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学习下的小学数学课堂建构
2019-11-27⦿唐建
⦿唐 建
在现如今的小学数学教学当中,教师要不断提升学生们的学习素养,让小学生们不仅仅在课堂上紧紧跟随教师思路开展学习,而且还应当尝试着自主开展数学知识的学习,积极配合教师搭建自由、轻松地营造数学学习氛围,能够在教师所讲解的知识的基础时尚提升自身思维能力,寻求更高效的数学问题解决办法。
一、利用提问互动,构建自主学习课堂
教师在为学生们构建自主学习数学课堂的时候,应当重视课堂知识引入环节的设计,通过为孩子们设计各类问题的方式对学生情绪进行引导,在正式上课之前就让孩子们对于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顺利保持较高的学习积极性与探究欲望,愿意积极开动脑筋开展自主探究式学习。教师在设计引入问题的时候,可以首先为学生创设情境,将学生们的生活实际与数学知识联系到一块,让孩子们对于特殊情境之中所涉及到的数学问题产生探究欲望,提升孩子们学习主动性。
比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加减法运算技巧的时候,就可以首先通过搭建“在商店中购买商品结算商品价值”的情景,由于该情境十分贴近学生们的生活实际,孩子们在平时也有着来到商场购买东西并结账的经历。在该情境当中,学生们往往会感到熟悉感,然后接受教师所提出的问题,算一算在购买了不同的商品之后所需要支付的金额为多少?通过这样的情境模拟,教师能够成功地激发起学生探究热情,让孩子们在自己所熟知的环境当中进一步自由探究,不仅仅局限于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而且还能自行进行各类商品组合并进行金额计算,在这样的引导情境之下,学生对于加减法的掌握能力大大提升,而且也养成了良好的探究式学习习惯。
二、引入小组学习,构建自主学习课堂
只有在集体之中,人才能够发挥最大限度的智慧与能力,完成任务量十分庞大的工作,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同样的,在进行小学数学知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要让学生认识到集体力量的重要性,通过为学生设置学习小足额的方式引导学生与其他同学开展合作探究。学生对于教师必然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教师让孩子们与自己的同学们讨论与探究,能够让孩子们之间得到充分的思想碰撞,在相互的思维方式交换的过程之中,实现了小组成员的取长补短、优劣互补。而且,在这样的合作、交流之中,每一个学生不仅仅是思维得到了启发、自身视野得到拓展,小学生们也收获了珍贵的友谊,班级集体凝聚力得到了提升。
教师在为学生设置学习小组的时候,务必要考虑到学习小组之间的均衡性,根据班级中每一位学生的能力水平和相互之间的关系来确立小组,保证每一个小组当中所包含的成员水平差异不是很大,而且能够本着学生自愿的原则进行组队,进而孩子们互相之间能够很好地沟通交流。而且,教师要启发学生进行科学合理地探究任务分配,确保每一位组员都能够参与到探究活动当中,只有这样,才能够凸显出小组学习的优势所在。教师在为学生们布置探究任务以后,所有成员都有进入讨论活动之中,而信息整理、总结汇报等工作则灵活分配给组内某位成员,实现分工明确、高效探究的小组学习。
三、结合实践活动,构建自主学习课堂
数学其实是一门工具型学科,研究和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是为了生活实际的更加便利而服务,因此,教师需要巧妙结合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在各种亲自探究活动当中认识数学、研究数学。通过丰富多样的探究实践活动,学生们不仅仅将各类抽象难懂的数学公式、概念转化为具体而间接的模型或者成果,而且自身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增强。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当中,如果遇到困难,学生们也会很自然地用数学的思想进行问题探究,试着结合具体的问题产生环境去灵活运用各种数学知识和解题技巧转化难题,提升综合素养。
比如,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概率问题,就可以设计摸彩球的游戏,事先准备了红黄绿三种颜色的小球各一个,然后将其放置到不透明的指向当中,让学生轮流进行彩球的摸取,要求每一位抽取过小球的同学在记住自己所取出小球颜色以后将其放回到纸箱当中,接着再让另一位学生摸球。教师结合该游戏,对学生进行启发,试着让孩子们想一想:在纸箱当中一共有三个不同颜色的小球,拿出其中一个颜色的小球的概率应该怎么表示?结合游戏去理解概率的概念往往更加容易,当孩子们认识并理解概率的意义并且在所有学生完成小球的摸取以后,教师再进行数据统计,通过对于本班同学摸出小球颜色的数学分布去验证概率的正确性。通过实际的游戏进行教学有着更高的可信性,学生能够在游戏之中自主探究数学知识的推导过程,留下深刻的印象。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不断进行教学手段的更新与改进,为孩子们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探究机会,以此激发学生探究热情,打造更为轻松愉快地学习氛围,逐步鼓励孩子用于探究钻研,提升自身数学素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