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个性品读 体验散文精彩—例谈小学语文散文类课文的个性化阅读教学
2019-11-27陈艺梅
陈艺梅
(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第二实验小学,福建泉州 362000)
引 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点发展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能力,严格贯彻落实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以学生的具体学情为出发点,不断优化教学策略,提升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和能动性,发挥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小学语文教材中收录了很多散文类的课文,这些课文是小学生进行语言学习与阅读感悟的有效载体。在散文类课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让学生体验散文类课文的精彩,促进学生语感能力的提升与语文核心素养的提高。
一、紧扣文本语言,引导个性化品味
由于每位学生的阅历、经验、基础不同,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应因人而异,尊重每位学生的个性,善于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品味文本,享受不同的阅读感悟,真正落实个性化阅读的教学目标[1]。
例如,《鸟的天堂》这篇课文中,作者采取了如下写法来描述鸟的数量之多:“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的个性化阅读热情,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对句子进行自主赏析,并谈谈心中的所思所想。这样,不同的学生能从不同的角度对课文内容进行解读,有的学生从中体会出作者对鸟数量之多发出的赞叹,有的学生想象鸟在树上欢快热闹的场景。由于思考角度不同,不同的学生会从相同的文本中品味出不同的内容。
以上案例中,教师的鼓励对于学生开展个性化阅读具有积极作用。学生能够有效地品味散文中的个性化语言,并在这一过程中提升他们的语感能力。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启发学生个性化阅读,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采取合适的教学手段。
二、基于文本主旨,促进个性化体验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学生的阅读体验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要充分领悟课标的精神,为学生预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谈谈对文章的学习感受或文章带给自己的启发。在学生与文本沟通对话的过程中,其会表达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强化自我探究水平。教材中的每篇文章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最适合学生阅读的内容,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课文,在学生与作者之间搭建沟通的桥梁,将学生的情感体验融入文本,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达到深入体会文章主旨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时,为了让学生真正感受文中人物的心理活动,教师带领学生边读边思考:“同学们,地震的危害十分巨大,可以造成房屋倒塌,危及人身安全。设想你是文中的父亲,在面对地震突发的情境时,你会做出什么选择,是自己逃离,还是冒着危险寻找自己的孩子?”学生在教师的循循善诱下,逐渐将自己代入文本场景中,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陷入思考。每位学生由于心理、思维模式不同,对于同样的问题会从不同的角度切入思索。有的学生认为爱别人首先要自爱,所以选择马上离开。有的学生认为父亲在面对这样的情景时,一般会先保护孩子,如果自己是一名父亲,也会做出同样的选择。虽然每位学生的见解不同,但通过这样的讨论,学生达到深刻感受父爱的目的,获得了多元化的阅读体验。.
从上述案例可知,教师要立足教材文本开展阅读教学,深挖教材中适合学生开展个性化阅读的切入点,并以此为突破口,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文本内涵,以丰富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这样学生便能进行深入的文本对话,在文本对话的过程中取得言意兼得的阅读效果。
三、注重阅读质疑,推进个性化分析
为了让学生更加多元化地自主探究、发现文本蕴含的情感元素,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入一些情境模式,搭建相互学习交流的平台,使学生在相互交流中产生思维火花[2]。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多质疑,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当下学生普遍缺乏质疑精神,习惯于接受书本、教师的知识灌输,不能带着质疑的勇气和意识提出自己的观点,长久下去将不利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例如,教师在教学《跳水》一文时,针对学生提出的营救孩子的多种方法,立足实际,引导学生对这些方法进行梳理筛选、分析对比,从中提炼出可行性强、科学性高的方法。学生在整个探究过程中不断推陈出新,带着问题进行辨析论证,最终得出答案。这既锻炼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又提高了学生的阅读乐趣,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质疑精神在当下的教育环境中弥足珍贵。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要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对不符合自己尝试判断和预期的内容要大胆质疑。教师要想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还可以辅之以一些有针对性、启发性的疑难问题,让学生在学习体验中锻炼自身能力,享受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四、注重价值引领,纠正个性化偏差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情感态度价值观被提到了全新的高度,目的是让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使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现实中,许多学生的成长背景不同,来自家庭和社会的教育千差万别,不少学生沾染了不良社会风气,对事物的看法比较偏激,如果任其发展将会造成不可弥补的错误。教师要充分发挥语文教育的人文特性,将育人功能融入其中,借助阅读教学完善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例如,在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时,有学生问:鲁迅先生不是标榜忧国忧民吗,为什么在“四周黑洞洞的”情境下,仍然有心思放爆竹取乐呢?显然这位学生曲解了文章的主旨。鲁迅先生提笔从戎,同帝国主义、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战斗。但鲁迅先生也是人,同样也有喜怒哀乐。尤其是作为一名文学家,鲁迅先生更需要体验不同的情感生活。此外,文中说到他是替孩子们放爆竹,这体现了他关爱孩子、平易近人的性格特征,与其同敌人做斗争丝毫不冲突。这些描写非但没有减弱鲁迅的文化旗手形象,而且使读者从中读出了鲁迅先生有血有肉、真实生动的形象。
结 语
总而言之,阅读教学是一门充满智慧的课程,教师要以学生的具体情况为出发点设计课堂,不断拓展学生的思维视界和想象空间,锻炼学生的质疑精神,真正提升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能力。开展个性化阅读教学能充分释放学生的学习活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阅到阅读教学中,但教师要发挥阅读活动的引导作用,不能因学生的认知局限而任其偏离正确的价值导向,错误地进行文本解读。教师要切实承担起点拨和引导职责,合理设置问题优化课堂氛围,带领学生攀登阅读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