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震惊世界的中国深度

2019-11-27张笑筝

小学生优秀作文(趣味阅读) 2019年5期
关键词:潜水器蛟龙科考

张笑筝/文

导读

神秘的大海蕴藏着丰富的宝藏,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70年里,一代又一代海洋学家、矿物学家将毕生的心血投入到了刚刚起步的深海勘察和大洋科考研究中,在他们的努力下,中国已经从国际海底资源科研的参与者,逐步变为主导者。在2019年1月4日中国科学院公布的“改革开放四十年40项标志性重大科技成果”中,便有这样一号“可下五洋捉鳖”的“神器”——“蛟龙”号载人深海潜水器。

海洋是充满无限可能的宝库,蕴藏着丰富的锰结核、钴结核、可燃冰等资源,储量是陆地的成百上千倍。在世界各国争相发展深海技术、开发海底资源的国际背景下,短短30年间,中国的大洋科考从零开始,一跃成为世界上拥有深海矿区种类最全、数量最多的国家,其中有一位大功臣——“蛟龙”号载人深海潜水器。在过去10年里,它克服了环境和技术上的重重困难进行深海探索,一次次挑战深度,创下世界作业型潜水器的最大下潜深度纪录,除了为海洋资源开发探路,还承担起了许多科学研究的使命。

下面,就让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它的“过人之处”吧!

2009年,在很多深海设备、加工工艺国内外都处于空白的情况下,我国首台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的载人深海潜水器“蛟龙”号研制成功。2012年6月24日,“蛟龙”号在马里亚纳海沟区域进行第四次下潜试验,成功突破7000米深度,下潜至7062.68米,打破了现役的作业型载人潜水器下潜的世界纪录。目前,世界上真正下到海底深处能够作业的潜水器,也就是国际上同类作业型深海载人潜水器有五个:美国的“阿尔文”号(1994年,深度6000米)、法国的“鹦鹉螺”号(1985年,深度6000米)、俄罗斯的“和平”号(1987年,深度6000米)和日本的“深海6500”(1989年,深度6500米),此外就是我们中国的“蛟龙”号了,要知道,在7000米的深海里,每平方米有70000吨压力。这是什么概念呢?相当于人的一根手指上,要托住两辆坦克。在这样的强大压力下,一元硬币会被瞬间压成纸片,当时参加海试的每一位潜航员都收藏了一个泡沫杯,这些原本正常大小的杯子在深海压力下被压缩得只有拇指大小。

和美、法、俄、日的同类型潜水器相比,“蛟龙”号除了下潜深度最深之外,还有着非常先进的深海通信功能。下潜深海不仅需要解决深海距离对信号传输的影响,还需要克服来自母船的非平稳噪声对通信的干扰,“蛟龙”号研发团队解决了噪声干扰、纠错解码、自适应均衡等技术难题,研制了国际首例可传输图像、数据、文字和语音等信息的“水下QQ”通信系统,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在完成7000米海试之后,“蛟龙”号又承担起了实验性应用任务,它去过的海区有中国南海、马里亚纳海沟、东太平洋、西太平洋和西南印度洋、西北印度洋,在5年里进行了152次试验性应用,采集的生物、矿物样品相当于中国大洋科考20年采样的总和。

“蛟龙”号之前,我国曾研制过的最深载人潜水器只有600米,从600米到7000米,是一次非常艰难的技术跨越,中国载人深潜先行者们用20多年的坚守和奋斗换来了“蛟龙”号的成功,它标志着中国海底载人科学研究和资源勘探能力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也意味着中国具备了载人到达全球99.8%以上海洋深处进行作业的能力。未来,我们还将研制出更多的“探海神器”,去征服神秘瑰丽的海底世界。

猜你喜欢

潜水器蛟龙科考
“深海一号”载人潜水器支持母船水下辐射噪声控制关键技术
机械革命蛟龙7
恐龙跑得快吗
云露山上锁“蛟龙”
中国南极科考30年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