、让理论回归生活,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当学生的知识掌握越来越丰富后,教师要慢慢展开对于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让理论知识的教学回归生活,透过一些生活化的教学活动的创设来有效锻炼学生的知识应用与实践能力。教师可以将一些具体的知识点融入到精心设计的问题情境中,在学生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考察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如果思维上障碍比较大,教师可以及时给予大家一些引导或者指点,让学生以正确的思路思考问题,感知生活实例中包含的大量生物学知识。这不仅是生活化教学模式的一种体现,这也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生物知识处处可见。
例如,在学完“细胞呼吸”这一内容后,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生活现象:创可贴的制作材料为什么要尽可能透气?为什么要给花盆里硬的土壤及时松土?这些都是学生所熟知的生活现象,但是学生却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对于这些熟悉的生活现象加以关注,将课堂所学知识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利用学过的知识来尝试分析生活中的各种实际问题。这样既延伸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学用结合,理论联系实践,极大的锻炼了学生的知识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