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改写的基础、原则与方法
2019-11-27沈艳红
◎沈艳红
改写,是小学阶段作文训练的一种常见形式。今天,我们来进行一次古诗改写成记叙文的训练。古诗是我国文化遗产中一颗灿烂的明珠,它语言精练,意境优美。古诗改写训练既可以使同学们加深对古诗的理解,感受灿烂的古代文化,又可以有效地提高写作能力。
一、理解原意是基础。改写的最基本要求,就是不改变古诗的原意。因此,任何改写都是在理解原意的基础上进行的,没有这个基础,改写就成了空中楼阁。古诗的语言极其凝练,内涵十分丰富,而且跳跃性强,同学们可以通过看注释、观插图等方法来帮助理解古诗的意思。但这还不够,为了更准确地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古诗表达的感情,还必须通过查找资料的方式,了解古诗的时代背景和诗人的生平。
二、事件完整是原则。一篇记叙文必须具备时间、地点、人物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这“六要素”,否则就可能不完整。而在一首古诗中,从字面上是很难一个不差地体现这六要素的。这就要求同学们通过对诗句的分析、理解、推测来确定,常常还要联系生活实际。如《游园不值》这首诗: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诗中除了一个表示季节的“春”字以外,没有具体体现时间的词。改写时如果就写“春天……”显然是不恰当的。作者是去拜访朋友,而习惯上拜访朋友一般都是在上午。根据这样的分析与理解,改写时就可以把时间写成“春天的一个上午……”
三、添枝加叶是方法。古诗的语言精练、跳跃性强,这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同学们在改写时,一定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调动生活经验,大胆想象,为古诗添枝加叶,这样才能使改写后的内容更加具体,表达更加生动。下面请看南宋诗人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这首古诗: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古诗前两句描写了春夏之交农村明丽的景色,后两句描写了儿童扑蝶嬉戏的情景;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写事。改写的重点在后两句。因为这两句诗塑造了“儿童扑蝶”的生动形象,整个画面是动态的,和前面两句诗静态的描写相辅相成。儿童的出场打破了静态,使得画面出现了生机,而儿童扑蝶后,画面又归于静态之中。因此,改写时要抓住儿童扑蝶时的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抓住蝴蝶的颜色和飞行的样子,抓住油菜花的颜色、长势、画面等,而这些内容都必须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合理想象来完成。
再如唐代诗人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大概意思很简单:三月的一天,诗人李白在黄鹤楼为老朋友孟浩然送行。诗歌表达的是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因此改写时就必须紧扣这个中心展开大胆合理的想象。想象当时的天气、环境、景色,还要适当地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及心理活动进行描写。这样写出来的记叙文才会生动、感人,才能深刻地表达出诗人与孟浩然之间深厚的友情。
有一点特别要注意,不要把古诗的翻译当作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