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弊几何
——对学术资本主义的评议

2019-11-27陈善志冯建民

大学 2019年11期
关键词:资本主义学术大学

陈善志 冯建民

学术资本主义对高等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其利弊问题自学术资本主义诞生以来就一直争论不休。市场的开放性、竞争性尽管有助于高校释放科研力量,提高教学效率,拓宽经费来源,和谐师生关系,但因学术资本的功利主义易造成教师丧失科研信仰,影响教学质量,生均成本上浮,师生角色异化等弊端。只有政府协调好高校、市场、学术的三角关系,教师恪守学术信仰,在高校管理方面移植公司治理理念,才能有效克服学术资本主义的负面效应。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发展,以及学术劳动性质的不断变化,科学与技术介入市场的程度日益加深,学术资本主义由此诞生。学术资本主义是指院校及其教师为确保外部资金而展开的市场活动或具有市场特点的活动,[1]其实质是一种以市场导向的知识生产与转化方式。[2]学术资本主义的产生,促使高深知识进一步成为一种可贩卖的市场化商品,加速了大学逐渐走出“象牙塔”的进程,高校逐渐主动与市场接轨,高等教育的诸多领域也发生了诸多变革,学术资本主义已被视为当今世界大学发展的趋势。加之大学服务社会职能的强化,“知识”成为“资本”,[3]市场机制使资本逻辑向知识分子这个离市场较远的群体渗透,造成但凡有市场经济的地方就难免有“学术资本主义”现象。[4]市场化的学术活动,可以视为是高等教育主动适应时代发展的产物,学术资本主义作为市场导向的知识生产和转换方式,给高校和高等教育带来了活力,[5]然而也因其特有的资本性质,被视为是资本无限扩张的一个崭新界面,背离了传统的学术天性。[6]学术资本主义是将与学术和市场衍生的相关活动视为学术资本,具有典型的市场性、竞争性特征;大学则是追求高深专门知识的场所,是知识的殿堂、远离尘嚣的“净土”,由此看来,学术和市场二者一直存在着冲突与调和。希拉·斯劳特和拉里·莱斯利在考察20年时间里四个国家的研究型大学在收入模式上的变化的同时,就从资源依赖理论分析了学术资本主义的利弊,但并未就学术资本主义对高等教育的具体影响进行详细呈现。本文拟探讨学术资本主义和高等教育的联结,分析学术资本主义对高等教育的利弊效应。

一、学术资本主义之利

高等教育主要活动涉及教学、科研、管理、师生关系、校园文化等诸多内容,伴随着教育市场的逐步开放,在高等教育的各个领域不难发现市场行为的烙印。学术资本主义给高等教育带来的积极影响也是多方面的,其中科研、教学、经费、师生关系等方面不仅受到学术资本主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也与高等教育自身的生存发展息息相关,因而备受社会各界关注。

(一)释放科研力量

学术资本主义对高等教育科研的直接影响的外在表现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主导了高等教育的研究方向,大学完全按照市场法则将经济利益放置在首位,而不是将学术和社会利益放在首位,纯粹的理论性研究日趋边缘;[7]二是在高等教育政策的制定上,也烙下了学术资本主义的影子,比如“科教兴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型国家建设等都十分重视科研成果的转化。可以说学术生产带动了国家科技的进步,政府的研发政策也促进了学术资本主义的繁荣。当下,高等教育为社会服务的传统职能不仅得到进一步强化,技术创新更被部分学者赋予为高等教育的“第四职能”。[8]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科学和技术的联系愈加密切,高校只有充分利用学术资本主义的优势,充分释放科研力量,产学研用一体,才能为国家经济建设贡献力量。在学术资本主义的冲击下,资源竞争环境日益激烈,高校科研能力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高校本身已然成为创业者大军中的一员,催生了大批高等教育产业、教育咨询公司、教育培训企业。科技孵化器、大学创业园等新事物的出现则为大学介入市场提供了直接渠道,高校科研人员也越来越具有创业人特征。[9]此外,以市场为导向的知识生产和转化方式促使学术研究更加注重社会现实问题,高校在科研方面愈发强调效率和产出,追求资源整合,也避免了科研力量的闲置和浪费。

