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副语言:指向审美的言语表达

2019-11-27

名师在线 2019年28期
关键词:言语交际文本

王 蕾

(江苏省南京市潭桥小学,江苏南京 211000)

引 言

副语言是指伴随正常交际语言的语音修饰成分。广义上的“副语言”指无声而有形的现象,即与话语同时或单独使用的手势、身势、面部表情、对话时的位置和距离等。因此,副语言行为带有浓厚的个性色彩。剔除个性因素,阅读教学中能够关注副语言行为的教师不是很多,注重学生副语言行为的养成的教师则更不多见。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信息来源中,副语言成分所传达的信息高达38%,无疑,它在我们的阅读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副语言多重功能的理性审视

在师生交流中,虽然大多数副语言的运用是在不自觉的情况下完成的,但很多情况下,人们运用副语言就像运用语言一样,会从自己所要传递的信息出发,根据交际情景,自觉地选用副语言进行交际。作为言语交流的辅助手段,副语言在交际中主要有以下功能。

(一)辅助功能

在话语中,副语言能够使语言表达更生动、形象、准确、完美,它可以加大语义信息量,增强语势,深化表达内容,并对其起到辅助作用,如教师在课堂上巧妙运用停顿,往往能够创设一种“此地无声胜有声”的教学情境。

(二)替代功能

出于不同的交际目的,结合不同的交际场合,话语双方常常使用副语言来代替自然语言进行交际,这不但没有影响交际的效果,还给话语增加了特殊的表现力。如一个人在讲话时一时想不出恰当的词句,但又不打算终止发言时,便发出一种“嗯”或“啊”的声音,来替代言语“请稍候”。

(三)抒情功能

在言语交际过程中,副语言通常表达的是发话人的情感或态度。好多听课者在课堂上会被教师的讲课所感动,除了教师的教学技艺高外,很大一方面是因为这些教师的副语言修养往往比较深厚。

(四)暗示功能

语中无,意中有。一些意义就是通过副语言表达到位的。人们越精通语言,就越懂得副语言的重要性。副语言是表达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

二、副语言正价值的创生策略

(一)演绎文本中的副语言,开掘言语生长的共鸣空间

文本中的副语言往往是隐藏在文本语言背后,需要师生用教学对话来显现。文本中所描绘的人物身上的副语言信息最为丰富,教师善于抓住这些信息,并生发其内隐意蕴,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解读与重构文本,锤炼语言,陶冶情感。孙双金老师教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课时就很好地运用了文本中的副语言资源,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片段如下。

师:送走了孟浩然,你说李白在黄鹤楼上看着孟浩然离去,看了多长时间?

生:直到帆船没有了影子之后才离开的。

师:连影子都看不到了,猜猜看,用现在的时间,大概用了多长时间?

生:我认为他看了半天多。

师:半天多,那个船消失之后,李白是不是掉过头就走了呢?

生:不是(齐),他伫立在岸边看远方。

师:他伫立在那里看,看到了什么——唯见长江天际流。他还在那里看长江水滚滚地流向天边。一小时、两小时……你这样送过客人吗?

生:没有。

师:这时间包含着什么?

生:包含着真挚的深情厚谊。

(生朗读体会,许多学生读过之后好像在目视远方。)

师:这是用什么方式来送别的?

生:目送。

师:用眼神、目光。(板书“目”)就在那里看啊,看啊,场面是多么感人啊?

这一教学案例中,在道别的场景过后,李白长时间地伫立目送孟浩然,这“目送”当中包含着浓浓的友情。孙老师就巧妙地挖掘出了送别场面中的副语言因素,在引导学生想象的过程中使这种感情逐渐显明,看似语言的空白处,实质是情感的聚焦处,是一幅“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情感画面,学生由此走进了文本的情感世界。这样再朗读会声情并茂,走进文心[1]。

其实这里还是一处绝佳的语言训练点,教师此时可以设计这样的语言训练题目:李白与好友分别,望着远去的帆船,这首诗已不足以表达他的情感,此时他在想 。请展开想象续写下去,写写此时李白的心理活动。这样的副语言(送别时的静默)变成了学生情感的抒发点和语言运用的实践点。演绎文本中的副语言可以从挖掘其表现空间入手,生发重点凸显空间、创设难点分解空间、预留教学静默空间、设置多元比较空间等,上述案例就属于为教学重点生发凸显空间。

(二)捕捉课堂生成的副语言,引领言语运用的价值取向

学生在语文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副语言随着语言活动的变化呈现出各种特点,学生在与教师、同伴进行对话时,不经意间将言语表达打上了个性烙印,副语言必然也携带着丰富的个人色彩和个人理解。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能够敏锐地捕捉典型的学生副语言,就能很好地引领教学方向,引导学生正确运用副语言,树立正确的言语运用价值取向。

三、寻绎各具特色的副语言,丰富学生语言表现形式

(一)遵循有意性,培养真情表达

教师在教学中始终处于“一对多”的核心位置,是学生关注的焦点,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牵动着学生的每一根脑神经。由此,教师要特别注意自己的副语言,潜移默化地表现出“有意性”,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需要教师在备课时找到恰当的副语言,并用适合的方式表现出来。

(二)体现选择性,训练文明表达

副语言是一种手段,其目的是充满正能量,让学生精神振奋。副语言也体现一个人的修养,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避免对学生造成不良的影响。教师的副语言要简约精当,内蕴丰富。

(三)突出情境性,学习准确表达

教师副语言在不同的语境中,常有不同的含义,这就是语言的情境性。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副语言行为多种多样,几乎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情境选择不同的副语言。

(四)趋向审美性,渗透艺术表达

副语言作为一种无声的形象化的信息源,具有强烈的可视性,给人以强有力的感官刺激,使学生产生视觉效应。这种外在形式美取决于教师的艺术表达能力。相同的一句话,不同的人表达出来会有不同的效果,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情况下的表述也会产生迥然不同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就是副语言在起作用。学生作为审美主体,学习用听觉去感受声音的抑扬顿挫,用眼睛去展示内心,用动作去描摹语言,逐渐做到副语言和语言的相得益彰,这就是言语表达的理想境界,也是我们师生共同的目标。

结 语

研究师生在课堂上的副语言及其教学价值,有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对策,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中副语言的“正价值”,使来自教学环境、文本、教师、学生等多方面的副语言信息得到有效的运用,为最终实现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提供帮助。

猜你喜欢

言语交际文本
情景交际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交际羊
两块磁的交际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世说新语》中的“言语”趣味故事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
关于冬天