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策略的探讨
2019-11-27李淑芳陈贤荣
⦿李淑芳 陈贤荣
一、小学生在写作方面出现的问题原因分析
(一)教学方法与生活脱节 教学方法是小学作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好的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加强学生写作能力。当前的作文教学中,通常是教师在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既呆板枯燥,又缺乏有效沟通,大大降低了学生对于写作课的兴趣。另外,教师在进行作文分析时,通常是从应试教育的角度出发,导致学生在写作时不是出于对情感和认知表达的渴望,而是单纯地为了考试而作文,学生既不能领悟写作的真谛,也难以学习到真正的写作技巧和方法,更培养不出兴趣。长此以往,局限了学生在作文写作上的视野,僵化了表达的思维。具体表现就是作文内容空洞,模式单一,情感虚假,与生活差距甚远。
(二)作文选题与生活脱节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往往会设置脱离生活的作文题材要求学生进行写作,学生们为了完成作文要求只好凭空想象、胡编乱造。例如“秋天的丰收”这个作文题目,如果是针对农村学校里的作文写作要求,这就非常合适。因为农村的孩子们在生活中是真实经历过秋天的丰收,写出来的东西是真实可信的。而城里的孩子所见到的秋天丰收,往往是书本上、电视上、别人说的。再比如“游乐场的一天”,这个题目对城市中的孩子就比较好写,而农村的孩子大多没有去过游乐场,这就无从下笔了。
二、基于小学生写作出现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获取写作灵感和素材 作文的灵感来自生活。首先,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加强独立思考能力和观察能力,去观察生活、发现生活,通过不断积累生活中的点滴,从中激发出写作的灵感,把作文和生活有机结合在一起。例如写作文“美丽的秋天”,教师可以让学生走进大自然,去公园、野外看一看秋叶的色彩,用耳去听一听秋风的声音,积累这些鲜活的生活素材,这样才能写出真实动人的作文。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感悟生活中的真情实感。例如写“助人为乐”这一文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做志愿者,帮助敬老院的老人们,真实体验助人为乐的感觉;写“劳动”这一题材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劳动实践活动,亲身体验一下劳动的艰辛。小学阶段正是孩子们认知生活、认知世界的启蒙期,所以只要教师做好引导工作,学生就很容易激发出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和养成从生活中获取写作灵感和素材的好习惯。
(二)寓教于乐,敢于创新教学方法 小学生因为年龄阶段和心理特征等因素限制,只会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加以关注,所以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巧妙地将教学目标寓于学生们感兴趣的事物中。例如在进行作文教学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玩丢沙包游戏,天性爱玩的孩子们马上会被游戏吸引,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在玩耍的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地引导学生观察同学们玩耍时的神态、动作等,并讲述自己玩耍时的切身感受。在进行写作时,学生就可以根据玩耍时所见、所闻、所想,写出一篇优秀的作文了。
(三)作文选题贴近生活,逐步提高难度 教师在布置作文题目时,应该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易于学生进行写作,然后通过逐步提高题目难度,强化学生的写作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布置“门前的小树”“花园里的花朵”“青青的小草”……一系列简单的、贴近生活的作文选题,等学生完成后再要求写“美丽的大自然”这一相对复杂的题目。学生通过前一系列的、循序渐进的作文写作训练,积累了足够的素材,那么写作时,便会事半功倍。
总之,小学作文生活化是当今小学作文教学的趋势,是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如何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这是当前小学作文教学面临的重要问题,也是关乎小学素质教育能否顺利进行的问题。因此,要解决小学作文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不仅要加强对学生作文写作技巧的训练,还应该深入贯彻小学作文生活化,在教学过程中,总结出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