(二)提高教学效率

当学术活动市场化,为适应市场竞争,创新研发和高科技创新研发被推上了高校与社会衔接的前沿,技术科学领域成为了高等教育的增长点。[10]在学术资本主义的驱动下,诞生了迎合企业需求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目标得到凸显,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实习环节,既节约了教学投入,又提升了教学效率,缩短了人才培养周期,实现了人才的批量生产。一方面,在学术资本和技术科学共同孕育下的创业教育不仅丰富了大学精神,技术科学的教育职业性也导致高等教育中的教学逐渐由室内走向室外,聚焦社会实践,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材内容,调整专业方向,回应着社会市场对高等教育的现实诉求。另一方面,受学术资本思想的影响,高校为更好地“贩卖知识”,提升学生满意度,取悦学生,会日益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照学生兴趣,增加师生互动频率,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进而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同时,在学术资本主义取得巨大经济效益的光环笼罩下,为使学生获得全面充分的发展,高校教师会主动追逐课堂教学效益,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活跃课堂氛围,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保障教学质量。

(三)拓宽经费来源

在政府财政投入持续减少和学术资本主义的冲击下,大学不得不寻求其他资源,高校经费投入模式逐渐走向多元化,成立基金会、接受社会捐助已成为较普遍的融资渠道,导致高校走向学术资本主义。资源依赖理论认为,组织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资源,而经费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瓶颈,市场则为高校经费筹措拓宽了渠道。[11]教育投入和政府固定拨款的减少,使得大学向巨大的市场谋求生机和出路,不仅导致资源依赖关系的改变,也形成了高校产学研一体的新的创收模式。高校为市场提供人才,市场也回报高校,诸如教授衍生公司、大学科技园的产生和发展既有高校的血液又有市场的身影,高校和市场二者的联姻是学术资本主义在高等教育领域产生的直接成果。在国际教育市场竞争压力不断加大的环境下,传统的政府拨款和社会企业捐赠已不能适应高等教育自身发展需求,学术资本主义下的教育产品的销售和服务一方面给教育市场带来了新的活力,另一方面也为高校创收提供了新的途径。

(四)和谐师生关系

在市场化显现的学术资本主义理论中,师生关系发生了转变,合作者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提升锻炼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也增进了师生情感。在资本化的学术环境下,学生拥有了新的学习机会,还可以申请专利、获得版权,寻求经济效益。有研究指出学术资本主义使许多高校学生具备了创业理念和能力,创业和留学机会也增大。[12]在传统的师生关系中,若缺乏科研的合作,人文关怀就不能得到有效彰显,学术资本主义把人力资本视为学术资本,大学教师从“学者”转变为“创业者”,转变了大学教师身份,学生成为高等教育市场中的核心顾客。[13]教师主动参与市场活动,在无形中形成的市场洞察力有利于教育社会功能的发挥,具有市场背景的教师所特有的社会教育资产也会感染给学生,丰富学生的教育经历。而且身处学术资本主义的环境中,学术型创业者和知识服务者的角色使教师不再以教育者自居,也拉近了师生平等对话的距离,改变了过去传统的权威和服从的师生关系。

二、学术资本主义之弊

不可否认,学术资本主义给大学带来的积极效应对高等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然而因学术资本市场的不可控性所带来负面问题也不容忽视。市场的功利思想可能腐蚀高校中学术研究的纯洁性,弱化高等教育主导地位,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乃至动摇国家发展的根本。

