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不厌,诲不倦
——浅谈孔子治学、育人思想对教师的启示
2019-11-27马育生
马育生
(福建省安溪县龙门中学 福建 泉州 362442)
古人云:“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在现实的大地上孔子毕其一生寻求着理想——追寻、碰壁、坚持、修正。回望两千多年前那个风尘仆仆的背影,那个在漫漫路上苦苦求索的姿态,他的仁、礼、孝至今仍熠熠生辉。我认为,一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应具备两种重要品质: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教育他人首先得做好自己,孔子无时不刻以自己的身体力行影响弟子。教师应以身作则,学而不厌,不断进取。只有“终身学习”的理念,才能保持内心的鲜活。
孔子虚心谦逊。《论语·述而》第二十二章中提及“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以善者为师,亦以不善者为鉴。他放低心的姿态,立起了一个大写的人。在《论语·子罕》第八章中,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正如那稻穗,愈是饱满,头便埋得越深。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对于教化弟子们,孔子的低调显然十分高效。
孔子也常以自己不断求知,积极学习的态度来鼓舞弟子。在《论语·泰伯》第十七章中,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区区八个字足以道出孔子对知识的渴求,和对弟子的勉励。活到老,学到老,还恐三分学不到,这便是孔子。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年代,当前教师更应虚心进取,学而不厌。
孔子的身教魅力十足,他言传的艺术也令后人肃然起敬。时至今日因材施教,一视同仁,举一反三,循序渐进,诲人不倦等孔子的教育之道仍为人称道。
孔子注重因材施教。《论语·先进》第三章写道:“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孔子深谙每个弟子的优缺点,有的德行好,有的善于辞令,有的通晓文献知识。他不仅将一切稔熟于胸,且能根据不同弟子的不同性格、特点加以相应的及时教育。在《论语·先进》第二十二章中,当子路与冉求都问及“闻斯行诸”时,孔子的回答竟截然相反。为何?孔子认为“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论语·雍也》第十二章道,“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汝画。’”。而《论语·公冶长》第七章中提到:“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鼓励畏缩的冉求而劝阻勇莽的子路,孔子所言可谓对症下药。
对于其他弟子孔子同样给出过中肯的批评。在《论语·先进》第四章中孔子道“回也非助我也,与我言无说”。因为颜渊对孔子的话无不心悦诚服,教学不相长,这让孔子觉得颜渊于他无用。即便是自己最得意的门生,孔子亦一视同仁。
孔子善于选择人容易接受的时机给人以提醒。在《论语·述而》第八章中,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早在几千年前,孔子就已提出了启发引导、举一反三的教育理念,而这一切都应与弟子的“愤”与“悱”为基础。可现实中,能用独立精神支撑大脑的人鲜矣。前段时间,自动回复聊天的“小黄鸡”横空出世足以验证了这一点。只要能快速回复自己发出的话,人们似乎早已不在乎跟自己对话的是人还是一个软件,甚至是一条狗也乐于接受。这样的人不善独处,享受不了一个人的狂欢——因为他们不能以独立自由地思考来丰富自己的大脑,充实自己的生活,只有与他人共处时才能掩饰自己的寂寞。人因能思考而异于其他生物,若放弃了思考的权力,那人又有何异于一只草履虫?
不仅如此,在弟子们独立思考后,孔子往往能使人在原来的想法上更进一步。《论语·子路》二十三章便是个很好的例子: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其不善者恶之。”。这样的交流让子贡由以众人的好恶评价人提升到了以善恶为标准的高度。
孔子对弟子使用的语言往往是含蓄形象,令人回味。譬如《论语·子罕》第二十二章中“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用庄稼出苗不吐穗扬花,吐穗扬花不结果作比来表明坚持不懈的道理远比直截了当地说”我要你这般这般做“的效果好得多。
通过辩证评价历史人物从而对弟子进行教育也是孔子的特点。《论语·宪问》第十七章中”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孔子借管仲不逞匹夫之勇,而以国家民族大义、天下苍老为重告诉弟子有仁德并不是像匹夫匹妇那样斤斤计较他们的节操信用。
被称为万世师表的孔子不仅仅因为明晓因材施教、举一反三、循序渐进等等教育方法,还在于孔子在传经布道中通过言传身教教会弟子们如何做人做事。
在《论语·学而》第六章中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孔子教育弟子在家对父母要孝敬,在外对自己要爱护;与人相处要融洽,但不迁就;对一般人要友爱,但更爱接近好人;做事要勤实,说话要谦逊……
像孔子一样,既教弟子学问,也教弟子做人——这才是真正的布道者。而教师教学生做人,我认为,首先要做到诲人不倦,热爱学生,树立起“学生是我友,学生是我师”的观念,只有在平等的氛围之下才能创造出最佳的学习效果。也只有深深地爱学生,才能受到学生的敬仰。
孔子学生颜渊曾经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未由也已。”。这是他眼中的老师。
孔夫子,作为教育界的一代宗师,以他一个人的智慧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学子。严以律己,他严守着一个人的原则;传道解惑,他践行着的千秋万代的事业。在历史的车轮上,他用毕生精力奔走于诸国,传道于世人。
人民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作为教师应对得起这神圣的称谓,于己学而不厌,于人诲人不倦。
圣哉,孔子!伟哉,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