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探讨
2019-11-27⦿张璐
⦿张 璐
在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中,合唱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在激发学生音乐兴趣、提升学生音乐能力等方面,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至此,在实践教学中,教师也应对合唱教学引起重视,并要运用适当的方法、策略,促使其有效性的提升,以此展现教育价值,为学生后续的音乐学习打下基础。基于此,本文将以此为话题,对合唱教学有效性的提升策略进行研究,希望对相关工作的展开发挥出借鉴价值。
一、激发参与兴趣,提高教学有效性
在音乐教学中,合唱教学的本质就是一种训练、强化的过程,具有着较强的艺术性、严谨性、科学性,假如教师一味的按照同一种模式按部就班地重复训练,就很容易使学生产生疲惫感,很难使其对合唱教学产生兴趣。至此,在合唱教学中,要想促使教学有效性得以提升,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激发起学生的参与兴趣,为其营造一个融洽、和谐的氛围,促使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掌握合唱方法、技能,使最终教学达到一个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兴趣是学生参与合唱训练的前提,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充分的利用一些优秀的合唱作品,来让学生进行欣赏,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其的听觉能力,也能对其的合唱兴趣起到一个激发的作用,使其在欣赏中深入到歌唱氛围中,感受到合唱的感染力、震撼感。比如,在合唱《如今家乡山连山》这首曲目之前,教师就可以充分的利用多媒体,先为学生播放一段合唱视频,将学生带入到优美、轻快的歌曲意境中,使其尽情的发挥想象,使其提高在合唱教学中的参与兴趣、积极性等,促使合唱教学得以有效、持续地开展下去。在此模式下,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感受到乡村风景,也能使其受到更多的启发感、感染力,体会到合唱所带来的震撼感,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二、注重发声训练,提高教学有效性
小学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要想使学生的合唱效果达到最佳,发声训练也是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只有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发声技巧,才能让学生发出情感真挚、优美悦耳的声音,继而提升合唱效果,使合唱效果达到最佳。在实际训练中,教师应按照不同学生的年龄特点,来提出不同难度的要求,应充分的考虑到学生的身心特点,以此增强训练的针对性、目的性、实效性。例如,在合唱时要姿势正确,身体保持自然平直,呼吸应自然流畅,身体尽量保持放松,用鼻子、嘴巴同时吸气、呼气,保持呼吸均匀;另外,在歌曲训练时,也应字正腔圆,在歌唱时的母音状态要准确,借此强化歌唱的感染力、表现力,使合唱效果得以强化。
在统一音色之后,教师也应开展拓展音域这一训练内容,让学生间能形成明亮、纯净的声区音色,声部间配合好、配合和谐,将歌曲内容充分的展现出来。在合唱训练中,教师应要求每个人都唱好自己所负责的声部,并要听清其他声部的歌唱,使各声部间和谐配合,使演唱效果达到最佳。在实际训练中,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间分组唱,以此深化声音间的融合程度,进一步增强学生间的默契程度,使训练目标得以一一达成。
总之,在合唱训练中,教师一定要突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要充分的发挥出自身的引导作用,让学生尽情的发挥创造力、想象力,从而化难为简,使学生深刻的感受到和谐,使其的合唱效果达到最佳。结合小学生现阶段的身心特点,教师在开展指导时也应多多的运用一些幽默风趣的语言,秉持着深入浅出的原则等,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发声方法,使声音间的和谐性、协调性大大增强。
三、适当引入器乐,提高教学有效性
首先,引入竖笛,带给学生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在合唱教学中,主要就是“听”与“唱”,根据小学生好奇心、求知欲较强的特点,教师将竖笛有效的引入到合唱教学中,就将充分的吸引学生的专注力,使其更好的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使参与程度大大提升。例如,教师可以进行竖笛演奏,让学生歌唱低声部、用竖笛演奏出高声部等,以此强化学生的协调感、节奏感,以在培养其团队意识的同时,使其的音乐素养大大提升。
其次,引入口风琴,提高学生学习情趣。新课改大力的提倡口风琴的使用,至此,教师也可以将该器乐引起到合唱教学中,以此来促使合唱效果的提升。例如,在合唱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指定某一声部,让学生运用口风琴伴奏,以此强化学生的音准,使其的合唱能力大大提升。
最后,引入打击乐器,强化学生节奏感。在合唱教学中,教师也可以致力于打击乐器的引入,以此推动节奏训练,使学生的团队精神进一步增强。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跺脚、拍腿、拍肩等,和打击乐器相配合,以此来锻炼学生的节奏感,使其在合唱中充分的运用手、足、眼、耳、口等器官,达到最佳的合唱效果。
总之,合唱教学具有着较强的实践性、群众性,小学教师在实践教学中有目的、有意识的提高其的有效性,是十分必要的。在此模式下,不仅能对学生的审美情趣、合作意识起到一个培养的作用,也能推动学生身心素质、音乐素养的发展,可谓是一举数得。但在这其中,教师也应掌握正确的提高方法、路径,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一个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我国合唱教育的总体发展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