(一)丧失科研信仰

学术资本主义的功利性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大学教师的学术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高校教师过于追求学术产量,背离学术研究基本规律,容易滋生学术腐败现象。应用研究因其科研成果转化效率高、论文产出周期短,具有巨大的潜在经济诱惑,迎合了市场需求,深受研究者推崇,不仅成为当下的研究热点和趋势,主宰学术研究方向,也主导了学术价值观。“不发表就出局”“学术体制化”带来的负面效应弱化了教师“公共知识分子”角色,强化了“专业知识分子”角色,造成传统文化失落,教师学术职业活动功利,甚至导致教师科研信仰的丧失,把学术研究视为谋求经济效益的工具。[14]市场导向型研究尽管在短期内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科研成果,但市场的竞争性、控制性也间接造成学术自由受限,对学术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使用,形成的文化工业和伪学术制造,以及学术病毒,究其根本有学术资本主义功利行为的“功劳”。基础研究的学科理论才是原始创新的源头活水,但基础研究难以获得市场资本,学术资本主义重应用、轻理论的实质阻碍了创新。[15]大学科研活动受学术资本主义的影响,经济理性挤压了学术价值,[16]学术独立性受到限制,学术工具化行为侵染了学术科研的核心理念,也干扰了科学研究的正常秩序。

(二)影响教学质量

高等教育在适应学术资本主义的过程中,形成了短、平、快的人才培养模式,市场化商业倾向浓厚,与市场相关的专业先后建立,应用学科得到爆炸式增长,导致基础学科边缘化。具有较高市场化水平或潜力的专业能够为大学带来更多的资源,高校传统的资源依赖关系发生改变,多元的资源配置形式使得专业设置模式发生转变。[17]高校“重科研,轻教学”已成为一种常态,难以保证教学质量。另外,热门专业和冷门专业等专业主义是专业与市场结合的产物,拉大了学科内部差距,不利于大学内部资源的配置和平衡。教学质量是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中的重要一环,而现实中科研分散了教师教学精力,致使高校教学投入不够、学生学习更侧重技能,忽视知识的习得,长期以往不仅造成教学质量下滑,也不利于学科建设。高校教师为应付巨大的学术压力,定然会以牺牲教学质量为代价,教学质量不高可以视为学术资本主义在教学方面的消极影响之一。

(三)生均成本上浮

高等教育面向市场开放后,加剧了大学之间的竞争,使得高校各类办学投入增加,与此同时,政府拨款反而减少,高校收支平衡压力加大。[18]部分院校为获得优质资源,打开市场知名度,在办学能力有限的情况下超前发展,不断扩大办学规模,新建校区,开办新兴专业,购买实验设备,既增加了均摊成本,又导致了资源的闲置和浪费。在提高国民整体素质的要求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持续迈进下,高校扩招20年后,精英化的高等教育正在成为历史,高等教育开始陷入资本化困境。对营利性民办高校而言,提高学费标准是其提高办学质量的内在需要,是收回成本并获得收益的选择,是稳定教师队伍的迫切要求,[19]公办高校学费上涨则显示了在学术资本主义浪潮下高校生均培养成本增加也不可避免,高校过度市场化的危害正在不断放大。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组织的市场行为不断加深,频繁的市场活动,造成了高等教育的成本上涨,乃至高等教育成本的增长近乎已成为世界性趋势。1980年我国高等教育费用支出仅为19.13亿元,[20]而到2018年全国高等教育经费总投入已达12,013亿元。[21]社会企业对需要的人才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养成不同于以往单一的知识传授,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同样增加了人才培养过程的负担。

(四)师生角色异化

有学者指出,受学术资本主义的蔓延,大学校园内师生功利思想膨胀,学术伦理和道德遭到削弱,学术不端、学术腐败频发。[22]首先,教师成为“学术资本家”后,商业气息为人诟病,“资本家”身份抑制了其人文色彩的榜样作用,教师地位不仅受到质疑,教师社会责任感、职业精神也会遭到批判。近年来,学术圈近乎形成“大树底下好乘凉”的不成文规定,少数权威专家掌握着某个领域的学术话语权,造成学术资本垄断开始出现,进而拉大了教师间的贫富差距。其次,教师若盲目追求学术影响力和经济效益,长此以往,造成学术职业分化,不仅直接忽视了学生,也偏离了教书育人的职业天性。况且,学术身份加重了教师的职业压力,当老师成为“老板”,师生角色就产生了异化,工具化的学术思想也进一步刷新了学生的价值观。在高校学术生产力的压迫下,教师和学生成为学术生产机器,造成教师科研压力可能转向学生,学生不得不参与一些自己并不感兴趣的科研课题,师生关系异化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三、几点建议

