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健康中国背景下全民健身现实的困境与实施策略分析*
2019-11-27邓华荣
邓华荣
(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河源 517000)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国人对健康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中共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同志提出要完善健康中国政策,落实健康中国战略,全心全意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全民健身是实现健康中国的路径之一,也是提升全民健康指数的重要保障,本文基于健康中国背景,探讨了全民健康相关政策以及全民健身的意义,并对全民健身现实的困境与实施策略做出分析,以期能为人们的身体健康提供有益的借鉴作用。
1 健康中国相关政策与内涵
时代在不断地进步,我国经济也在长足有序地发展,国人的生活质量和思想观念得到普遍提升,也正因为如此,人民群众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也不再限于温饱,身心健康问题成了全民关注的社会热点话题,国家和政府对此也非常重视。
2015 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健康中国,将健康中国理念上升为国家战略,并作为国家的重点工作之一,系统说明了全民健康的重要意义。2016 年8月19 日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中,习近平指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重点就是要能实现全面健康,并将全民健康工作放在首位。而体育的重要作用在实现健康中国中不言而喻,所以,具体实施中要将体育工作作为保障全民健康的重中之重;然后是医疗卫生方面,要树立“防病”先于“治病”的理念,将有损健康的问题防患于未然;再次,要重视体育教育工作,在学校教育中培养学生健康体育的思想意识,全面发展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现阶段,虽然我国竞技体育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就全民健康来说,与发达国家还存在相当的距离,且国民健康意识薄弱,对健康的内涵没有全面科学的认识。需注意的是,我们所说的健康不仅是身体没有疾病以及身体机能基本正常,还涵盖社会适应能力、心理状态、精神愉悦程度等诸多方面。身体健康民生大计,也是关乎一个人是否幸福的重要因素之一,只有国民身体健康,国家才能稳步快速地发展。国务院于2016 年6 月13日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此政策着重讲述了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之一就是实现全民健身计划,在全民健身的大环境中整体提升国民身体健康状况。国家颁布政策改善国民的健康问题,并采取一系列举措全面普及健康知识,推动全民参与体育运动,这对于社会进步和全民族的发展都有积极作用。在国家呼吁和政策支持下,我国群众将能够更加重视健康对于身体的作用。
2 基于健康中国背景下全民健身的现实困境
现阶段基于健康中国背景落实全民健身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分析清楚现状能够为后续工作提供一盏指路明灯。
2.1 群众健身意识尚待加强
分析我国目前全民健身普遍状况能发现,我国群众的健身意识还处于相对薄弱的程度,没有正确的健身意识作为支撑,国人很难主动去研究健身对人身体的好处,也不会认真探究如何健身才是最科学有效的。据有关调查显示,我国主要参与健身的人群多是集中在18 岁以下和55 岁以上,在校学生和退休人员较多,而中壮年参与比例较小。究其原因,一是因为中壮年人群生活压力大,多数时间和精力奉献给了工作,除了夜晚休息时间,能够自由分配的时间较少。而更重要的是,中壮年大都缺乏正确的健身意识,很多保持较好健身习惯的中壮年是在身体出现问题后才幡然醒悟,继而才将健身列为每日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此外,国民中还有很多人具有极度竞争意识、非健身性娱乐意识、药补意识、老年人保健意识等错误的健康意识。
2.2 健身随意性,没有将科学的健身方式作为指导
依据网络调查和新闻数据来分析,我国民众绝大多数日常运动损伤是来源于跑步这一看似简单且健全人都能进行的运动项目,这其中因为动作不规范而引起的运动损伤率高达39%以上。例如杭州的罗女士,身为白领一族,下班后都有在跑步机慢跑一小时的习惯,在坚持半年后却发现自己在做下蹲动作时膝盖处会有强烈的疼痛感,去医院检查后发现是半月板磨损太过严重,如果继续跑下去有可能会造成瘫痪。所以说,健身必须在科学的指导下进行,反之可能将面临身体损伤的风险。国民在健身前,一定要充分了解自身身体状况以及各项运动的特点,然后在科学理念与方式下制定循序渐进的健身计划,在有效的健身方式下,一步步提升自己的健康水平与运动能力。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运动前要热身,运动过后要适当放松拉伸,以此避免运动损伤和肌肉线条不美观。
2.3 体质监测形式化,无法掌握真实信息与数据
