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供给侧结构改革”背景下技能型人才培养方式的转变

2019-11-27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教书育人 2019年24期
关键词:技能型机械工程供给

姚 征 (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总书记这一理论的提出为我们指明了努力和发展的大方向,从而在全社会掀起了学习和研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浪潮,在高等职业教育中也是风生水起。

这一理论同样适合高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必须适应国家经济发展要求,大力推进人才培养的供给侧改革,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匹配和优质的人力资源。根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供给侧改革理论,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的职业教育经验,查找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存在的短板,研究其补救策略,以适应经济体制供给侧改革对职业教育人才的更高需求,从而有效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机械工程是以有关的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为理论基础,结合生产实践中的技术经验,研究和解决在开发、设计、制造、安装、运用和维修各种机械中的全部理论和实际问题的应用学科。它是一个国家装备制造业乃至第一产业的基础学科,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如何抓住机遇,改变传统的办学模式,树立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办学理念,加大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力度、拓宽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途径,满足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是摆在我们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供给侧结构改革”的背景下,对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方式要发生转变,期望对职业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实现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为技能型人才培养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本文以机械工程机械工程技能型人才培养为例展开说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培养方式转变的目的

《中国制造2025》指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后,发达国家和地区都更加注重实体经济的发展,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支撑实体经济的战略选择。当前要解决我国企业“技工荒”这一老大难问题,必须狠抓供给侧改革。显然,通过技能人才的主要供给方——职业教育的调整和改革,使其更有效地应对市场需求是未来职业教育改革的主要着力点。企业“技工荒”的一个根本原因是职业教育的人才供给与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不匹配。目前大部分职业学校的教学还是在沿用理论结合实际的方式,但是很多实践教学已经远远落后于市场的需求,说明我们在学生培养的供给侧已经落后于企业对高技能综合型人才的需求侧,这就要求我们在人才供给侧要做出改革,在习总书记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改革”的背景下,我们要改善现在的教学模式,使人才在供给侧能够满足在市场需求侧的要求。

二 培养方式转变的价值和重要意义

技能型人才培养强调“德育为先、知行合一”的人才培养理念,培养面向市场、面向社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通过对机械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存在问题的研究,探索专业设置与需求对接、学业与岗位对接、企业与学校对接的良好机制,从而探索出培养技能人才的正确策略。这对打破职业与教育、企业与学校、工作与学习之间的隔膜,使学校与行业企业形成“合作共赢”,形成产教良性互动的“双赢”的局面,从而加快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随着我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教育的深入人心,“工匠精神”更是写入了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作为高素质产业大军“供给侧”的职业院校,承担着为经济社会培养并输送高标准人才的重任。然而,虽然近年来职业教育发展态势良好,但地区间发展并不平衡。因此,职业教育应大力推进人才培养的供给侧改革,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匹配的优质人力资源。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改革从来没有停止过,但从供给侧改革入手对其进行研究才刚刚起步。目前省内外对其研究的公开成果很少。职业教育要在教学上做好“加法”即增加职业内容,在定位上体现“减法”即不求大而全,做强做大拳头专业,在育人上注重“乘法”,即树立“能成事、会做事、肯干事”的精神,在发展上突出“除法”即去除制约发展的因素。我们有着深厚的工业基础和优良的传承,这就要求我们在人才供给侧提出新的培养改革模式。对企业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 培养方式转变的基本思路

在辽宁省推进教育供给侧改革和新一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要求下,根据我省各个行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要,以校企共建、共赢为出发点,实施机械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使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紧密结合,实现技能型人才培养。

第一,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深入研究,科学定位,确定高职层次人才培养目标,重点突出“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特色。

第二,对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以就业为导向,改革教学方法,侧重实践教学,极力促成理论知识与实训实践紧密结合。

第三,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实施学校与企业技术人员互换交流,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并聘请企业技术人员来校担任兼职教师,保证教学质量。

第四,与企业对接,深入合作,构建校企合作,与现代学徒制相结合。实现学校、企业、学生共同受益的局面。

四 培养方式转变的基本方法

1 校企合作制订机械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由学校和企业共同研究制订机械工程专业的校企合作模式下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在制订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以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为目标,按照“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总体思路,实行对学生的定向培养。学生在校的前两年,完成技术专业课程理论学习与各项基本技能的实践学习,第三年进入企业顶岗实习,让学生提前进入工作状态,为毕业后真正进入企业工作做好准备。针对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定期召开人才培养方案的论证会,在实践中对其实施、检验和修订。

2 改革现有教学模式

第一,对学生的考试考核的方式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高职教育的考核应坚持以职业岗位能力为重点,知识、技能并重,以能力和技能考核为主线的原则。考试在教学活动中具有显示功能、反馈功能和导向功能,建立“考试形式与教学内容、能力培养相适应”的课程考核模式。

第二,对课程的设置进行改革。高职课程体系要突出职业定向性,以职业岗位能力为定向,注重知识与技能的结合。以必需、够用为度,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为重点,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提高学生就业上岗和适应职业多变的能力,实现“多证书”制度。增强课程的灵活性,形成模块化、弹性化的课程体系。除此之外,还把职业技能大赛与课程结合起来,以职业技能大赛推动项目化教学,将各类大赛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中,并在课程设计中,积极开展综合实训教学、技能训练和竞赛活动。

3 改革现有师资队伍培养模式

要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力度。在师资队伍建设中,要遵循“请进来,走出去”的原则,聘请企业技术人员来校做兼职教学,同时要求部分教师到企业中去,进行实践培训,提升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为今后能更好地教授课程。同时,推进与专业相关的各项职业技能大赛,以技能大赛为契机,鼓励教师参与其中,提高指导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技术水平。

总而言之,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提出了一种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供给侧改革”虽然只有五个字,但是意义深远,是“三驾马车”后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指导思想。那么,本课题就是从这个指导思想出发,提出了新的人才培养以及供给的模式。加强实践教学,把技能大赛贯穿实践教学课程之中,并与企业对接,与现代学徒制的培养方式相结合,为企业和学生解决招聘与就业的难题。从而在“供给侧结构改革”的背景下,通过技能型人才培养方式的转变为企业和社会提供更优秀的合格技能型人才。

猜你喜欢

技能型机械工程供给
《中国机械工程》第五届编委会
《中国机械工程》第五届编委会
《中国机械工程》第五届编委会
《中国机械工程》第五届编委会
供给侧改革驱动下高职院校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措施分析
新时代高职技能型人才工匠精神培育路径探究
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三问”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