要发挥学术资本主义在科研、教学、经费、师生关系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一是可以从市场、学术、高校的关系入手,二是需要发挥教师作用,三是要从高校治理出发,只有三者的有机融合,才能有效消弭学术资本主义给高等教育带来的弊端。

(一)政府协调三角关系

政府协调市场、学术和高校的关系,是缓和学术资本主义和高等教育矛盾的关键。首先,政府、市场及学术是高等教育机构一直面对的三种势力,高等教育运行机制也是围绕这三个基本要素的作用和关系而展开的。[23]伯顿·克拉克认为高等教育发展主要受政府、市场及学术权威三种势力的整合影响,他提出的高等教育三角协调模式已得到广泛认可,有助于人们分析各国高等教育的力量。[24]由于政府是高校、市场及学术的组织管理者,同时承担着监督高校、市场、学术的秩序,供应高校资源,享受高校服务的多重角色,因此协调三者关系的重点是政府要平衡高校、市场和学术的关系。高校作为学术的主体,又面向市场输送大量人才,承担着管理学术,开发市场为社会服务的双重任务。高校重视学术的原因在于能够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学术资本为自身发展提供决策,满足追求卓越的大学理想信念,进而开发校园内外文化资本,丰富高等教育的理论内涵,还可以提升学术品味、夯实学术基础资源。市场则可以视为是高校的经济来源、学术研究的起点,市场不仅能够为高等教育注入发展资金,还能够为学术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学术既发源于市场和高校之中,需要直面现实问题,又游离于市场和高校之外,才能自由发挥学术的想象力。市场、高校、学术,理应携手并进,共同发展,只有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才能平衡三者关系,政府理顺高校、学术、市场三者的关系,应是解决高等教育和学术资本矛盾冲突无法避免的首要环节。

(二)教师恪守学术信仰

教师是高校的特殊群体,承担着教学和科研的双重义务与责任,在学术日益功利化的资本环境下,需要恪守公益性的学术信仰,保持师资队伍的纯洁性。唯有教育公益性的坚守,才能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进而推动社会的和谐与稳定。首先,教师要重塑学术职业价值认知,要为学问而做学问,以学术为志业,回归学术研究的本质、精神和方向。固守学术研究“求是”使命,以学术标准和社会贡献衡量学术研究价值而不是由金钱衡量,学术伦理道德更要自觉抵制金钱的诱惑,[25]遵守学术道德底线是教师应对功利化市场竞争的道德要求。其次,教师要遵从学术研究规律和教育规律,让学术回归学术,而不应屈从市场资本的压力,也只有坚守价值理性,维护传统学术价值,才能克服学术资本主义的负面效应。此外,教师要牢记学术使命和历史担当,在增强教学技能的同时,注重原创性科研的开发,重视基础研究,提高学术含量,盘活科研质量。而且,教师学术信仰的坚守,也有助于学生价值观的培养。

