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如何贯串爱国主义教育
2019-11-27刘钊
刘 钊
(陕西省武功县代家初级中学 陕西 武功 712200)
人民日报社曾经发表言论说:“爱国主义是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我们必须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并且实施和贯彻在爱国主义教育方面。”根据当前国情分析,文化教育的目的除了教育青少年如何掌握基础课程的知识,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展开德育品行方面正确的思想渗透。所以同类而言,初中地理的课堂不仅要教会学生基本的地理知识和地理架构,还要引导学生怎样在地理课本或者课程中认识到什么是“家国情怀”、什么是“爱国精神”、而什么又是“文化自信”。
1.爱国主义思想弘扬的必要性
1.1 有利于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课堂教育是主要的地方让学生去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在祖国优越的自然资源唤醒受教育者的爱国思想和强烈的爱国情怀,从而对学生进行民族优势、多层次的使命感等爱国主义教育。旨在促使学生对祖国灿烂的文明,和壮丽的河山更加透彻的认识,作为中华民族骄傲是一种分子,能设身处地的做到民族团结和自我奉献。长此以往,这种“自豪”、这种“奉献”也成为个体生命人格完善的最高精神要求,而爱国主义思想也成为践行生命终极价值的理想境界。
1.2 有利于当代社会平和稳健的发展。将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相结合,才是当代社会发展的必经之路。爱国主义为社会主义提供内核,社会主义为爱国主义创造方向,相辅相成且相互渗透。“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曾经的一句话曾鼓励了多少爱国之士,而如今的“八荣八耻”、“社会核心价值观”又更新了多少爱国主义者的观念。我国社会文明在不断进步,所以所输出的爱国主义思想文化也需要不断更新,才能够跟上现代社会平稳发展的步伐。
2.爱国主义教育如何贯彻于初中地理课堂教学
2.1 教师以身作则,成为爱国主义楷模。毛主席的那句“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历久弥新。在地理教学的大纲中,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因此要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教师必须是忠诚的爱国者。要求学生做的事情:先自己做,然后做得更好。
首先,通过学习,地理教师掌握和了解中国国情的优势,从而激发自己的文化自豪感,培养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因为教师不仅要正确地面对世界上各种文化潮流,还要正确引导中学生的思想。然后,深度挖掘教材,将教材上的经典案例做疏导,先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去独立思考教材内容与爱国主义之间的关系。最后自我消化深度剖析后,将潜意识里浓烈的爱国情怀通过语言、行为、文字传授给学生,引起共情激发共鸣。
2.2 学生因材受教,与课本内容相结合。地理课堂得天独厚的优势,更加便利了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渗透。我祖国不仅幅员辽阔山川壮阔,而且物产丰富还孕育了独特的人类文明,这些都是地理课上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素材。因此。在地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将爱国主义与地理知识有机结合,通过钟灵毓秀的自然资源、新旧社会的巨大变化等例子促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祖国、热爱祖国。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坚定的报国意志,从而进一步实现“知国、爱国、报国”三者的有机统一。同时,根据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结合教材进行“积极的爱国主义教育”——所谓积极教育,是在准确反映我国基本国情的条件下,积极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
3.总结
“地理学主要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百度百科介绍道,而中国的初中地理课堂属于一个“集天时地利人和于一体”的公共教育平台,教师可以将中华大地的广袤无垠向祖国的花朵娓娓道来,学生可以通过老师传授的地理知识了解家国情怀并树立以国家利益为己任的高度责任感。总之,初中地理教育不仅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而且是提高整个民族素质的重要内容。爱国主义教育不仅符合我国当前社会的利益,更符合我们祖国未来的利益,正因如此,我们作为教师更应该认真和努力地搞好教学方面,通过地理知识向学生传达人情乡情国情,让学生能始终心系祖国。在学生放眼世界建立科学的人生观的同时,还能培养他们的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激发他们坚强不屈的中华民族精神,让他们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热爱我们伟大的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