为了能够有效培养国民的健身意识,保障全民健身工作的有序开展,相关部门要定期了解国民的身体变化状况和健康状况,为此,也出台了相关文件监测国民体质,并以报告形式打印出来。可是,在此项工作的实施过程中,很多人都不屑一顾,在参与中敷衍了事。体质监测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掌握国民身体状况,但由于检测过程中无法统计到真实准确的信息数据,致使检测结果不能作为有效的参考依据。此外,由于器材故障等问题也可能导致收集到的数据有失真实性。
2.4 健身场地和器材有待优化
想要较好地实现全民健身计划,体育器材和健身场地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是全民健身工作开始的基础和重要前提。相关数据显示,直至2017 年年底,我国人均场地面的仅为1.66 平方米。但由于各地区人口密度和房屋密集度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尤其是沿海与内陆、城市与乡村之间,差距非常明显,场地与健身器材设备之间严重失衡。调查中发现,我国西部城市健身场地大,可是利用率很低,使用的人数少。而我国大多数乡镇都很少有健身场所和健身设施,这与大城市形成鲜明对比,非常不利于健康中国背景下全民健身整体水平的提升。此外,还有很多地方缺乏对健身场所和器械设备的管理与维护,导致健身资源被浪费、损坏或是被私人占领。
3 基于健康中国背景下全民健身实施策略分析
3.1 广泛普及健身知识,强化民众健身意识,优化健身大环境
就现阶段我国国民健身状况而言,培养科学的健身意识是锻炼出健康体魄所不可缺少的,只有在正确的思想观念下,群众才更能持之以恒地将健身作为自己的终生兴趣,由此,才能在社会中逐渐营造具有浓厚健身氛围的大环境。与此同时,相关部门还要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传播健康生活的理念与文化,倡导大众广泛参与各项健身活动,激发大家的健身兴趣与热情,以此推动全民积极投入健身实践,在集体氛围中锻炼身体、愉悦身心,在与人交流中完善自身、增进感情。另外,在新时代健身理念下,群众的传统健身理念会得到很好的改善,要将“预防为先”的理念铭刻在每个人的心中,尤其是当代青少年,应该要加大对健康的重视程度,只有健康的身体作为前提,才能创造幸福的生活。打造“健康中国”需要我国全体公民共同参与,领导干部和管理者要起好带头作用,身体力行的加入到健身队伍中去,通过实际行动向社会传播健康生活的正能量。
3.2 重视培养健身专业人才,完善全社会的健身指导
健身指导员能够为全民健身提供科学的指导,健身质量与健身指导有直接关系。所以,我国需加强培养健身专业人才,尤其是在高校中,要根据社会需求培养体育竞技人才和健身人才,以此在步入社会后更好地为建设“健康中国”奉献自己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促使自己专业价值最大化。社会健身指导人才除了需要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还需要具备高尚的职业素养,在其位谋其职,在平凡的工作中创造不平凡的价值,树立一个健康、认真、负责的指导员形象。健身指导员应热心向公众普及各类体育运动知识,帮助群众掌握各项运动的基本要领与技能,并引导大家根据自身身体素质设计实用性与个性化相结合的健身方案。而政府的相关部门需加大对全民健身指导的重视程度,例如在乡镇建设健身馆,在社区定期举办健身讲座等等。
3.3 全社会关注全民体质监测,体质监测仪器应精准
精准科学的体质监测仪器不仅能够检测出人的身高体重,而且能够检测出人体缺少什么微量元素、皮肤状况、身体机能等等。所以说,体质监测非常有助于群众了解自身身体状况。在精准检测了民众的体质后,健身指导员可以据此进行有效的健身指导,或者提出相关建议。在正确的数据指导下,健身指导员的建议将更具说服力。此外,此过程中离不开相关医学知识的讲解,对于具有特殊疾病的群体,健身指导员要特别提醒运动风险,防止因盲目运动造成身体更大的伤害。
3.4 完善健身相关政策与条例,加强对健身场地、器材的监管和维护
完善健身相关政策与条例能够为带动全社会的健身氛围提供保障,现阶段,由于政策和体制不够完善,且监管力度较弱,所以公民在健身体验中的感受并不佳,这样会减弱对于健身的兴趣。另外,学校应该加强对体育课程的重视力度,定期监测和更换、维修体育器械,促使我国的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健身习惯,并掌握较好的体育技能,以此为拥有一副强健的体魄奠定基础。在社会中,政府也应加强对健身场地、器材的监管与维护,健身环境中的卫生状况、设备质量、器械好坏直接影响国民的健身效果,只有创设了一个舒适的健身环境,公民才能有兴趣和动力主动投入到健身实践中,并带动越来越多的人共同参与,不仅增强体质,而且愉悦身心。
3.5 不断探索创新,丰富群众健身活动
政府应鼓励各行各业依据自身行业的特点探索出独具特色的健身活动,深度融合健身与健康之间的关系。对于居民社区,可以引导社区定期组织丰富多样的社区健身运动,并联合各个社区共同组织举办健身文化活动,不断提升居民的参与积极性,展现“健康中国”建设中的社会力量。同时,健身运动的意义不仅是锻炼人的身体,而且还要促使民众在其中得到快乐、感受体育文化,例如,政府可以结合时节特点和地域文化组织龙舟大赛、滑雪、马拉松、登山节等等活动。
4 结语
我国民众对于健身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也逐渐意识到了健身对于身体健康的重要性。本文基于健康中国背景对于全民健身的现实困境做出了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几点建议和策略,旨在提升我国民众的健康意识,构建健康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