(三)移植公司治理理念

大学与公司存在诸多共性,二者复杂的利益相关者组织定位是大学移植公司治理理念的基础,强调绩效的公司治理范式与追求学术产出的高校管理方式不谋而合,能够改善大学管理,实现大学善治。[26]在学术资本主义市场中,大学自身就是企业、教师是创业者,学生是消费者,随着大学市场化程度的加深,改变了大学的外部治理条件,公司治理理念的引入是大学内部治理适应性的积极反应,大学共同治理已逐渐成为诸多大学遵循的普遍原则。[27]高校管理理念从“管理”走向“治理”,不仅是管理模式的创新,更是大学观照学术本身的体现,同样,高校在管理方面参考公司治理理念关注学术科研效率和产出也无可厚非。而且高校借鉴公司治理理念遵循了学术共同体内部的知识逻辑,能够增强教师队伍的凝聚力和学生的归属感。一方面,治理更具有人文内涵,符合高校知识气质,能够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丰富校园文化建设;另一方面,治理强调上下层级关系和水平层级关系的交互性,打破了传统以政府为权力中心的局限性,[28]“治理”理念体现了大学自治,有助于下放学术权力。高校借鉴公司管理理念,有助于高校去行政化、去专业化,推进高校管理体制改革,便于高校和市场更好的对接交流,从而提高高校办学质量,重建学术“象牙塔”秩序,实现“双一流”建设目标,甚至能够成为学术资本主义在高校应用的成功典范。

注释:

[1]希拉·斯劳特,拉里·莱斯利.学术资本主义[M].梁骁,黎丽,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4 :8.

[2]易红郡.学术资本主义: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新理念[J].教育与经济,2010,(3):53-57.

[3][13][14]杨超,张桂春.“学术资本主义”与大学教师学术职业角色的转换[J].教育科学,2016,32(5):47-52.

[4]李丽丽.“学术资本主义”中的资本逻辑与文化逻辑[J].云南社会科学,2017,(6):28-32.

[5][15][17]徐斯雄,吴叶林.当前高校专业设置的问题审视——基于学术资本主义的视角[J].教育学报,2011,7(1):87-92.

[6]李涛.学术资本主义:一场被资本意淫的政治狂欢[J].中国图书评论,2011,(5):27-31.

[7]胡钦晓.何谓学术资本:一个多视角的分析[J].教育研究,2017,38(3):67-74.

[8]方展画.高等教育“第四职能”:技术创新[J].教育研究,2000,(11):19-24.

[9]唐晓玲,王正青.学术资本主义的兴起及其对大学科研的影响[J].高教探索,2009,(6):49-52,71.

[10]张维红.学术资本主义对高等教育的影响分析[J].教书育人,2011,(18):4-6.

[11]宋玲.地方高等院校学术资本主义趋势初探——以教育经费投入差异为考察视角[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37(3):6-9.

[12]张萍.论学术资本主义对高校学生的影响[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3,29(1):83-88,107-108.

[16](美)亨利.埃茨科维茨,王平聚,李平.创业型大学与创新的三螺旋模型[J].科学学研究,2009,(4):481-488.

[18]王凌峰,申婷.学术资本主义是大学天敌吗?[J].现代大学教育,2014,(3):8-13.

[19]陈伊生.营利性民办高校学费涨价诉求与定价策略选择[J].价格月刊,2017,(11):11-14.

[2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计划财务司.中国教育成就统计资料(1949-1983)[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4 :371.

[2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2018年全国教育经费统计快报[EB/OL].2019-04-30.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1904/t20190430_380155.html.2019-09-26.

[22][25]刘爱生.“求是”还是“求利”:学术资本主义语境下中国大学的学术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2,(1):45-49.

[23]彭湃.大学、政府与市场:高等教育三角关系模式探析——一个历史与比较的视角[J].高等教育研究,2006,(9):100-105.

[24]伯顿.R.克拉克.高等教育系统:学术组织的跨国研究[M].王承绪,译.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159-160.

[26]蔡连玉,吴文婷.从公司治理到大学治理的理念移植与遮蔽误用[J].高校教育管理,2018,12(6):37-43,73.

[27]王林.新经济时代美国大学治理的改变[J].高教探索,2012,(1):54-58.

[28]卫梦婉.北京城市治理能力评价与提升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7.

猜你喜欢

资本主义学术大学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留白”是个大学问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学术动态
《大学》
学术动态
中国实践的学术在场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逆全球化:资本主义最新动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