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盛开着好习惯之花,生长着好品行之树
2019-11-27李阳
李 阳
(辽宁省沈阳市南京一校教育集团同泽街分校)
1.用品行理念来引路
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校把《沈阳市小学生品行培养手册》作为德育教育读本,人手一册。由校领导、班主任、思政课老师等组建成好习惯、好品行研究团队,精细化提炼出品行手册中适合不同年龄特点的品行培养内容,并把它们与学校好习惯养成教育结合起来,分年级设计了好习惯、好品行培养台。与之相应的,班级设班级评比台,内容一致。每学年更换一次,使得品行手册的十二个方面,整体365条具体化的品行培养标准,在小学期间都能分层达标。有了品行理念的引路,孩子们的好习惯、好品行的培养就有了确定的目标,有了努力的方向。
2.用多元评价来完善
小学生的特点,渴望成功,善于表现,盼望得到他人的赏识。学校采取激励性的多元评价,取消扣分制,改为师评、生评、家长评、小队评。班级评价中,以小队为评价单位,以“好习惯、好品质评比板”为评价载体,各项内容有操作监督员,还有记录员等。小队的评价内容与班级的评价内容是一致的,这样学生从个人到小队,从小队到班级形成由点到面的评价。这种模式,既培养了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又增强了学生的团队意识,让学生时刻想着自己是团队中的一员,团队的荣辱与自己息息相关。每周评出周明星小队,每月评出月明星小队,这也是期末评优的依据。学校改革德育评价模式,根据德育好习惯、好品行的培养内容来给班级和个人加分。每周汇总、总结,跟进得分每周颁发阳光班级牌子。使老师和家长明确了德育教什么,学生明确了应该怎样做,提升了育德成效。
3.用规范制度来引导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使德育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公平化、精细化,我校实行岗位责任制、责任追究制、管理层次制。全员参与德育管理,用心做好每一项工作。把德育好习惯、好品质的培养内容分配到各部门,抓好计划的制订、执行、检查、总结等各项环节。我校制订了《学校礼仪规范》《自主管理评价制度》《好习惯养成制度》等。学生好习惯、好品行的培养在制度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得到了巩固和升华。
4.用家校共育来助力
学生好习惯、好品行的培养过程离不开家校共育。我校构建了专家、教师、家长、学生四大品行志愿者宣讲团队,形成了家、校、社联盟。构建家校共育联系网,有利于教师与学生家长有效沟通。在学生好习惯、好品行的培养上,我校以家、校、社为主战场,鼓励家长主动参与、配合班主任落实工作;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班主任不断获得职业荣誉感,静心修为、铸魂育人,努力做品行培养的圣贤。学生好习惯、好品行的培养,以家校共育来实施检测评估,来助力。当你看到孩子为自己的父母颁发奖状,和自己的爸爸(妈妈)一起升旗,那种骄傲的神情,你就会认定学生好习惯、好品行的培养,家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5.用思政课程来规范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青少年阶段是“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我校思品课教师认真备课,不断丰富教育手段和教学内容,并创新出更多的课外思政课内容,让学生在体验中养成好习惯,形成好品质。如老师在讲关爱残疾人内容时,找一名学生,蒙住他的双眼,让他从教室后面走到前面。学生走得很吃力,生怕撞到东西。在另一名同学的帮助下,他轻松地从后面走到了前面,然后角色互换,谈谈体会。学生从中真正体会到要关爱残疾人的真谛。思政课的形式多种多样,如在举国同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之际,我校邀请抗美援朝老战士马世勋、全国道德模范张振杰等十位英雄人物到我校为学生宣讲英雄的故事及好人好事。马老翔实地讲述了战场上的感人事迹,道德模范张爷爷也讲述了他身上的故事,让学生真真切切地听到、感受到如何爱国,如何做人,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在同学们的掌声中,这些爷爷为我校的树命名,由班级认领树,学习英雄身上的精神,努力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
浇花浇根,育人育心。我校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关照学生,服务学生,努力让每名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通过学习、交流、探究、实践,我校在学生品行培养工作上会再深入再推进,让品行之花在南京一校教育集团同泽街分校的沃土上竞相绽放,用教育的理想打造理想的教育,用理想的教育实现教育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