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学而“导” 品“根”内涵—“认识负数”教学实践与思考
2019-11-27叶文林
引 言
“认识负数”主要讲解的是负数的概念,使学生了解负数的历史、本质意义以及建立相应的模型特征。要想达到教学目的,教师就要立足于学生学情,设计有效的教学过程和预学任务,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合作学习,深入挖掘负数的本质内涵,有的放矢地打造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
一、顺学而导,需要开展有效预学
有效预学是打造高效数学课堂的基础。要想预学有效,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学习需求和实际学情进行引导,即顺学而“导”。
(一)做好“负数”认知调查,把握学习起点
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对负数并不完全陌生,他们在生活中、电视中或多或少都有所接触,但是他们对其概念并不十分清楚,为了摸清学生对负数的认识情况,笔者在不同年级发放了调查问卷,主要调查两方面内容,一个是关于“负数”的认知调查:(1)天气预报中零下5°是怎样表示的?(2)坐电梯去地下二层要按哪个按钮?(3)知识竞赛中答对题加十分、答错减十分该怎样表示?另一个是关于相反意义量的相关调查:(1)足球比赛中踢进几个球、丢掉几个球的表示;(2)公交车上车和下车人数的表示;(3)账目中收入和支出的表示等。通过分析调查结果可知,学生对负数有着初步且模糊的认识,但对相反意义量的认识和表示并不清楚,需要借助他们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心理在教学中深化巩固。摸清了学生的学情,就把握住了负数的学习起点,也就能据此进行教学方案的设计和教学目标、教学重点的确定,为构建高效课堂奠定基础[1]。
(二)基于较熟悉的生活情境,设计教学过程
“认识负数”的教学目标有两个:一是了解负数的意义,二是要会使用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负数问题。这两个目标都需要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认知、学习。为了达到这个教学目标,教师就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教学过程:第一步,明确负数的定义及产生过程,即让学生知道正号和负号的写法、读法,并用(+、-)符号来记录一些意义相反的量;第二步,在大屏幕上播放一些关于负数的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负数的历史,并谈一谈自己对负数历史的看法;第三步,以温度为例让学生深入认识负数,能够给数正确分类,如什么是正数,什么是负数,正数与负数的关系,0的界定,等等;第四步,拓展认识负数,比如,记账中的收支问题,收入多少怎样记,支出多少怎样记。教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设计有关负数的学习过程,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
(三)合理设计“预学指南”,提炼预学任务
教师摸清了学生的学情并做出相应的教学计划后,就要帮助学生做好预习,即给学生设计一个合理的“预学指南”,让学生知道自己在预习中要完成哪些任务,以免胡乱预习、劳而无功。“预学指南”内容包括三方面。(1)寻找生活中的负数,举例说明。(2)观察温度计并读数,比较意义相反的量,理解、体会其中的内涵。(3)思考:一个数前面的正号和负号能不能去掉,为什么?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的引导去预学,如果遇到自己不能解答的问题,就记录到笔记本上,以待在上课时认真听教师讲解或与同学们一起讨论解决。
二、挖掘内涵,需要转变教师行为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想让学生真正触碰到数学内涵,学好数学知识,教师需要转变自己的心态和行为,具体实践如下。
(一)整体把握,激活经验
数学各个知识点并不是割裂的,而是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教师既要了解知识的生发、积累过程,也要了解将来的发展趋势,这样才能站在整体的高度去把握教材知识,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工作。以“认识负数”为例,人教版的教材将其放在整数、小数和分数的学习之后,虽然有点滞后,但对于系统把握负数的知识是有利的,对于负数的认识与理解也相对比较深刻。教师在上课伊始就要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唤起他们对负数的认识:“同学们知道‘负数’吗?你能写出几个负数并大声地念出来吗?”学生回答,教师接着问:“回忆一下,你是从何处看到的负数?”学生纷纷畅所欲言,有的说是在电梯里,有的说是在天气预报里,还有的说是在账本上、冰箱的显示器上。当学生的兴趣被激起后,教师就带领学生了解负数的相关知识,如定义、发展历史、表示符号等,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数学知识联系起来,使其对负数形成基本认知。
(二)合作学习,积极交流
当学生初步了解“负数”后,我们就求探究一下负数所表示的意义,做到对相反意义的量有所了解。为此,笔者在黑板上写出“-2”,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说出“-2”的意义,有的学生用温度计表示,有的学生用电梯表示,有的学生用收入支出表示,将头脑中关于负数的经验用数学方式表达出来。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进一步探讨负数的内涵和意义相反的量。以温度计为例,温度计上0度就是一个分界线,比0℃高的为正数,称之为零上温度;比0℃低的为负数,称之为零下温度,零上温度与零下温度是相对应的关系。在温度计上,正负数是相对存在的,如+2℃与-2℃,它们两两对应,表示意义相反的量。此时,教师可以抛出“预学指南”中的问题:+2℃与-2℃中的“+”“-”能不能省略,为什么?学生再次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最后得出一致答案:正号可以省略,表达的意义不变;负号不可以省略,否则负数就变成正数了,也就不能成为一组相反意义的量了。通过这样的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学生既掌握了数学知识,完善了内在的知识架构,也活跃了思维,发展了数学能力。
(三)强化认知,深入挖掘
学习负数不仅要掌握其“表”,还要掌握其“根”,即建立与负数相关的数学模型,拓展负数的现实意义,因而,教师要引领学生在强化认识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品“根”内涵。首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正负数的界定标准。比如,花花今年12岁,身高155厘米,在一个表格上,花花的身高被标注为-5厘米,是不是笔误?根据国家标准,12周岁儿童标准身高的范围在140~160厘米之间,如果以140厘米为标准,花花的身高为+15厘米;如果以160厘米为标准,花花的身高为-5厘米,由此可见,身高数值的变化源于界定标准的变化。其次,深入挖掘、建立模型。将温度计平着摆放,就是一条数轴,以0为分界线,0的右边为正数,左边为负数,越往右数越大,越往左数越小,两边的数是对称的,这就初步建立了数轴模型,使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更加完善。再次,负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丰富了人们的认知视域,这也是负数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所在。
结 语
在“认识负数”的教学实践与思考中,我们不仅认识到顺学而导、有效预学的重要性,还对品“根”内涵、深入挖掘进行了必要分析,而这些都是构建高效数学课堂的重要步骤,数学教师必须从小学阶段就开始抓起,这样才能为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